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厘米等于多少毫米_一厘米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5-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新课: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的成长,为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苍凉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挚爱?今天,我们就从一件小事中去体会一下吧!

[板书]    毕淑敏

1)动弹(dòng tan:(人、动物或能转动的东西)活动。

2)借花献佛: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3)窘(jiǒng)迫:非常穷困;十分为难。

4)迷惘(wǎng):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5)瞅(chǒu):看。

6)忧郁(yù):忧伤,愁闷。

7)愣(lèng):失神;说话做事不考虑效果,卤莽。

8)忐忑(tǎn tè):心神不定。

9)忙不迭(diē):急忙,连忙。

10)矜(jīn)持:拘谨,拘束。

11)哀兵必胜:指由于压迫而悲愤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这里是说把文章写得打动别人,这件事就容易成功。

12)侃侃(kǎn)而谈:理直气壮地直抒己见。

13)腼腆(miǎn tiǎn):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14)气喘吁吁(xū):吁吁,喘气的声音。形容喘气很急。

15)执拗(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16)恬(tián)淡:不追求名利;淡泊,恬静,安适。

17)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同样的话。

二、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基本内容

       1、分角色朗读(有条件者可以扮演戏剧进行表演)

       人物主要有:解说、陶影、小也、张师傅、售票员、红衣青年、老奶奶、小也父、作家、公园书记主任、群众甲、乙、丙

       2、学生表演

       要求学生每表演一个镜头(情节)后,学生之间进行恰当的评论,再进行下一镜头的表演。

       3、学生讨论:谈谈自己对陶影、小也、小也父、红衣青年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理解。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文中相应的片断加以印证!

二、讨论陶影的形象意义(第二课时)

       1、学生找出课文中集中表现陶影的段落。

       2、学生讨论:从课文内容来看,陶影应该具有什么性格?找出相关内容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1)含辛茹苦、任劳任怨

       相应段落、语句:

       ——一天班上下来,累得不想动弹,真想凑合凑合算了。

       ——(掏了张纸币)买一根冰棍就成了,妈不吃。

       2)执著、认真

       ——(轻松但是极坚决)他不够11米的。不够!

       ——我不知道国际米尺是什么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儿子是没有那么高,我知道我们没有逃票。

       3)竭力维护人格尊严,立场坚定

       ——这件事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

       ——(执拗地)如果再设有音讯,我就直接去找!

       ——(郑重地)小也,你离两位爷爷再近点,我什么都不图,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讲清楚,告诉孩子:妈妈没有错!……

三、学习品味写作特点:

       1、以小见大

       这是一篇很典型的以小见大的作品。作者所写的实在是一件小事:一个妈妈带孩子去公园,因为公园门口的尺度不准确而被误会是逃票,而那高度就是相差了。这在许多关注那些天下大事的人的眼里,这的确是一件小事。可这在一位母亲的眼中却是一件不能含糊的大事。作者通过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小故事写出了一个大主题:如何让一个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或者说一个人应该怎样看待尊严的问题。这样的主题,在我们今天这个物质逐渐丰富、精神逐渐贫乏的社会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难怪日本、英国等国家很看重这样一篇不作品

2、情节曲折

作品还成功地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在公园门口的矛盾冲突中,作者写了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四周一时变得非常安静,有人轻微地咳嗽”“众人了一声”“众人哄笑”“众人嬉笑等围观群众的反映和语言,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尴尬的气氛,强化了双方的矛盾冲突和陶影的情绪。作品还把公园卖票的红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车上卖票的司机进行对比,突出了红衣青年的胡搅蛮缠、不讲道理。陶影和丈夫对这件小事的不同态度也是一组对比,很有力地表现了陶影对人格追求,对人的尊严的追求的执着。 另外,读者对事实真相十分清楚,但作品里的主人公却难以澄清,这也是一种悬念手法的运用。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现和情节的展开,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人物关系看,儿子小也的行为和思想也对陶影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侧面表现作用。

       3、烘托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

       作品还成功地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在公园门口的矛盾冲突中,作者写出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四周一时变得非常安静,有人轻微地咳嗽”“众人了一声”“众人哄笑”“众人嬉笑等围观群众的反映和语音,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尴尬的气氛,强化了双方的矛盾冲突和陶影的情绪。作品还把公园卖票的红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车工卖票的司机进行对比,突出了红衣青年的胡搅蛮缠,不讲道理。陶影和丈夫对这件小事的不同态度也是一组对比,很有力地表现了陶影对人格追求,对人的尊严的追求的执着。另外,读者对事实真相十分清楚,但作品里的主人公却难以澄清,这也是一种悬念手法的运用。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现和情节的展开,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人物关系看,儿子小也的行为和思想也对陶影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侧面表现作用。

四、布置作业 :

爱的回音壁

毕淑敏

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到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

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

孩子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

我震住了。一个不懂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族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可是,你怎样让由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从他的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时,已被无微不至的呵护包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

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爱就是照料这个简陋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

寒霜陡降也能使人感悟幸福,比如父母离异或是早逝。但它是灾变的副产品,带着天力人力难违的僵冷。孩子虽然在追忆中,明白了什么是被爱,那却是一间正常人家不愿走进的课堂。

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簿,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刻不容缓地倾注了所有爱的储备,劈头盖脸砸下,把孩子的一只手塞得太满。全是收入,没有支出,爱沉淀着,淤积着,从神奇化为腐朽,反让孩子成了无法感知爱意的精神残疾。

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没指望得到像样的回答。一个成人都争执不休的问题,孩子能懂多少?比如你问一位热恋中的女人,何时感受被男友所爱?回答一定是光怪陆离。

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坚定。

我帮妈妈买醋来着。她看我没打了瓶,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翘辫女孩说。

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们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词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

我给我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下来,可我插的,她一直带着,见着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最爱我了……另一个女孩说。

我大大地惊异了。讶然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铁的逻辑。更感动他们谈论时的郑重神气和结论的斩钉截铁。爱与被爱高度简化了,统一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觉到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成人注视并强调了这种价值,他们就感悟到深深地爱意,在尝试给予的同时,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接受。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变成巨大的轰鸣。当会出的爱被隆重接受并珍藏时,孩子终于强烈地感觉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

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腾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给予和领悟爱的双重任务。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不要抱怨孩子天生无爱,爱与被爱是铁杵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才会举步如飞。

如果把孩子在无边无际的爱里泡得口眼翻白,早早剥夺了他感知爱的能力,育出一个爱的低能儿,即使不算弥天大错,也是成人权力的滥施,或许要遭天谴的。

在爱中领略被爱,会有加倍的丰收。孩子渐渐长大,一个爱自己爱世界爱人类也爱自然的青年,便喷薄欲出了。

1、被爱是一种幸福,当作者问及那些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感觉到这种莫大幸福时,孩子竟然漠然回答不,没觉得谁爱我们。其中漠然是什么意思?它给了你怎样的触动?

 

 

 

 

2、谈谈你对以下两句的理解。

1)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

 

 

 

 

2)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腾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给予和领悟爱的双重任务。

 

 

 

 

3、文中有很多对爱进行诠释的比喻句,试从文中找出两句,并以为主题,仿写一个比喻句。

 

 

 

 

4、读完此文,你觉得这其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担忧?

 

 

 

 

5、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生活中,你对爱有哪些独特的体验?

 

 

 

 

 

 

 

 

 

板书设计 

                                         

高潮结局

                                                

 

送票  ——  “逃票”  ——  投书报社  ——    矛盾解决

开端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1087.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