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内能_第十三章 压强和浮力

九年级物理教案 2016-03-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一节    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解读课本图13.1—1、13.1—2,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    ●解读课本图13.1—4、13.1—5、13.1—6的内容,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引出课题。新课教学⒈压力①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各画一图。同学们作图时,教师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②学生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让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出: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③教师归纳总结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④以按图钉为例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让同学们想一想:在相同的压力的情况下,不同的接触面积,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否一样呢?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接着演示图10-3的压强小桌的实验。介绍实验器材和步骤。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浅;再把小桌腿朝上放在泡沫塑料上,再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浅。比较两次实验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浅。从而得出:在相同的压力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因此,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有关系。所以,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由此引出压强。⒉压强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②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并由此引出压强的单位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单位共同组成的。③单位:牛顿/米2 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压强单位除了帕斯卡外,还有千帕(kpa)、兆帕(mpa)。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mpa=103kpa=106pa=106n/m2。④课堂练习:单位换算⒈ 1.56mpa =          =        pa;⒉ 78000 pa =        =       kpa⑤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以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 pa的含义是:1米2的地面受到的压力约1.5×104牛顿。⒊例题(题目略)边讲述边板演解题过程,给学生利用压强公式解题的示范。讲完后,一定要特别交待在解题时面积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平方米,得出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课堂练习2:⒋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举例说明:如砖能承受的压强大约是5×106帕,混凝土是(5—50)×106帕等等。为了不压坏物体,使物体受到的压强小于物体能承受压强,因此人们就想方设法减小物体受到的压强。根据压强的公式可知:在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接着让学生读图3-6和3-7,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然后,观看“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的录象,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⒌根据上一课的作业中的“想想议议”制作一小课件,让学生观看来加深对压强的理解。1234567小  结:⒈压力,压力不是重力。⒉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⒊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板书设计:第一节 压强 一、压力⒈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⒉方向:垂直受力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力物体。⒊作用点:受力物体表面的接触面的中心。⒋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二、压强⒈压强是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⒉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⒊公式:⒋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⒌例题(略)三、减小或增大压强⒈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⒉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减小压强;增大压力,可增大压强。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理解船闸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演示及生活中的经验说明液体压强的存在.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液体压强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实事求是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模型.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问题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本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新课教学1.液体的压强  (1)演示实验:有一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下端扎有橡皮膜,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将少量红色的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红色的水倒入玻璃圆筒,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问:橡皮膜向下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问:水对侧壁有无压强?演示:把水倒入侧壁在不同深度开有三个小孔的圆筒,观察水是否会从小孔流出,能流出说明什么问题?由于水具有流动性,对阻碍它的器壁是否也具有压强? 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2.学生分组实验:
  (1)讲述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这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来研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侧壁(不宜重接,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教师示范一遍.1234567
  (3)讲述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让学生把橡皮膜放入溶液中,看看在各个方向,各个深度是否会有压强?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是有压强的.教师提问:1.人们在游泳池里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当水深逐渐没及胸部时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让学生回忆亲身的感受体会液体内部的压强.2.当洪峰来临,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超过警戒水位时,为什么有可能发生决堤的事故? (4)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可能猜想出有各种因素.(5)教师问:怎样一个一个因素来验证会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呢?引导学生使用以前用过的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设计:先测在同一深度、同一种溶液中不同方向的压强,再探测在不同深度、同一种溶液,同一方向的压强,最后还先探测在同一深度、不同种溶液中不同方向的压强.(6)教师讲述:这么多步骤在实验前应该设计一些科学的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先让学生自行设计,投影设计合理的表格,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并展示事先准备好的表格给没有能设计的学生参考.教师指出:为了节省时间,一部份同学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学用盐水.
  (7)学生分组讨论并实验.实验中,教师注意指导、检查,着重检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记录数据和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8)实验完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请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一组同学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并归纳自己从实验中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9)教师表扬同学们认真做实验的情况,鼓励同学们对问题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师再把刚才讨论所得的结论简述一遍,分别把各点结论进行板书.连通器2.连通器(1)连通器的定义问:展示图片问:这些装置形状、大小不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导学生回答出: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板书连通器的定义)(2)连通器的规律设问:连通器内盛有液体时会出现什么情况?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连通器的各容器中水面的高低关系后演示: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1.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4.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5.连通器(1)定义: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2)原理: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3)连通器液体相平的原因(4)应用6.船闸   第三节 大气压强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并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 ●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234567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大小.  难点: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值.教学准备    玻璃瓶、硬纸片、熟鸡蛋、火柴、量筒、水槽、吸盘、针筒、果冻、托里拆利实验vcd盘、抽水机原理挂图.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2.讲述:同学们要知道实验时,硬纸片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板书课题)新课教学1.阅读课文前面的“?”和图3—1。读后问:大家阅读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空气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16匹马都很难把它们拉开。对于这个实验,同学们想试一试吗?现在,我们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来做一做。    2.学生实验:学生照课本中图3—2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易拉开(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3.讲述: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教师板书这句话)。    4.讲述:刚才同学们所做的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和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充分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抽出金属半球内空气(或挤压出皮碗内的空气),两个金属半球(或两个皮碗)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紧紧地压在一起,因而很难把它们拉开。    5.演示、验证:刚上课时,老师演示的实验,表明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托住了硬纸片,所以硬纸片不会掉下来。    演示课本中图3—4的实验(演示后,由学生举手发言,说明鸡蛋为什么会挤进广口瓶内,引导学生说出由于棉花燃烧耗尽了瓶内空气,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鸡蛋在大气压强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6讲述、过渡:根据奥托·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伽俐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这个问题。    7.演示:    (1)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2)演示托里拆利实验(一面演示,一面讲解),演示完后,请一位学生上台用米尺测一测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    教师讲述并板书: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8.讲述:760毫米水银柱的压强有多少帕呢?请同学们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hg算一算(学生演算,教师巡视)。学生算出结果后,接着讲述: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帕,这就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强的值(教师板书后,简要说明这个值是“海平面”所测的值,不同的地方大气压强不同,将在下一节课学习)。1234567    板书设计:第三节 大气压强1.大气压的存在(1)大气压的概念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这个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2)大气压的特点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大气压的测量(1)大气压的大小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2)测量大气压的仪器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第四节 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相关的现象.    ●学会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物理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通过探究实验体验由气体的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体验.    ●培养学生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难点:运用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压强,即包围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的压强,今天我们介绍某一容器中的气体的压强。所谓某一容器内的气体的压强,例如一个乒乓球内的气体、自行车胎内的气体的压强。新课教学一、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1.实验。我们先做一个实验。这是一个注射器,活塞位于筒的中部,用手指堵住前端的小孔,这样筒内就封住了一部分空气,空气跟外界隔绝。这些气体就是一定质量的气体。现在,我们向前推活塞,筒内的定量气体的体积变小,手指有什么感觉?(请几位同学试试看)。这个实验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向后拉活塞,手指有什么感觉,怎样解释。2.实验。拿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插入装有水银的容器内(边讲解边演示)。用手指堵住上口,管内封住了一些空气,而且这部分空气的质量是不变的。请一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这段空气柱的长。管内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将管轻轻上提,下口仍在水银面下,我们看到管内水银面上升,说明管内气体的压强变小了。再用刻度测量空气柱的长度,显然气体的体积增大了。3.这两个实验中的气体温度没有变化。可见,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4.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得到应用。我们人体的呼吸就是这个道理。人吸气时,胸部扩张,肺泡同时扩散,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的气体压强变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大气压将新鲜空气压入肺中。呼气时则相反。胸部收缩,肺容积减小,肺内气体压强增大,超过了外界大气压,肺中的一部分气体呼出体外。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胸部肌肉的力量,有利于增大肺的收缩和舒张,对增大肺活量和改善呼吸大有好处。二、打气筒定量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还应用在打气筒、抽气机、空气压缩机和喷洒农药的喷雾器上。这是一个打气筒,将它拆开,我们发现它的构造很简单(边讲边拆)。在金属圆筒中有一个活塞,活塞上安装一个橡皮圆盘,俗称皮钱。它和金属筒之间有空隙。活塞下压时,活塞下的定量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增大,橡皮盘紧贴筒壁使气体不能漏出,较大的压强冲开轮胎的气门芯进入轮胎。活塞上提时,活塞下边的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筒外的空气顺着橡皮盘周围的缝隙进入活塞下边。这样往复运动,可以将大量的空气打进轮胎(学生叙述)根据打气筒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可知,打气筒中的关键部件是橡皮盘,它必须大小合适、且成凹形。这为我们维修打气筒提供了线索。打气筒可以使定量气体的压强增大到三个大气压,要得到压强更大的压缩空气,应使用空气压缩机。我们这里只简单介绍压缩空气的应用。三、压缩空气的应用在很多机器设备上都要使用压缩空气,矿山上用压缩空气开动风镐、风钻,电车和汽车用压缩空气开关车门;火车上用压缩空气制动等等。1234567    板书设计:第四节 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2.飞机的升力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强差是飞机上升和升力3.压缩空气的应用  第五节  浮力教材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浮力及其方向.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浮力的存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浮力的利用.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节“浮力”。进行新课:1.什么是浮力?    (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学生回答后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12—2的实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挂牢。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    ①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小结: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此时弹簧秤的示数就是石块所受的重力。    ②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秤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小结:石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是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石块静止不动说明:石块受到的重力一石块受到的拉力十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秤的读数。所以石块受到的重力一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十浮力。弹簧秤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浮力一石块重一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也可叫做石块在水中时的视重)。以上实验,说明浸入水中的石块也受到浮力。1234567

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力分析图,弹箧秤的读数(f)=重力(g)-浮力(f浮)    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静止不支时受力分析图 

      教师总结讲解时,边讲边画出石块受力分析图2.阿基米德原理    ①引导学生用实验说明:    a.金属块的部分体积与全部体积浸入水中时,所受浮力的情况.    b.金属块浸入其他液体(盐水)中时,所受浮力的情况.    ②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对第一个实验结论加以修改,归纳出具有普遍适用价值的实验规律——阿基米德原理.    ③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写出其数学表达式:f浮=g排单位:f浮—牛顿、ρ液—千克/米3、g—牛顿/千克、v排—米3.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解答简单问题: va=vb,pa=pb,ρ甲ρ乙,比较 a、b物体受到的浮力.板书设计第五节  浮力(一)浮力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3)浮力=物体重一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f浮= g- f。”方向:竖直向上(二)浮力的大小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三)物体的浮沉     (1)下沉: f浮<g(2)上浮:f浮>g  体浸没在液体中(3)悬浮:f浮=g(4)漂浮: f浮=g——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四)浮力的应用    轮船        空心    潜水艇      改变重力    气球、飞艇  改变浮力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wulijiaoan/38730.html

  • sbs第一册_第一册质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浙江省内能活动吗]“内能”探究活动

    想办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能力目标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情感目标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电子书]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学习难...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答案】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导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3、通过实验体会阻力的作用效果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4、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科学。【导学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理解。2、对惯性的理解。【导学难点】对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改变或不变的正确理解。【学法提示】思考“物体的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sbs第一册|第一册浮力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颈椎|第二节质量(1)

    第二节 质量(1)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学会正确使用天平4、学习天平的调节和使用。5、学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6、学会利用天平进行一些特殊测量。二、学习内容:1.质量(1)物体与物质的区别环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楼房、桌椅...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中考物理机械能练习题集合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题包含17小题)1.(04青海)下列物体中:a.挂在屋顶上的电灯;b.被拉开的弹簧门;c.空中飞行的小鸟;d.在冰场上滑行的运动员;e.从斜坡上滚下的石头;f.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只具有动能的是...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功和机械能思维导图_功和机械能

    [中考目标聚焦]课表解读考点盘点命题预测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功率的概念。 3 功、功率的计算。 4 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及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2、知道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产、生活中的实...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2018年广东物理中考题及答案】2018年物理中考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2)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 [高中物理第一节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运动的描述(5)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5)从容说课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