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学设计一等奖_“压强”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教案 2016-03-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物理教案】

 

 

 

 

 

 

“压强”教学设计

 

 

 

 

 

 

 

 

湖北省天门市渔薪镇龙华中学 付银权 课题压强计划课时1课时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1.通过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归纳得出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初步认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情感态度
价值观
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教学
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注重科学探究,过程与知识并重。
3.充分表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4.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小木板、重物(砝码等)、橡皮泥等较软物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播放多媒体课件)
听歌曲“洁白的雪花飞满地…,留下脚印一串串。”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提出问题老师提出:
“人走过雪地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雪地中的脚印为什么有的深有的浅?借助媒体演示情景,提出问题。层层引导、步步深入。为下一步学生猜想做准备。体现出老师的主导作用。猜想假设请同学们猜一猜: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发现后,充分利用这一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去猜想问题可能的答案。设计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在设计实验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加以指导:
(1)控制变量。
(2)怎样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增大或减小)
(3)如何使实验的效果更明显。
各小组相互讨论,设计实验。
请一至两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假设后,立即让学生去设计实验,学生必定会感到茫然。老师的指导便成了本节课学生实验成败的关键。学生设计实验时不受器材的限制,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设计完毕,让组与组相互交流,互相“切磋”,实现思维的碰撞。



进行实验各小组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实验时,可用生活中任何物品进行实验,让学感到“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分析论证视频展示部分小组实验,交流小组结论。实验中,学生往往忙于动手,而忽略结论,老师及时让学生展示本组实验,得出结论,体验成功快乐。



压强概念(1)提出压强概念。板书课题:《压强》
(2)学习压强概念、公式、单位。结合探究过程,引出“压强”。压强的单位学生比较陌生,因此需要加以强调。



动手动脑
学物理
估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老师引导学生如何估测、突破难点)学习简单的压强计算学习压强的概念、计算后,没有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练习,而是通过动手动脑“估测自己对地面的压强”。既符合学生心理需求,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增大或减小压强(1)提问:怎样使你对地面的压强迅速增大一倍?(2)请一名学生上前表演。得出结论。
多媒体显示: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
(3)指出物体承受的压强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12
媒体播放:生活中一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在学生估测自己对地面压强的基础上,提出“怎样使你对地面的压强迅速增大一倍?”从而引出增大或减小压强。媒体播放生活中一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



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增大或减小压强的物理知识,并写成调查报告。最后,留下一道富有思考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给学生,使教学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形成“余音缭绕”之势。


pict 13.1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公式:
3.单位:pa1n/m2=1pa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wulijiaoan/38736.html

  • sbs第一册_第一册质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浙江省内能活动吗]“内能”探究活动

    想办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能力目标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情感目标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电子书]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学习难...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答案】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导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3、通过实验体会阻力的作用效果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4、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科学。【导学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理解。2、对惯性的理解。【导学难点】对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改变或不变的正确理解。【学法提示】思考“物体的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sbs第一册|第一册浮力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颈椎|第二节质量(1)

    第二节 质量(1)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学会正确使用天平4、学习天平的调节和使用。5、学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6、学会利用天平进行一些特殊测量。二、学习内容:1.质量(1)物体与物质的区别环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楼房、桌椅...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中考物理机械能练习题集合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题包含17小题)1.(04青海)下列物体中:a.挂在屋顶上的电灯;b.被拉开的弹簧门;c.空中飞行的小鸟;d.在冰场上滑行的运动员;e.从斜坡上滚下的石头;f.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只具有动能的是...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功和机械能思维导图_功和机械能

    [中考目标聚焦]课表解读考点盘点命题预测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功率的概念。 3 功、功率的计算。 4 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及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2、知道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产、生活中的实...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2018年广东物理中考题及答案】2018年物理中考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2)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 [高中物理第一节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运动的描述(5)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5)从容说课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