《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邹忌讽齐王纳谏》学习要点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唐代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一位贤臣--邹忌。

  学习本文,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概故事梗概,解决生字生词。 
  一、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   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昳丽:光艳美丽
  窥:照
  旦日:第二天,同下文\"明日\"
  美我:认为我美,\"美\"字是意动用法
  私:偏爱
  蔽:爱蒙蔽而不明
  面刺:当面指责,面是名词作状语
  闻:使……听到,是使动用法
  间进:偶然进来
  期年:满一年

  二、课文内容分析。
  1、学习本文,在阅读的时候,要正确断句。如邹忌/修/八尺有余;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王之蔽/甚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琐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3、由于感情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4、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5、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6、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三、归纳整理: 
  1、词类活用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梅?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
  (3)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 

  2、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委婉劝说)

  3、句式
  (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能力检测
  1.下列红色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形貌昳丽(yì)
   b.燕、赵、韩、魏闻之(yàn)
   c.期年之后(jī)
   d.时时而间进(jiàn)   
  2.下列红色字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不求闻达于诸侯
   a.有求于我12
   b.美于徐公
   c.皆朝于齐
   d.能谤讥于市朝   
  3.下列红色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幕天席地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吾妻之美我者
   c.闻寡人之耳者
   d.王之蔽甚矣   
  4.选出下列红色字解释正确的两项( )
   a.窥镜而自视(偷视)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边和右边)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5.下列红色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c.皆以美于徐公
     吾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我孰与徐公美
     孰视之  
    参考答案: 
  1.b 2.d 3.b 4.cd 5.c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696.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