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册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初三(上)第一学月考试数学试题(B)

九年级数学教案 2016-03-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数学教案】

初三(上)第一学月考试数学试题(B)
一、选择题:(14×3分=42分
1、Rt△ABC中,∠C=900,AC=5,BC=12,则其外接圆半径为( )
A、5  B、12  C、13  D、6.5
2、一元二次方程x2-3x-1=0与x2-x +3=0所有实数根 之和为(    )
A、2  B、—4  C、4  D、3
3、在Rt△ABC中,∠C=900,a、b、c为三边,则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
A、a=csinA B、a=bcotB C、b=csinB D、c=
4、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有(    )个
(1)三点确定一个圆.(2)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3)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4)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5、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若α+β=900,则sinα=sinβ;  B、sin(α+β)=sinα+sinβ
C、cot 470- cot 430 >0
D、Rt△ABC中 ,∠C=900,则sinA+cosA>1,sin2A+sin2 B=1
6、过⊙O内一点M的最长弦为4cm,最短弦为2cm,则OM的长为(     )
A、             B、  C、1  D、3
7、a、b、c是△ABC的三边长,则方程cx2+(a+b) x + =0 的根的情况是(      )
A、没有实数根   B、有二个异号实根
C、有二个不相等的正实根  D、有二个不相等的负实根
8、已知⊙O的半径为6cm,一条弦AB=6cm,则弦AB所对的圆周角是(       )
A、300  B、600  C、600或1200 D、300 或1500
9、关于x的方程x2 - 2(1- k)x +k2 =0有实数根α、β,则α+β的取值范围是(   )
A、α+β≥1 B、α+β≤—1 C、α+β≥      D、α+β≤ 
10、设方程x2- x -1=0的二根为x1、x2 ,则x12、x22为二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A、y2+3y+1=0 B、y2+3y-1=0 C、y2-3y-1=0  D、y2-3y +1=0
11、若x1≠x2,且x12-2x1-1=0,x22-2x2-1=0,则x1x2的值为(       )
A、2  B、- 2  C、1  D、- 1
12、要使方程组  有一个实数解, 则m的值为(    )
A、      B、±1  C、±      D、±3
13、已知cosα=,则锐角α满足(        )
A、00<α<300 ;B、300<α<450;C、450<α<600;D、600<α<900
14、如图,C是上半圆上一动点,作CD⊥AB,CP平分∠OCD交⊙O于下半圆P,则当C点在上半圆(不包括A、B二点)移动时,点P将(    )
A、随C点的移动而移动;B、位置不变;C、到CD的距离不变;D、等分
二、填空题(4×3分=12分)
1、某人上坡走了60米,实际升高30米,则斜坡的坡度i=_______.
2、如图,一圆弧形桥拱,跨度AB=16m,拱高CD=4m,则桥拱的半径是______m.
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x2y-xy-y=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是
,, 试写出一个符合以上要求的方程组:
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1 —4题,每题5分,5—6 题,每题6分,7—8题,每题7分,总分46分)
1、(5分)如图:在△ABC中,已知∠A=α,AC=b,AB=c.
(1)求证:S△ABC =bcsinA. (2)若∠A=600,b=4,c=6,求S△ABC和BC的长。
                                                           

 

 

 

 

2、(5分)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 4x2 +7=0.

 

 

 

 

 

 

 

3.(5分)解方程组:

 

 

 

 

 

 

4、(5分)如图,AB=AC,AB是直径,求证:BC=2·DE.

 

 

 


5、(7分)如图,DB=DC,DF⊥AC.求证:①DA平分∠EAC;②FC=AB+AF.

 

 

6、(7分)矩形的一边长为5,对角线AC、BD交于O,若AO 、BO的长是方程
x2+2(m-1)x+m2+11=0的二根,求矩形的面积。               

 

 

 

 

7、(7分)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mx+n2=0,其中m、n是一个等腰△的腰和底边的长。
(1)求证:这个方程有二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方程的二根x1、x2满足丨x1-x2丨=8,且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4,求m、n的值。

 

  

8、(5分)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二根之比为2:3,试探索a、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参考答案:
DDDAD,ADCAD,DBDB.
二.
1:1;
10;
y(x-)(x-);
.
三.
1.(1)作BD⊥AC于D,则
  sinA=,
∴ BD=c·sinA,
∵SΔABC=AC·BD
  ∴SΔABC =bcsinA.
(2) SΔABC=bcsinA
=×4×6×sin600
=6.
2.原方程变为
 
  设=y,则原方程变为
   -2y+1=0,即2y2-y-1=0.
  ∴ y=1 或y=-.
  当y=1时,2x2-3=1,x=±2.
  当y=-时,2x2-3=-,x=±.
 经检验,原方程的根是 ±2, ±.
3.由(2)得 (2x+y)(x-3y)=0.
 ∴ y=2x 或x=3y.
 ∴原方程组化为
   或
   用代入法分别解这两个方程组,
得原方程组的解为
,,,.
4.连结AD.
   ∵AB是直径,
   ∴∠ADB=900.
∵AB=AC,
∴BD=DC, ∠BAD=∠CAD.
∴,
∴BD=DE.
∴BD=DE=DC.
∴BC=2DE.
5.(1) ∵DB=DC,
  ∴∠DBC=∠DCB.
∵∠DBC=∠DAC, ∠DCB=∠DAE,
∴∠DAE=∠DAC,
∴AD平分∠EAC.
(2)作DG⊥AB于G.
∵DF⊥AC,AD=AD, ∠DAE=∠DAC,
∴ΔAFD≌ΔAGD,
∴AF=AG,DG=DF,
∵DB=DC,
∴ΔDBG≌ΔDCF,
∴GB=FC,
即FC=GA+AB,
∴FC=AF+AB.
6. ∵矩形ABCD中,AO=BO,
  而AO和BO的长是方程的两个根,
∴Δ=(2m-2)2-4(m2+11)=0
  解得m=-5.
∴x2-12x+36=0,
∴x1=x2=6,即AO=BO=6,
∴BD=2BO=12,
∴AB=,
∴S矩形ABCD=5.
7.
(1) ∵m和n是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边的长,
∴2m+n>0,2m-n>0,
∴Δ=4m2-n2=(2m+n)(2m-n)>0,
∴原方程有两个不同实根.
(2)∵丨x1-x2丨=8,
∴(x1-x2)2=64,
即(x1+x2)2-4x1x2=64,
∵x1+x2=2m,x1x2=n2,
∴4m2-n2=64.        ①
∵底边上的高是
,
∴.    ②
代入②,得 n=2.
n=2代入 ①, 得 m=.
8.结论:6b2=25ac.
 证明:
设两根为2k和3k,则
 
由(1)有 k=-  (3)
(3)代入(2)得  6×,
化简,得  6b2=25ac.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shuxuejiaoan/38599.html

  • [大班数学教案位置关系]数学教案-两圆的位置关系

    课 题: 两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的:掌握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教学重点:两圆的五种位置的判定.教学难点 :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请说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从两个角度来研究这种位置关系的,⑴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⑵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模板小学_数学教案- 函数(二)

    课题 函数(二)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3.使学生掌握关于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会求其函数值。4.通过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圆柱体】数学教案-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①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圆的有关概念,因为它们是研究圆的基础;②五种常见的点的轨迹,一是对几何图形的深刻理解,二为今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学习作重要的准备 难点:① 圆的集合定义,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内容本身属于难点;...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切线长定理|切线长定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及其应用.因再次体现了圆的轴对称性,它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属于工具知识,经常应用,因此它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与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问题.如120页练习题中第3题,它不仅应用,还用到解方程组的知识,是代数...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正方形_数学教案-正弦和余弦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本小节主要学习正弦、余弦的概念,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值,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上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包括引言中的问题)等 2.重点、难点分析 (1) 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是本节的重点,因为它是全章乃至整个三角学的...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小班三项大小比较数学教案_数学教案-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用公式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二次三项式的意义;知道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实数范围内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3.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研究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数学教案-两圆的公切线

    第一课时 两圆的公切线(一) 教学目标 : (1)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掌握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两圆外公切线的求法. 教学难点 : 两圆外公切线和两圆外公切线长学生...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认识三角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本小节主要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首先要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初三数学教案二次函数】数学教案-二次函数

    知识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大纲要求〗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2. 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3. 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大班数学教案平面位置对应]数学教案-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教材分析: ⑴知识结构: 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需要一种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 在数学上,可以类比数轴,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完成了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也把数与形统一了起来 ⑵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