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教学设计讲授]《捕蛇者说》教学设计4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6-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 

 一、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理解对比的写法。 

 三、了解封建社会繁重的赋税及老百姓的痛苦生活,从而增强对新社会的热爱。 

教学重点: 

 理解第四段对比的写法 

教学难点 : 

 一、唐代中期的赋税之毒。 

 二、作者所处的政治环境。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一课时。 

 二、读通全文句子,以第四段为重点,从而领会写作意图。 

 三、作者的处境,在适当的地方点明一下,以便读懂课文,但应避免过多地讲史。 

 四、对比的方法,学生早已熟悉,本文两个对比,指导中已经说明,不必重复多讲,只要体会对比的作用即可。 

 五、教读文言文,向来有讲解详、课时多的习惯,现作尝试,内容力求精要简明,只用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探索写作意图。 

 二、掌握体裁特点。 

 三、理解对比写法。 

 四、复习“而”用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前预习 

 参看“阅读指导”和注解,通读课文,根据练习一的要求,反复朗读。 

 二、教读课文。 

 朗读,指名读全文,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注音,帮助正音。分段范读,并按段指出应注意词句。抽查提问学生口述大意后,师生共同归纳。(随时板书) 

 第一段   词语:黑质而白章,“而”表示前后词语并列关系。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得,捕得。“而”表示前后词语承接关系。大意:叙永州人捕蛇缘同 , 先说蛇的毒性和功用 , 后说王命以蛇代租,永州人“争奔走焉”。 

 独立思考:有多少人能得到这个差使呢?(教师抽查提问) 

 第二段   词语:数,多次。若,像。大意:叙捕蛇人一家的捕蛇史,三代受毒蛇之害却以为“利”。 

 独立思考:只有姓蒋的一家人在捕蛇上“专其利”,众多的人仍要交租。(教师抽查提问) 

 第三段   词语:若,像。告于莅事者:柳宗元当时参加朝廷中革新派,斗争失败,为首的王叔文被杀,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在地方上是没有什么权力的,所以说要代蒋氏转告地方官。大意:叙同情捕蛇人,由毒蛇之害向赋敛之毒过渡。 

 第四段   词语:大戚,汪然出涕,悲伤之至,可见赋敛更毒。未若,不如,不像。疠:疫气。“乡邻之生日蹙”,总写负担租入者的情况,“殚其 ... 相藉也。”具体写他们的悲惨生活。“曩与吾祖居者 ... 非死则徙尔”,写负担租赋的乡邻的结果。徙,迁移。“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而”表句子之间转折关系。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写悍吏逞凶,两语是“互文”。恂恂,原意是恭顺,这里是“小心谨慎”。哗然而骇、恂恂而起、弛然而卧、时而献焉,“而”都是表示前边的词起修饰作用。退而甘食,退,回来,“而”连接退和食。盖一岁 ... 有是哉!   明知捕蛇最后必死,却宁愿选择捕蛇而避免缴租,可见缴租之害。“今虽死乎此 ... 安敢毒耶?”毒,怨恨,这是极其沉痛的话。 

 独立思考:阅读指导中提到两个对比,作用是什么?(教师抽查提问) 

 第五段   苛政:泛指暴政。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古代把诗叫做风,有采诗官收集民间歌谣用来观察民风。柳宗元写文章目的就是希望在位者能了解民间疾苦,所以比作采风。 

 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柳宗元为什么写本文?它的主旨是什么?   “说”是什么意思?(教师抽样提问,其他学生可举手抢答补充。) 

 小结:(教师评价提问) 

 1 . 柳宗元当时贬为永州司马,地位很低,   无可能直接用权力来改变重赋毒民的局面,就写下这篇课文,并希望当局者能了解民间疾苦。 

 2 . “苛政猛于虎”这句话,已成为历来抨击反动派的用语。 

 3 . “说”这种文体,往往是短论。说,本有释、述的含义。   后来变为因事因理而述说,“与论无大异”,我们比喻它是“杂文”。本篇的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显其志” 

 自由思考回答:学过本文后,你对封建社会和今天的社会有什么不同认识? 

 三、整理、复习、巩固。 

 1 . 朗读全文,并板演:熙熙,徙,腊,曩,隳突 

 2 . 把板书上的“而”字用法归纳,记在笔记本上。 

 3.辨析、比较:指名口头讲解 

 

 ┌然得(捕得)而腊之以为饵 

 ┤     

 └以俟观人风者得(得到)焉 

 ┌更若(你)役 

 ┤ 

 └貌若(好像)甚戚 

 

 ┌又安敢毒(怨恨)耶 

 ┤ 

 └孰知赋敛之毒(毒害)有甚是蛇者乎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4、5段,互相检查。 

附:板书设计 (投影片) 

 “而”字用法 

 黑质而白章     表前后并列关系 

 得而腊之以为饵     表前后承接关系 

 哀而生之乎     表前后并列关系   

 而乡邻之生日蹙     表前后承接关系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表前对后的修饰关系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表前对后的转折关系 

 哗然而骇者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恂恂而起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弛然而卧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表示承接关系 

 时而献焉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退而甘食     表示承接关系 

 熙熙而乐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闻而愈悲     表示承接关系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1857.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