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答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A)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6-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一、触摸感悟(27分)
    1.对《故乡》中“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一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害怕“希望”实现时,自己受到冲击。
    b.害怕实现“希望”要付出巨大、艰苦的代价。
    c .害怕闰土等人反对我的“希望”。
    d.害怕宏儿、水生不愿为“希望”奋斗。
    2.关于《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主人公,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这篇小说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化来表现的,所以没有主人公。
    b.小说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因此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
   c .“菲利普夫妇”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是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反复无常的态度来揭示主题的。
    d.“我”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自始至终是写“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
    3.下面关于小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是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c.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d.小说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景物和时代背景。
    4.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2)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3)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4)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a.借喻    明喻    暗喻    明喻
    b.暗喻    借喻    明喻    借喻
    c.暗喻    明喻    暗喻    借喻
    d.借喻    借喻    明喻    明喻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所以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b.鲁讯《自嘲》诗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是作者品质的真 实写照。
 c.《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陛的“成长小说”。作者是曹文轩。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长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主人公是于勒。    1234567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并倾听着大桥建设者的英雄事迹。
  b.电视机的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三倍。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管理。
  d.同学们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了,仍然精神饱满地前进。
7.说说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4分)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8.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作为一个孩子,目睹了父母对叔叔的冷酷无情。试梳理一下“我”的心理活动。(4分)
                                                                                
                                                                             
二、理解运用(38分)
(一)  (16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竞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1234567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故乡》是一篇             ,选自《             》,作者           ,原名        ,              人。(2.5分)
2.这三段文字在内容上主要是写“我”离开故乡时的(    )(2分)
  a.所见所闻  b.心情感受  c.留恋之情  d.离愁别绪
3.结合语境,解释下面的词语
  (1)辛苦展转:                                                              
  (2)辛苦麻木:                                                              
  (3)辛苦恣睢:                                                                    
4.“我”希望“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234567
5.文末又一次提到“眼前展开一片……金黄的圆月”,其作用是什么?(4分)
                                                                               
(二)一个老人的最后情感  (22分)
    出乎意料地收到墨痕老师的一封信,信很短,正文仅一句话:
    5月16日是我的七十寿辰,盼你们三个能来老朽的寒舍小聚。
    墨痕是我小学时代的启蒙老师,我没有理由不回去看望他老人家,何况又恰逢他的七十大寿呢。
    墨痕老师信中提到“你们三个”指的是:我、麻秆和锅肚。当年我们三个是墨痕老师最器重的学生,也是到目前为止从那个小山村里走出来的最光宗耀祖的三个人尖尖。都上过大学,之后都分配在县里工作。如今我是一个暂时不太出名而将来必定大名鼎鼎的作家,麻秆成了一个整天忙着向学生收取各种材料费或辅导费的高中教师,锅肚运气最好,当上了一个以吃喝玩乐为己任的局
长。
    我把墨痕老师来信的事通知了锅肚。锅肚在电话里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问我,老师为啥只给你写信呢?紧接着又莫名其妙地干笑了几声,提高了嗓门说:没问题,准时回去,给老师献一千块寿礼!
    我又给麻秆拔了电话,并向他转述了锅肚对我说过的话。麻秆对回去看望老师没有异议,只是一而再再而三追问我:非得给老师送一千块寿礼吗?
    我们三个乘上一辆崭新的“奥迪”,那是锅肚的专车。也许是由于这个缘故,锅肚在我们赶往老家的一路上,总是牛气哄哄地大谈特谈他这几年工作如何出色,县里的大头头们对他又如何赏识之类的话题。麻秆则窝在一边不声不响,偶尔插两句嘴,也像放小屁似的,显得底气不足。
    远远望见老家村落的时候,麻秆突然抖着手紧紧住锅肚的胳膊,颤着声儿说:锅、锅、锅肚长,咱们,咱们非要给老师送、送、送一千块寿礼吗?
    锅肚凝眼瞅了麻秆一阵子,又歪头扫了我一眼,打着哈欠说:得啦,我看这么办吧,我再多拿一千,两千块,算咱们三个共同给老师的礼钱,这样行了吧?
    麻秆乐得差一点拍了巴掌,连连点头:行啊行啊。停了一一一瞬,又柔情似水地说:“谢谢局长啦”。
    我沉默不语。说老实话,我有点瞧不起麻秆,也有点瞧不起锅肚。
    眼前是我们当年就读的沟坎小学。我让司机停了车,走了下来。麻秆和锅肚不知我要搞什么名堂,先是坐着不动,过一会儿,也走了出来,各自面朝野地撒了一泡小尿。
    从一个作家的角度出发,我深深地懂得收集素材的重要性。事实上,我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收集创作素材。这是我积极主张回来看望墨痕老师的内在原因。同样道理也驱使我兴冲冲地走进母校残破的大门。1234567
    一切都跟童年的记忆相距甚远,这种反差使我心里不太好受,但同时也有了些兴奋:学校的操场凸凹不平,零零落落地生了些杂草;挂着一截锈铁轨的歪脖树,不知何年何月枯死了,以一种别扭的姿势,静止在那里,看不见一个学生,更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苍灰的校舍像个久病的老人,随时有倒下去的可能;几只麻雀从教室已经没有了玻璃的窗户啾的一声弹出来,一直弹进蒙蒙的天际……所有这些都将在我以后创作的小说里再现。
    满头白发而又非常瘦弱的墨痕老师,见到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去学校看过了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又嗓音低沉地说了第二句话:校舍成了危房,学生已经停课两个多月了。
    我没说什么,因为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麻秆和锅肚也没说什么,都沉默着。
    墨痕老师目光缓慢地从我们三个的脸上扫过,轻轻叹了一口气。
    墨痕老师招待我们的是大饼子小葱拌豆腐。我们都很吃惊,之后又都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假装吃得很香,饭桌上的气氛很沉闷,也很压抑。
    临别时,锅肚掏出了两千块钱,墨痕老师坚决不收。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外,他再也没说一句话,只是连续不断地轻轻叹气。
    两个多月后,我又收到墨痕老师的一封信,信中的话犹如利刃穿透了我的灵魂,让我脊背一阵阵发凉:
    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了,我早已病入膏肓……你们都是成年人了,我不能强迫一个成年人去关心他童年的摇篮……我只是为自己感到羞愧,我培养出了三个有出息的学生,却没有培养出一个好人啊……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老朽(    )  气氛(    )  校舍(    )  膏肓(    )
2.为什么说我们三个是“最光宗耀祖的三个人尖尖”?(3分)
                                                                                                               
3.“我兴冲冲地走进母校残破的大门”是为了                                   
                                    。(3分)1234567
4.文中对校园景象的描写非常细致,这样写的好处是                              
                 。(3分)
5.墨痕老师做寿,其本意是什么?(4分)
                                                                                
6.“有出息的人”和“好人”有什么区别?(4分)
                                                                             
7.“临别时,锅肚掏出了两千块钱”,墨痕老师为什么坚决不收?(3分)
                                                                             
三、合作探究写作(35分)
有人说,朋友不是那个你随便和他说声“嗨”的人。朋友是一个可以给你依*着嚎哭的肩膀,是一口你放心把内心的痛苦往里面倾注的井,是一排令你热情高涨的巨浪,是一双把你从黑暗和绝望中拉出来的手……你交过朋友吗?你从朋友那里得到过教益吗?你怎样看待朋友的情谊?请以“朋友”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创新能力测试](20分)
一.            语言运用(10分)
下列句子中所标重音与提供的情景最相符合的一项是(      )
吴明参加南宁市中学生演讲比赛决赛,好朋友小丁得知决赛结果后,兴匆匆的跑来告诉他:
    a.你荣获南宁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啦!1234567
    b.你荣获南宁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啦!
    c.你荣获南宁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啦!
    d.你荣获南宁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啦!
二、语言表达(10分)
《故乡》一文中,回忆中的“故乡”富有生机,带有梦幻的色彩,而现实中的“故乡”却是另一番景象,请你勾画一下你想像中的故乡。
 
 
参考答案
    一、1.b    2.c    3.d    4.d    5.d    6.d
    7.希望好比地上的路,这句话充满了哲理。它告诉人们: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这段议论表达了作者渴望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信心。
    8.“我”的心理活动主要表现在:“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段心理描写从排列的顺序分析一下,作者是颇具匠心的。它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
    二、(一)1.略  2.b
    3.(1)奔波、劳碌。  (2)辛勤、劳苦。    (3)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4.对现实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
    5.突出作者对美好新生活的憧憬。
    (二)1.xiǔ  fēn  shè  huāng
    2.都上过大学又都分配在县里工作。
    3.收集创作素材
    4.为下文写墨痕老师的愿望做铺垫
    5.希望三个最有本事的学生能为母校做些什么。
    6.就此篇小说而言,“有出息的人”指有事业、有成就;而“好人”则指善良、有爱心、不忘本。“有出息的人”却未必是个好人。
    7.这钱是学生给老师做寿的,而学生却不肯为母校做贡献,这是老师所不能接受的。
    三、略
    【创新能力测试】
    一、d
    二、略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007.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