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小巷》】《小巷》 教学案例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思路:《小巷》是初中课本中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这篇文章写景细腻生动,语言典雅流畅,无有诗情画意,值得学生认真品味。一节课时间有限不可面面俱到。我设想:在充分朗读得基础上,体会江南小巷的特点;深入品读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运用仿写的方法加以训练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作者淡泊的人生态度;在教授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体现老师“领头雁”的作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目标:1、理解江南小巷的特点,领略其优雅闲适的景致,体会作者淡泊的人生态度。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修辞和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江南小巷的特点,仿写训练。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的志趣。
教学模式:
教学用具:大屏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同学们每当你们背着书包走在小胡同里看到绿绿炊烟升起,夕阳的余晖把抱柴火的老奶奶染成古铜色,你有何感受? 学生七嘴八舌答案不一。老师再引入新课,家乡的小胡同静谧安详令人魂牵梦绕,今天我们领略江南小胡同——《巷》的迷人风韵吧。
设计意图:设计情景导入符合农村学生生活习惯,主要激发学生想象力带入情境,自然引出新课。
2、明确目标:出示大屏幕,一幅江南小巷的迷人画面。
            简介作者:柯灵现代作家小学毕业后辍学。1930年独创上海却处处碰壁,孤独失落怅惘,却发现了小巷的风格和妙处,欣然写下这篇优美动人的散文。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以明确。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有章可循。
3、品读领悟
           江南的小胡同别有洞天,我们还是先读为快。读前指导,停顿恰当、重音正确、声情并茂。学生根据配乐先个体读,后两段齐读。
设计意图:柯灵的语言风格典雅清丽,婉约细腻。朗读能让学生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语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增强语感。读是理解课文的前奏。
老师:学生读的生动感人,我们在一起品味文章的思想内容 。
出示问题:(1)画出表现小巷特点的语句。(第三段)
         (2)为突出小巷的特点采用什么手法(第二段) 
学生自主探究明确:(1)又深又长、曲折、寂寂。
                 (2)对比手法。江南小巷优娴贞静 。北地胡同阴沉晦暗,上海里弄拥挤低俗 ,乡村陋巷肮脏破败,从而衬托江南小巷恬淡雅致、整洁明丽。为了深入理解对比手法。回忆学过的文章所采用的对比手法。学生回答,老师点拨:白杨树和楠树对比,鲁迅和清国留学生对比,红嘴鸦和马的对比……

出示问题:(3)小巷对人身心又那些影响?(第五段)
         (4)认真品读课文表达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第七段) 12
学生自主探究明确:(3)消除疲劳,调整紧张的、烦躁的、悒郁的心情,放纵闲适的心情和爱人随意谈天。
                 (4)喜爱宁静,淡泊名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不要脱离文本,再读课文,领会课文重点内容。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自主思考,从课文中圈、点、勾、画,提取归纳要点。
 
 出示问题(5)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名人淡泊名利的事例。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陶渊明、居里夫人、詹天佑等都不为名利令人敬佩。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联想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文学知识。
过渡:小巷的优雅闲致令人流连忘返,作者的宁静淡泊领人肃然起敬,本文的语言更是令人回味无穷。我们走入领略欣赏环节。
4、领略欣赏,
出示题目和例句:本文描写细腻生动,语言典雅流畅,富有诗情画意。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用什么修辞领略其中妙处。
          例: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
              比喻。突出小巷建筑的内涵, ,写出它美丽淡雅的特点。
(1)    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的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
(2)    它可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帐,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鲜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
(3)    同学们把人为生动的语言及妙处推荐给大家。
学生自主完成交流明确答案。
设计意图:学会赏析语言是学生具备的基本能力。例句明确突出描写事物什么特点,有了答题方法,举一反三。同时运用语言要规范。教学以学生学为主,以注重学生发展为重点。因此给学生以施展个性的空间,流连在优美的语言中自由的大胆的品评,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过渡:抑扬顿挫的节奏,错落有致的句式,清丽秀美的辞藻,令同学们赞叹不已。光说不练是假把式,我们也来照猫画虎模仿大家。进入咬文嚼字环节。
5、咬文嚼字
出示仿写指导:分析例句的句式、内容上的联系、所用修辞。联想想象。修改润色。
巷,是人海汹汹中的一道避风塘,给人带来安全感;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静,胜似皇家的阁道,便于平常百姓徘徊徜徉。 
仿写:家,是        ,给人      ;是       ,胜似     ,便于         。
显示家的图片,放“我爱我家”的音乐。把学生带入情境。同时突出层次教学,仿写或写关于家的一段文章。
设计意图: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愉快。
作业超市:名题热身。

上一篇:小小说两篇《界碑》《小巷》同步练习

下一篇:《明湖居听书》说课稿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173.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