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成绩不好怎么提高】语文 - 编一本《歇后语集》小册子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5-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活动目的

1、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歇后语,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化。

2、增加学生有关歇后语的知识,激发他们收集歇后语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外收集歇后语,准备交流。

2、每人准备一本小册子,供编《歇后语集》用。

活动过程 

一、了解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二、赏析歇后语

歇后语可分为两种,一是谐音的,一种是比喻的。

1、谐音的歇后语

⑴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 和尚不留头发,雨伞又遮住了天,所以说无发(法)无天。指胡作非为,不受法纪的约束,多指肆无忌惮地做坏事。

⑵隔着窗户纸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鸣”谐“名”。形容名气很大,广为外人所知。

2、比喻歇后语

⑴笼子里的鸟儿——有翅难逃 鸟儿关在笼子里,有翅膀也飞不出去,比喻有本领无法施展。

⑵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看三国演义时,掉下同情的眼泪,是替古人分忧。比喻多余的担忧。

三、十二生肖歇后语(学生填后半截)

1、鼠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老鼠见了猫——骨头都软了

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 老鼠吃猫——怪事

老鼠啃皮球——嗑(客)气 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

2、牛

牛蹄子——两瓣儿 牛口里的草——扯不出来

老牛上了鼻绳——跑不了 老牛拖破车——一摇三摆

牛鼻子穿环——让人家牵着走 牛吃卷心菜——各人心中爱

3、虎

老虎嘴边的胡须——谁敢去摸 老虎下山——来势凶猛

老虎上山——谁敢阻拦 老虎上街——人人害怕

老虎长了翅膀——神了 老虎当和尚——人面兽心

4、兔

兔子不吃窝边草——留情(青) 兔子的腿——跑得快

兔子的耳朵——听得远 兔子的嘴——三片儿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兔子撵乌龟——赶得上

5、龙

两个人舞龙——有头有尾 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

叶公好龙----假爱 龙灯胡须——没人理

龙船上装大粪——臭名远扬 鲤鱼跳龙门——高升

6、蛇

蛇吃鳗鱼——比长短 蛇钻到竹筒里——只好走这条道儿

蛇钻窟窿——顾前不顾后 蛇头上的苍蝇——自来的衣食

蛇入筒中——曲性在 蛇入曲洞——退路难

7、马

马嚼子戴在牛嘴上——胡勒 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

马尾巴搓绳——合不了股 马槽里伸个驴头——多了一张嘴

马打架——看题(蹄) 马撩后腿——逞强

8、羊

羊钻进了虎嘴里——进得来,出不去 羊羔吃奶——双膝跪地

羊群里跑出个兔——数它小,数它精 羊身上取鸵毛------没法

羊群里跑出个骆驼——抖什么威风 羊憧篱笆------进退两难

9、猴

猴子爬树——拿手好戏 猴子长角——出洋相

猴子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猴子看书——假斯文

10、鸡

鸡屙尿——没见过 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

鸡毛做毽子——闹着玩的 鸡孵鸭子——干着忙

鸡毛炒韭菜——乱七八糟 鸡蛋壳发面——没多大发头

11、狗

狗吃王八——找不到头 狗扯羊肠——越扯越长

狗逮老鼠猫看家——反常 狗吠月亮——少见多怪

狗掀门帘——全仗一张嘴 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12、猪

猪向前拱,鸡往后扒——各有各的路 猪脑壳——死不开窃

猪肉汤洗澡——腻死人 猪鬃刷子一一又粗又硬

猪嘴里挖泥鳅——死也挖不出来 猪大肠——扶不起来

四、收集歇后语

1、交流课外收集的歇后语。

2、汇集歇后语,每人编一本《歇后语集》。(课外进行展览活动)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0545.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