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_丹尼尔·麦克法登《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全文阅读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有些人比别人更有钱----你们一定会经常注意到这一点。你们的一些同学乘坐豪华轿车上学,而别的同学则必须乘坐公共汽车上学。一些人穿名牌衣服,而另一些人则穿破旧衣服。一些人有昂贵的玩具,而你自己很想拥有这些玩具,可是你们的父母不愿意给你们买,也许是因为他们买不起吧? 

我年轻的时候,我完全清楚地知道,我拥有的物品比许多别的孩子少得多。我的家很穷----在加利福尼亚北部,我们的农民家里连电都没有。可是我的父母并不因为穷而感到害臊,相反他们不喜欢富人。太多的钱----他们对此深信不疑----败坏品性。他们教我懂得,生活中存在着比拥有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是在没有一定要致富的愿望支配下长大的。现在的情况则是,由于我的职业----我是一所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我能够生活得相当舒适。然而我参与了研究:在我们的社会里,财富是如何获得的,又是如何分配的。我的研究却更加地使我对我父母当初的教诲深信不疑。 

我一开始就说明这一层意思,因为我认为,如果你们考虑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这个问题,你们就无论如何必须懂得这一点。许多人以为,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他们钦佩像比尔 盖茨这样的亿万富翁,并在暗地里希望自己在银行里,也有这么一大笔存款。也许更有甚者,他们居然认为穷人是劣等人。然而这却是错误的。人们不可以根据人的钱袋,而是只可以根据其品性和人格来评价人。譬如,艺术家和社会救济机构的工作人员,完全自觉地选择一种并不能让他们特别能多挣钱的职业,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种工作给他们带来乐趣。我常常发现,这样的人比那些总是只追逐金钱的人更幸福。变富是不是根本就值得追求,这是一个必须由你们长大之后再作出的决断。 

然而,即使我们根本就不想变富裕,我们当然还是要考虑,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也许你们已经见过一个无家可归者,你们曾想:这个人为什么不得不流浪街头?他睡在哪儿?他在哪儿得到一些吃的?或者电视里有一篇来自非洲的报道:那里的许多人简直一贫如洗。为什么他们的日子过得这么坏?这是怎么回事? 

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裕,这首先是一件有效期运气的事情,如果人们有幸地在一个像德国这样的富裕国家里长大,那么人们的会过得很好----无论如何会比非洲的儿童过得好。此外,也许你们幸运地有这样的父母:他们有一所漂亮的房屋,有一座花园,可以带着你们到海边去度假。也许有一天,你们还会继承你们的父母积聚起来的财产----这将意味着,你们得到许多钱,但你们却并不曾为此做了什么事情。你们瞧:一切都纯粹是碰运气的事。 

在非洲许多人穷得连肚子都吃不饱。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人对此无能为力。贫穷常常因战争而产生;正常的经济过程被破坏,人们不再能够从事职业活动,因为,譬如他们正在逃亡途中。然而,即使在和平时期,在非洲挣钱也会是很艰难的事情:譬如在许多国家很少下雨,田地里几乎什么庄稼也长不起来。穷苦农民的孩子们几乎没有任何别的出路,只有自己成为贫苦农民这一条路。跟继承财富一样,人们也能继承贫穷。 

也许你们也有好运,生下来就有一种特殊的才能。譬如,如果你们踢足球能踢得很棒,你们也许就能挣许多许多的钱,有非凡才能的人往往比那些没有这样的才能的人富有。然而人们如果生活在非洲,人们也许永远也不会有机会发展这些才能。你们可能是最了不起的足球动员或数学天才----可是你们仍然贫穷,因为没有人发现你们的才干。 

还有这样一种机遇: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自己的才能的机会。有时候你们一定宁可做点别的事情,也不肯去上学。于是你们的父母就说上学确实重要,你们却不们的话。可是他得对。你们在德国上学,这是一大特权。你们受的教育,比在许多别的国家里好得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通常挣钱多并能富裕起来。在你们一生中的某个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时刻:从此以后,所发生的事情就不再仅仅是一个碰运气的问题。到那时候,你们就会通过选择一种带来或多或少收入的职业,使自己过上富裕的生活。 123

基本上有三种获得收入的可能性:第一种,也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另一个人。如果人们当上了汽车机械师,医生或教授,那么人们就会为这一职业活动而得到报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他们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得到这笔款项,决定了他们富裕的程度。第二种收入来源是,拥有某种具有生产价值的东西,譬如一辆载重汽车,人们可以把它租给一家正在建造一所房屋的建筑公司。于是人们就得到租金,这也是一种收入,所根据的事实是,人们拥有这辆载重汽车。获得财富和收入的第三种主要来源,则是人们天生所具有的企业家才能。他们发明新的事物并建立新的公司,以便出售这些产品。你们看看比尔 盖茨,他富裕,因为他的公司提供了一种新型产品,这种产品已经证明,他是极其成功的。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革新也许是最令人兴奋的机会之一。人们并不是非得是个计算机迷不可。如果你们想到了一个更好的可能性,可以把商品放到一家超市的货架上,并且能够让别人使用你们的方法,那么你们自己就能凭着一种完全正常的手段使自己富起来。 

我清楚地知道,这些获取收入的可能性,对于某些人来说很管用,但是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却根本不管用。即使在一个像德国这样的富裕国家里,也总是有相当贫穷的人。其中的原因有时是因为疾病,有时也因为人缺乏意志力,或者没有自我约束力。有些人吸食毒品,从而使自己失去了过正常生活和获得好收入的可能性。但是也有一大批失业的人,他们学会了一种职业技能并愿意工作----可是还是找不到工作。问问你们的父母,他们是不是认识某个失业的人。已经有比你们想像中的更多的人,不得不经历这种艰难困苦。 

也许你们以为,这是不公正的。在这方面我只能同意你们的看法。但是可惜这种状况几乎无法改变----我们的世界就是不公正的,就是这么回事。我知道,这个事实难以让人接受。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自欺欺人:在好几千年里,人类一直没有发明可以平均分配财富,不让产生穷人的经济制度。人们称德国、美国,以及在许多别的国家的经济制度为市场经济。这就是说,各公司能够制造它们想制造的产品,人们可以自由购买的商品。经济不受政府,而是受市场自己调节。这个制度运转良好,因为人们力求实现他们自己的利益。如果传说某种产品有用,那么某个人很可能也就会去制造这种产品。一个例子:如果突然大家都想买足球,商店里的足球脱销了,很可能有些人就会很快地生产出新的足球,以满足增长的需求。他们会这样做,因为他们生产足球能够赚大钱。 




市场经济有许多优点。大部分的主动权都掌握在人们自己的手中。如果一个人不喜欢一种产品,他就可以不买它。但是市场经济也有缺点。最大的缺点就是,它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公正。市场经济不保护人免受命运的打击。某些工人受雇于某一个工业部门,他们很有事业心,很勤奋。然而,如果这个工业部门,由于整个制度中的某个原因而破产了,他们便失去其工作岗位。这是不公正的,可是这样的事一再发生。这是市场经济的消极面。 




现在也许你们在想:所有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就不能坐在一起,发明一个真正公正的制度?一个没有穷人的制度?唔,计划经济的制度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这个词儿也许你们已经听说过。在其后面的想法是:大家共同决定财富如何分配,每一个人都是为公众谋利益的。这听起来很好,对不对?在俄罗期斯,人们已经实践了70年之久的计划经济制度,然而在1990年,(前)苏联的经济崩溃了。这个计划经济的制度干脆就不灵了。计划经济制度的崩溃证明了它有两个大问题。第一,在计划经济制度中的个人不像在市场经济中那样,有一种直接的和强有力的工作动力。即使这个制度也强调关心别人,但是,如果这些工作不能给人们带来直接的利益的话,也难以让人们早晨一起来就埋头苦干。不管这多么可悲,我相信,这是人的本性。 123



另一个问题是财富分配问题。说是大家共同决定这些事务,这听起来很好听;然而在实践中人们却需要一种官僚机构,以便作出这些决定。历史已经表明,公众对受到这个官僚机构冷遇,感到厌烦而奋起反抗。此外,这种制度中的官僚机构不像个别人那样,可以自己拥有各种信息,同时拥有实现个人欲望的动力。如果我关心我自己的欲望,那么我就确实有一种动力,设法使我得到我想得到的东西。如果我喜欢吃粗麦面包而不喜欢吃白面包,那么对我来说,就会有一种动力,我就会走出去,寻找粗麦面包。然而,如果由中央官僚机构控制财富分配,那么这个官僚机构就无从领悟,它应该给我的是粗麦面包不是白面包。 



所以,看来这完全好像只剩下市场经济可供选择了。尽管市场经济有着种种缺点,这仍然还是迄今人类所想出来的最好的经济制度。但是你们也应该明白,财富分配不是吃甜食。这是一件艰难的事情,简直是一场战斗。人们有着不同的利益,他们互相竞争,这就意味着有赢家和输家----有富人和穷人。像德国这样的有政府补贴的社会市场经济,它们为过于倒霉的人纺织了一种安全网。政府能够设法使穷人不至于太穷。我想,文明国家对那些陷入社会困境中的人照顾得相当好。 




税收用以确保让穷人的日子不至于太难过。然而,如果人们利用这税收政策以让所有的人,达到同样原生活水平,那么,使市场经济启动起来的全部动力将被一扫而光。勤奋工作、受过良好教育和迅速发展其才能的人,这些人需要这样的动力:能够得到更高的收入。但是如果根本不管工作还是不工作,人们都会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那么许多人的就会不再这么勤奋工作,或者根本就不工作了。 



我希望你们不会感到失望。噢,因为现在已经到了这篇文章结尾的时候了。我曾打算解释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可是最终却归结为一句话:“世界是不公正的。”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人类是自私的,我们首先想到我们自己,以后也许会想到别人。当我用我的道德标准来衡量我自己的生活方式时,这种情况就特别地引起我的注意。我看到人们开着豪华轿车,建造奢华的住宅,而那里却有许多人还很穷很穷,这让我感到悲哀。但是我必须承认,我自己同样也有一幢相当可爱的住宅和一辆相当大的轿车。我一再想,假如我不富裕,我恐怕不会介意这种事情,但是在这一点上,我对自己并不完全有把握。 



本文作者:daniel mcfadden,1937年7月29日出生。美国经济学家。他因为提出“暗示选择”理论而和詹姆斯 赫克曼共同获得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譬如,用他的理论能够预言,如果较大的一群居民只有一些有限行为选择的可能性,他们会采取什么态度。他在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从事教学工作。 


摘自《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594.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