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令》全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_《陈毅市长》教案2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6-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陈毅市长》选场

【名师名案】

[教学目标 ]

一、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斋、羹、偌、撷、驽、踢。

2.理解词语:深居简出、恕不接待、闭门羹、才疏学浅、自误、痛心疾首、伊始、礼贤下士、秉烛夜谈。

3.了解文中表示第一人称“我”的词:鄙人、在下、吾、本市长、不才、老朽。

4.了解话剧的基本特点。

5.了解“冰糖葫芦”式的结构。

二、阅读理解:

1.理解这场戏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矛盾的性质及解决办法。

2.了解陈毅和齐仰之的性格特点及其个性化的语言。

3.了解“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4.了解陈毅把革命政治说成“化学”的妙处。

5.理解潜台词在剧中的深刻含义。

三、能力训练:

1.读课文,认真体会人物语言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点。

2.排演这场戏。

3.课外阅读全剧。

[教学过程 ]

一、课前布置预习。

1.“基础知识目标”中1、2条做练习。

2.列出情节提纲。

3.思考如下问题:

(1)“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节选部分中出现过几次?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2)陈毅为什么要把共产党人的革命比作“化学”?这样比喻对推动故事的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3)齐仰之对陈毅从开始的拒之门外,到只有三分钟空闲,到可尽情尽意言之,再到谈上三天三夜,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4)这一场戏刻画了陈毅和齐仰之怎样的性格特征?

二、检查预习情况,导入  新课。

1 .订正字词练习、情节提纲。

2 .导入  设问:前面我们学的《白毛女选场》是歌剧,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剧呢?

[提示:此问是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文体特点,不与《〈白毛女〉选场》混淆。话剧,顾名思义,台词全部是人物对话,通过对话来表演。]

三、了解剧情,列出结构图示。

1 .列结构示意图。

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写出结构板书图:


[提示:教学中要注意板书设计 ,利用科学的板书教学是一门艺术,无疑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这个板书展示了剧情发展的四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又将四个阶段的具体场面进行了概括提示,根据这个提示可进行剧情复述。图上提示了“启——承——转——合”的结构思路,便于学生识记理解。另外,板书图整齐美观,能给人美感。]

2.理解“冰糖葫芦”式结构。

所谓“冰糖葫芦”式结构,即每一场都可以独立成章,《陈毅市长》共有十场,每一场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好比一个葫芦。全剧便是由10个葫芦串成的。

四、赏析个性化的语言,理解人物性格。

1.学生分析个性化的语言。

2.教师归纳赏析。

话剧是靠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因此要求对话个性化。陈毅豪爽、机敏、直率、风趣、胸怀广阔、高瞻远瞩,所以他的对话诚恳亲切、泼辣、深刻、幽默、风趣。如陈毅求见被拒那儿句自言自语的话颇有个性:“我就不相信,偌大一个上海我都进得来,这小小一扇门我就进不去!”再次按铃,开门之后说:“我倒是干大事的!鄙人是上海市的父母官,本市的市长!”多么豪爽而泼辣。齐仰之的对话,则可以看出他固执、急躁、清高、朴直的特点。例:“他是何许人!不认识!”“好了,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时间到了!”“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我一定要问个明白!”“我一定效力!”这些对话都表现了他的个性。

五、问题讨论,落实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问题。

1.“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课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点拨:“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起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是齐仰之坚持的原则,说明他潜心钻研,惜时如金。由于他门上的这张字条,使陈毅吃了‘闭口羹”,后来陈毅终于进了屋,但只有“三分钟之限”,但一谈便取得了“尽情尽言之”的胜利,随着剧情发展,最后愿意“秉烛夜谈”“三天三夜”。两人之间矛盾的产生、发展变化和解决,都与“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有关。

2.陈毅为什么把共产党人的革命比作“化学”!这样比喻对推动故事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点拨:这是陈毅高超的说话艺术的表现,把革命政治说成“化学”,非常切合齐仰之这个化学家的身份,能够引起齐仰之的谈话兴趣和极大注意,这样使齐仰之与陈毅交谈下去,陈毅也就巧妙地使齐仰之由“只有三分钟之限”到“尽情尽意言之”,再到“秉烛夜谈”“三天三夜”,这个妙喻推动了

剧情的发展。

六、理解“潜台词”。

设问1:陈毅进齐仰之的屋子后打量房间,说:“先生就住这里!”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先生您是个海内外知名的化学家,怎么住在这么破旧的房子里,这与您的身份不相符合呀!

设问2:齐(看表)说:“还有两分半钟了。”其潜台词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要讲就快讲,否则时间一到就不跟你讲了。

[提示:戏剧语言含有“潜台词”,这是戏剧语言的特点,分析其“潜台词”,是赏析戏剧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故设计了这个环节。]

七、精段阅读训练。

选段:从“齐仰之:你们真的要办药厂!”到“陈毅: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详见课文)

阅读训练题设计: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只可就见 ②不可屈致

③枉驾来访 ④礼贤下士

(2)“所以我才亲顾茅庐,如一顾不成,我愿三顾”,这句话出自典故_____一语,表现______。

(3)齐仰之一段话充分表达了他的性格,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固执急躁 B.自我醒悟

C.认识正确 D.爱国情感

(4)语段中“化学”比喻_____;“碱性”比喻_____;“中和”比喻_____。

(5)这段话在全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1)①接近,靠近;②达到;③旧时指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④尊敬、礼貌。(2)三顾茅庐;陈毅思贤若渴、礼贤下士,以一片赤诚之心尊重知识分子。(3)A。(4)社会变化之学,改变、转移人心;陈毅关心国计民生,尊重科学;政治需要科学,科学必须为政治服务,政治与化学中和。(5)这是情节高潮部分,矛盾解决了。)

[说明:精段的阅读训练采取设计练习题的形式,比空泛的分析更有实效。这是实施讲练结合的教学原则。]

教学后记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1827.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