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_“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

九年级物理教案 2016-03-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物理教案】

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实验内容丰富。出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角落,给人一种实验无处不在的感觉。对实验的要求大大的提高。不仅要求学生会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而且要求学生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并且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描述实验结果,实验的形式更加灵活。不仅有课堂实验活动,还有许多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实验活动内容。有的还与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联系起来。

根据新教材的实验教学特点,青岛市实施新课改两年来,摸索总结出了“讨论──探究──实验”的“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讨论──探究──实验”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是:以讨论式教学为背景,科学实验探究为主线,科学研究方法为工具,将讨论式教学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作为教学过程的背景模式,从而为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与创造活动提供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此教学模式实施于课堂教学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将人教版九年级“14.1 动能和势能”一节的教学,用教学实例的形式,将此教学模式展示出来,以供大家互相交流。

一、课题名称:14.1 动能和势能

二、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究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过程,自主探究发现物理规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究的兴趣,达到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关心、服务社会意识的目标。

三、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准备身边最常见的物品,例如:木块、橡皮、书、纸、小钢珠、木球等。多媒体课件采用本校获省奖课件。

四、教学和活动过程

1.设计实验情景

多媒体课件显示不同路况下的交通安全限速标志牌,学生认真观看。

师:为什么不同的路况下要限制汽车的速度?

生:讨论并回答(有的说:速度快容易出事故;有的说:速度越快,遇到障碍时,不能立即停下来;当汽车撞到人时,汽车对人有力的作用,汽车越快,力的作用越大……)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由于运动而对其他物体有作用效果”的例子?

生:学生讨论回答(微风吹动树叶;流水推动小船运动;滚动的铅球推动木块……)

师:以上物体由于能够对其他物体有作效果而具有能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学生讨论回答:它们都在运动,由此得出动能的定义。

2.形成课题,设计实验

师:关于动能,我们想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

生:学生讨论回答(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具有动能的物体对其他物体有什么作用效果?动能大小如何计算?动能有什么用处,可否与其他能进行转化?……)。

师:如果我们要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应该按照怎样的思维程序?

生: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评估。

师:让我们来猜想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生:学生讨论回答(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物体的速度、物体的体积……)。12

师:要想证明自己的假说对不对,应该怎么办?

生:设计实验验证。

师:在有多个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生:注意控制变量,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

师:哪位同学谈一谈自己的实验计划并演示给大家看?

生:学生上台演示:让大小相同的铁球和木球分别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落下,撞击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观察木块被推动距离的远近(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注意控制物体速度、形状、体积一定……)。

3.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刚才的讨论,进一步修正自己的方案,开始实验。

生: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生: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4.交流、评估

师:下面给同学一段时间,把刚才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进行交流,看看有什么不同和不足之处,如何加以改进?

生:交流、反思。

5.拓展应用

师:根据我们探究实验得出的结论,我们再来分析这节课开始提出的问题。

生:讨论、分析、回答……,为此提出自己的建议。

师:让我们再来分析“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列车上飞出物体,铁路职工中弹昏倒”新闻报道。

生:讨论、分析、回答……,为此提出自己的建议。

五、课后反思

1.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探究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由于将讨论教学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作为教学过程的背景模式,因此教师会经常遇到学生提出课外问题影响本节课教学、学生思维发散出去收不回来,提出的问题无法解答的情况,而且由于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发散,使时间难以控制,影响教学进度,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逐渐总结经验教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由于实验探究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多方面能力,因此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从学生高涨的情绪、认真的态度、积极的参与、满意的眼神中可以看到,这更坚定了我探索新课改之路的决心。

3.实验探究教学的“创设实验情景”非常重要,本节课原来设计开始就让学生通过举例引出动能、势能的定义,很生硬,师生都感到很不自然,后来设计了由“交通标志牌限速”引入,自然流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原载《中学物理》(哈尔滨),2004.10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wulijiaoan/38685.html

  • sbs第一册_第一册质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浙江省内能活动吗]“内能”探究活动

    想办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能力目标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情感目标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电子书]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学习难...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答案】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导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3、通过实验体会阻力的作用效果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4、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科学。【导学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理解。2、对惯性的理解。【导学难点】对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改变或不变的正确理解。【学法提示】思考“物体的运...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sbs第一册|第一册浮力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颈椎|第二节质量(1)

    第二节 质量(1)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学会正确使用天平4、学习天平的调节和使用。5、学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6、学会利用天平进行一些特殊测量。二、学习内容:1.质量(1)物体与物质的区别环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楼房、桌椅...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中考物理机械能练习题集合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题包含17小题)1.(04青海)下列物体中:a.挂在屋顶上的电灯;b.被拉开的弹簧门;c.空中飞行的小鸟;d.在冰场上滑行的运动员;e.从斜坡上滚下的石头;f.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只具有动能的是...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功和机械能思维导图_功和机械能

    [中考目标聚焦]课表解读考点盘点命题预测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功率的概念。 3 功、功率的计算。 4 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及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2、知道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产、生活中的实...

    发布于:2016-03-29

    详细阅读
  • 【2018年广东物理中考题及答案】2018年物理中考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2)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 [高中物理第一节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运动的描述(5)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5)从容说课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

    发布于:2016-03-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