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随想宣传标语】《青春随想》教学设计2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6-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青春随想
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 夏文道

一、指导思想

1.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多侧面了解青春,进一步感受青春的滋力、青春的朝气、青春的奋斗,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在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和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给学生划分学习小组,确定学习小组长,明确学习小组长的职责;

2.全班进行关于“青春”的问卷调查,统计归纳出问卷结果;并依此设计出班级活动计划表和班级活动评价表;

3.课外学习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完成各自的课前学习任务。

①音像图片组:搜集关于“青春”的电影电视、歌曲音乐、图片资料;

②文学沙龙组:从网络、图书馆等处搜集关于“青春”的著名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③活动设计组:组内成员每人设计一份关于“青春随想”的语文综合性活动流程表;

④学习评价组:按语文课标的要求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评价细则,并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以求达成共识。

4.推荐资料:

电影电视:《青春之歌》《花季雨季》《青春万岁》《激情燃烧的岁月》;

歌曲:《青春啊青春》《让我们荡起双桨》《青春舞曲》《青春进行曲》;

书籍:《青春之歌》《花季雨季》(青春万岁》《无怨的青春》《年轻的思绪》《青春》《青春的梦幻》《青春的童话》。

5.网址:http://www.shuku.net

http://www.265.com

http:

三、教学步骤 

(一)引入

以《青春进行曲》为背景音乐,由学生推选的男女主持人配乐朗诵散文诗:《青春随想》。

(二)青春驿站

主持人引入:我们是十五六岁的少年,我们正值人生的花季。青春的血液在奔流,青春的心儿在跃动,青春的脚步在延伸。驻足青春的驿站,我们回味昨天,畅想明天,青春的岁月如火如花!

请跟我来,我们一起上青春的车,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青春随想”第一站:感悟英雄的青春

1.请介绍古今中外你最敬重崇拜的青年名人。

合作小组通过展示自己精心制作的涉及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青年名人的课件,与大家一睹名人风采。

2.电影电视精彩片段回放。

片段①:《英雄儿女》

片段②:《大浪淘沙》

片段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片段④:《歌唱你,叶欣》

片段⑤:《激情燃烧的岁月》

3.看完以上精彩感人的片段,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感受,请把你的感悟凝练成一段文、一首诗或一幅画,奉献给你崇敬的人,好吗?

4.活动小组通过互相交流,自主评价,选出最佳诗文和最优秀图画,选代表朗读和展示。

“青春随想”第二站:歌颂火热的青春

主持人引入:青春如花似火,灿烂热烈。青春,是我们人生交响曲中最灿烂辉煌的序章。青春让我们充满热情,充满朝气,充满希望!来吧!让我们诵诗、唱歌、舞蹈,自由奔放地歌颂青春吧!

1.青春寄语(朗诵组):《无怨的青春》《十八岁宣言》《烈火青春》《年轻的思绪》《诉说青春》《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2.青春放歌(合唱组):《青春啊青春》《共青团之歌》《花样年华》《让我们荡起双桨》《在希望的田野上》

3.青春节拍(舞蹈组):《青春舞曲》《白衣飘飘的年代》《青春你好》《英雄儿女》

4.各评价小组依据班级制定的朗诵评价、演唱评价、舞蹈评价细则自主评价打分。评选出优秀朗诵员、歌手、舞蹈家。

“青春随想”第三站:谱写壮丽的青春

主持人引入:飞扬的青春,飞扬的神采。青春就在那里,闪着光,向我们微笑。抓住她,跟随她的光芒,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奇迹。我们的足迹将化作一个个音符,我们要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

1.青春写真集:(分活动小组展示青春真实的我们)

青春时尚展 青春的校园

青春论坛赛 青春大批拼

2.春风采集:(分活动小组展示青春的风采)

全国大赛获奖作品

深圳主持人大赛精彩片段

全国小记者夏令营

出国访问演出精彩回放

3.青春的未来:(分活动小组演讲比赛)

《青春的对话》《我的未来不是梦》《相会在明天》《青春座右铭》《奋斗青春成功》

(三)学生自主评价综合性学习(分自评、互评)。

四、拓展学习

1.通过拓展阅读和学习,不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

2.走入网络,走近荧屏,走进图书馆,走向生活,搜集资料,并进行筛选、分类、编排,装帧设计,制作成小组手抄报,进行比赛,评出优秀者。

课后写作训练:(自定文体,自主立意,写出真情实感)

题目:青春无悔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1488.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