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垠《差半车麦秸》】《差半车麦秸》教案2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6-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52—69页。《差半车麦秸》是现代小说家姚雪垠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本文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乡土的热恋、对和平的向往以及人民群众蕴藏的反抗侵略的无穷无尽的力量。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2.能够正确指出本篇小说的三要素。
  3.学会分析和欣赏短篇小说,了解其“以小见大”的特色。
  4.学习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手法,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课文内容。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析本篇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
  3.结合本文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细节描写的要领。
  4.分析本篇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感受广大人民对乡土的热恋、对和平的向往以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和反抗侵略的精神。
  2.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应深深感受到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学会分析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代表的意义。
  3.体会细节描写的运用及其效果。
  ◆难点   
  1.了解和把握短篇小说“以小见大”的重要特色。
  2.学习短篇小说“以一目尽传精神”的细节描写方法。
  ◆教学突破
    1.结合流传甚广的抗战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  本课的学习。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及其代表意义,把握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新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前教师让学生阅读本文,了解抗战时期的历史,并搜集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小故事,加强学生对抗战时期历史环境的认识,以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准备
  课前阅读本文,找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找出一两处自己喜欢的细节描写;了解抗战时期的历史,搜集抗战时期的小故事。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检查学生掌握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进入新课学习。
  的情况,结合抗战的历史,导入  新课。
2.介绍本文作者和本文的主要内容,让学    2.默读本文;找出本小说的三要素。
  生默读本文。
3.指导学生分析本文的人物、情节、环境,分 3.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对本文人物形
  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象的认识及对其代表意义的理解。
4.结合本文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学习细     4.学习和把握本文的细节描写方法,体
  节描写的方法。                             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一、复习巩固。导入  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
  情况。
2.结合抗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故事,介
  绍本文作者姚雪垠,导入  新课。
3.给学生5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本文,标出
  不理解的字词,思考本篇小说的三要素。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自己的不足。
   
2.交流自己了解的抗战故事,感受当时的
  历史环境,进入新课学习。
3.快速阅读本文,思考本篇小说的人物、
    情节、环境。
  

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差半车麦秸”的含义以什么?
  “差半车麦秸”在本文具体指什么?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出问题:本篇
  小说的三要素各是什么?(即本篇小
  说的树造的人物形象、小说的环境和
  故事情节)
3.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讲解本文的人
  物、情节、环境,让学生思考分析
  王哑巴这一人物形象,可以组织学
  生进行讨论。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
  王哑巴参加游击队前,憨厚、质朴、
  善良,但愚昧落后,懵懂无知,有
  着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观念和习
  气;他参加游击队后,在集体斗争
  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从昏睡
  中觉醒并奋起抗争,成为一名勇敢
  干练的革命战士。
4.提问:王哑巴初到游击队时,思想行
  为有哪些特点?后来又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思考,
  可以展开讨论。教师要注意引导,让
  学生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
5.提问:作者塑造王哑巴这一人物形象
  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这反映了
  当时怎样的社会情况?让学生结合
  本文的写作背景加以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本文“以小见大”
  的特点以及作品深刻的社会内涵。

1.回答教师的问题:“差半车麦秸”表示不
  够数,不够聪明的意思;本文具体指工
‘人游击队里的一个队员。
2.思考回答:本文塑造了“差半车麦
  秸”——王哑巴为代表的游击队员的形
  象;小说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战
  场上;本文主要说明了2EN~FI,的成长经
  历。
3,分组讨论王哑巴这一人物形象。比如
  说,“他很胆小,他拿日本旗”,“他很勇
  敢,他打过土匪,他敢先冲进村子去探
  路”,“他很老实”,“他爱抽烟,他粗中有
  细”,“他很想他的老婆和孩子”,“他有
  点自私,他拿老百姓的牛绳”,“他是个
  好同志,他知错就改”,“他恨土匪,恨日
  本鬼子,他想过上平静的好日子”。
4.讨论回答。比如:开始时“他很害怕,都
  被队长吓趴下了”,“他很想念他的老婆
  和孩子”,“他不习惯集体的生活,晚上
  睡觉要熄灯”;后来,“他习惯了集体的
  生活”,“从此他越发活泼起来,工作十
  分紧张,为挂念女人和孩子而苦闷的时
  候也不多了”,等等。
5.思考并回答:说明在日本不断侵略的情况
  下,人们的反抗精神被进一步激起;说明
  日本侵略者已经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
  大海之中,中国人民的胜利是必然的。

 

 

 

 

 

 

 


三、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王哑巴出场前,课文先写了游击队员
  用“差半车麦秸”这个绰号打趣他,以
  及由小烟袋引出的生活片段。让学
  生分析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细节是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具有重
  要的作用。本文就是靠细节描写,使
  王哑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学生在文中找出几处典型的细节
  描写,仔细体会,并在以后的习作中
  可以进行模仿。

1.思考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可以设
  置悬念;前面的叙述为后面人物的出场
  做了铺垫;这样比平铺直叙的效果要
  好。
2.文中的细节描写很多。比如:“汉奸两
  只手被绑着,脸黄得没有一点血色,两
  条腿颤抖得几乎站立不住。他的脖子
  后面插一把旧镰刀,腰里插着一根小烟
  袋,头上带着一顶古铜色的破毡帽”等;
  细节描写都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

本节总结
    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吧、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落后农民,参加游击队后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过程。 
    王哑吧这个形象的塑造,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历史内涵。作者及时捕捉萌芽状态中的民族新性格,采用传统叙述方式,描写细致生动,风趣幽默,善用群众口语,具有浓郁乡土气息。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短篇小说“以一目尽传精神”的特点和细节描写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板书设计 
    差半车麦秸
          姚雪银 
人物   
环境
情节
“差半车麦秸”的性格特点及其代表意义细节描写、铺垫手法运用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本篇小说是姚雪垠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小说的学习关键是把握人物形象,揭示小说反映的社会
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计问题,推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善加指导。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学习细节描写和铺垫的运用,使学生在日后的小说阅读和鉴赏中进行知识迁移。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1868.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