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小溪》读后感|《林中小溪》同步练习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26分)
  1.给红色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粼粼( ) 吝啬( ) 竭尽( )  簌簌( )
  茸茸( ) qiè意( ) 涟yī( )  chánchán流水( )
  和xù( ) 干hé( ) 车zhé( ) 分道扬biāo( )
  2.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2分)
  a.流经小白杨树林时,溪水融融荡荡像一个湖,然后集中涌向一个角落。    (_______改_______)
  b.小溪使我留连,我老舍不得离它而去,因此反倒觉得泛味起来。       (_______改_______)
  c.这儿水中窜出了第一朵小黄花,还有像蜂房似的一片青蛙卵,已经相当成熟。 (_______改_______)
  d.我梦魂荣绕的时刻翩然而至,停了下来。                 (_______改_______)

  3.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自然的美景,借助摄像师的镜头惟妙惟肖地再现出来。
  b.我们彼此之间感情不和,早已分道扬镳了。
  c.据美国国际部专家透露,美国将在五年内用纳米技术建造一支别具匠心的微型军队。
  d.只要你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再求全责备了。

  4.下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欺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
  b.太阳不甘寂寞,让那水流的紧张的影子在树干和青草上不住地忽闪。
  c.有些草早已从水下钻出来了,现在立在溪流中频频点头,算是既对影子的颤动又对小溪的奔流的回答。
  d.密集的小白杨树被冲歪在水下,像一条条蛇似的顺流而去。

  5.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澳门漂离祖国400年,难道能否认澳门回归祖国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呢?
  b.沿江一带的农户为提高地力,确保来年粮食增产,自觉地扩种了绿肥的面积。
  c.从去年秋季以来,禁止和宣传在长江上游林业区砍伐、贩运林木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
  d.北京健康使者公司和10家医院共建的“医疗绿色通道”,是一种崭新快捷的求医机制。

  6.句子仿写。(3分)
  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7.填空。(6分)
 ①《林中小溪》的作者是_______(国家)_______。
 ②小溪在搏斗中竭尽力量,_______,但是毫无疑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14分)
  ①太阳所反映的水上涟漪的影子,像轻烟似的总在树上和青草上晃动着。在小溪的淙淙声中,饱含树脂的幼芽在开放,水下的草长出水面,岸上青草越发繁茂。
  ②这儿是一个静静的旋涡,旋涡中心是一棵倒树,有几只亮闪闪的小甲虫在乎静的水面上打转,惹起了粼粼涟漪。
  ③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许多支有力的水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间又说话又呼唤——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
  ④水惹动着新结的黄色花蕾,花蕾反又在水面漾起波纹。小溪的生活中,就这样一会儿泡沫频起,一会儿在花和晃动的影子间发出兴奋的招呼声。123
  ⑤有一棵树早已横堵在小溪上,春天一到竟还长出了新绿,但是小溪在树下找到了出路,匆匆地奔流着,晃着颤动的水影,发出潺潺的声音。
  ⑥有些草早已从水下钻出来了,现在立在溪流中频频点头,算是既对影子的颤动又对小溪的奔流的回答。
  ⑦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8.概述以上文字的内容。(2分)

 9.以上文字用溪水流淌的声音来表现它的流向和水情的变化,请你根据下面揭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3分)
 ①从克制到兴奋:
 ②流淌过花和影子时:
 ③奔流过横堵的树木之下时:

 10.溪水对花草和树木的不同态度有什么不同?(3分)

 11.作者为什么要写森林中的花草树木和小甲虫?(3分)

 12.第⑦段话是谁说的?文章在记叙中插入这段话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línlín lìnsè jié sùsù róngróng 惬 漪 潺潺 煦 涸 辙 镳
  2.a.融融溶溶 b.泛乏 c.窜蹿 d.荣萦
  3.b
  4.d
  5.d(a多用了否定词,去掉“不”。b“扩种”与“面积”动宾搭配不当。c“和宣传”改为“的宣传”,并放到“林木”后面。)
  6.略 
  7.溪中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 小溪早晚会流人大洋的自由的水中 而这“早晚”就正是时间 正是生活
  8.水流汇集,彼此招呼,表示了对障碍的蔑视。
  9.①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又说话又呼唤。 ②发出兴奋的招呼声。 ③发出潺潺的声音。
  10.对花草这些弱者,溪水显得很亲切,对于阻挡溪水前进的树木,溪水一冲而过。
  11.作者要写森林中的花、草、树木和小甲虫相亲相恋或是在水中自由嬉戏,表明田园风光使人留恋,但溪水决然不顾,以豪壮的语言回答:“有障碍,才有生活。”说明溪水并不稀罕这种平静的生活。用两种意象的对立,突出主体形象——溪水。
  12.这一段是作者的内心独白,是对溪水作出评价,表达了对溪水的赞美之情。
  三、课文学习
  1、小溪在奔向大海的过程中,有奔湍而行的地方,也有平缓流淌的地方。在这一过程中,小溪进行了几次冲击?
  解析:小溪进行了三次冲击,形成了三次高峰:第一次冲击:遇到障碍(又浅又阔的地方、狭窄的深水道)→第二次冲击:遇到大的障碍(静静的旋涡、溪水和汇集、宽阔的洼地、两岸紧夹之中、水湾、从高崖跌落)→第三次冲击:冲刷倒百年云杉→分流、合流。

  2、溪水在小的和大的障碍面前夺关而行是怎样的情景?作者由此感悟到水声所表述的什么信念?
  解析:对于小的障碍,小溪满不在乎,“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后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在冲破障碍中水在颤动,因为颤动而水声有着种种变化,在冲破小的障碍时,水声淙淙,有如乐声,在冲破大的障碍时,“水就嘟嘟哝哝地仿佛不满”。在细细品鉴之后,意识到溪水的感情“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而执着地奔向目标,一定会到达自由的水域,从而显示溪水的性格。

  3、小溪对的草、花、树木和小甲虫态度如何?作者为什么要写草、花、树木和小甲虫?123
  解析:森林中的草、花、树木和小甲虫,或是与溪水相亲相恋,或是在水中自由嬉戏,这里的田园风光,很容易使人留恋,但溪水决然不顾,以豪迈的语言回答:“有障碍,才有生活。”它们并不稀罕这种平静的生活。用两种意象的对立,反衬出主体形象——溪水,表现了溪水对障碍的蔑视。

  4、作者如何从小溪夺路而行的历程中认识到搏斗的意义?
  解析:作者以森林中的一些物象作为象征物揭示出两种对立的生活:一种是凝滞的、安于平淡的、丧失激情的生活,如化为水塘的洼地、被冬雪压弯了的大灌木的枝条、漂在水中的树种、困在水湾中的小狗鱼、被瀑流冲歪的小白杨;另一种则是激荡奔腾的,如小溪。小溪总是不倦地反复说着:“我们早晚会流入大洋。”特别强调“早晚”,小溪为达到大洋竭尽全力。这两种物象构成美与丑的对比,从描述中表现了自己的感情评价。

  5、作者如何写小溪冲刷倒百年云杉的情景?表现了小溪怎样的信念?
  解析:先写溪水力量之大,它撼动了巨树,并把它推倒,再写空地上的美景,一切都是那样生机勃勃。再接下去,写了小溪分与合,预示了小溪的前程。作者揭示出小溪的信念:“所有的道路早晚一定会把它带到大洋。”

  6、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奋然前行,这和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作者从自然景观中感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解析:在林中流淌的小溪,和人的生命之流有不少相似的地方:①溪流行进中不断出现的障碍,就像人生命历程遇到的种种困难;②溪流在前进中要越过障碍,要聚集力量,要坚持到底,人们战胜困难同样需要毅力,同样要不懈地进行斗争;③溪流行进中有分有合,但都有共同的终极目标——流向大海,人生的奋斗也要有终极目标;④小溪在与障碍持续的搏斗中创造了时间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同样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和时间;⑤溪流和周围的景物构成了美的境界,战斗的人生同样是美丽的。

  7、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解析:本文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达到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的感情,表现出自己和生活信念和人生哲理。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358.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