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课堂实录 全国一等奖|《爱莲说》课堂实录

教学实录 2015-12-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看电视、报纸、杂志时是否注意到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和区旗主要由什么花构成的?
生:白莲花。(部分学生回答)
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你们认为澳门特别行政区为什么要选莲花作为他们的区徽呢?
生:我认为那是因为澳门的莲花多、莲花美。
生:除此以外,我还认为那是因为澳门虽长期沦为葡萄牙的植民地,但他们盼望早日回到祖国母亲怀抱愿望。
生:我再补充一点:那是因为澳门人民要表达他们渴望统一的纯洁高尚的心愿。
师:同学们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说明你们深入思考问题。我从网上下载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及设计说明,请大家看一看。
(多媒体展示,学生好奇地看着。)
师:我上节课印发一份《爱莲说》的预习提纲,现在请大家拿出来。(师走进学生中巡视)
师: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完成得很好。能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好新课的预习工作。下面把你们从阅览室、网上搜集到的古代诗人描写莲花的诗句交流一下。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宋代杨万里。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代杨万里。
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代李白。
生: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
生: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刘凤浩。
……
师(激动地):太高兴了,我没想到同学们查找这么多的资料,把这些有关莲花的诗句整理起来,扩大了知识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整理有关诗句。
师:刚才我们交流的诗句都有是从莲花的外形进行描写,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美文《爱莲说》,作者周敦颐也非常喜爱莲花,从莲花身上寄寓着自己很深的感情,这种写作方法叫什么?
生:托物言志。
师: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前面我们学过的文章说说对“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方法的理解吗?
生:把自己的感情寄寓在具体事物身上,其中物与感情必须要有内存的联系。
师:请同学交流一下作者简介和“说”的概念。(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查到的有关材料。)
师(欣喜地):同学们的学习方式确实发生了转变。有关课文的资料你们能多渠道查找,并且互相交流,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感到很高兴。
(同学们都笑了,激动地交头接耳.)
师:我和你们一样,也上网去查找了有关这几个方面的材料,也拿出来和同学交流.
(多媒体展示材料,同学们对照自己的认真阅读)
师:请大家拿出预习提纲。有关本文的板书设计 做好了吗?
生:做好了。(举起了材料。)
师:现在请同学们先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板书设计 ,并说说设计意图。
(前面同学转身过去和后面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迅速讨论开了,气氛相当热烈。教师走进学生当中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师(举起一张莲的水墨画,激动地)同学们,这是雅莉同学设计的板书,请她讲讲她的设计意图好吗?(掌声响起。教师在把电脑切换到展示台,让学生把板书设计 投影到屏幕上。)
生(声音稚嫩):同学们,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张莲花的水墨画,这是我自己画的。我把板书设计 成莲花的形象,然后把莲花的特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分别写在它的花瓣、花叶、花茎上。我的设计意图着重表现莲花的品质,用水墨画形象直观地表达作者托“莲”言志,这样容易理解、记牢。
生:我的板书设计 突出了本文的写作方法,衬托的写法,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更加含蓄而突出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写菊是正衬,是美丽的,红花必须绿叶衬托。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尚。它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些都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与莲的品格相似;而写牡丹则是反衬,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人生态度作者是否定的。写牡丹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的。
师:两种板书设计 得比我想象的好多了,说明同学们有创新意识,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合作探究的精神。第一种发挥自己的优势画水墨画,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课题赞莲、拟莲、爱莲。第二种从文章的写作方法人手,用表格的形式出现,简洁、凝练,让人一目了然。请大家看屏幕,这是我为本文设计的板书。我的板书设计 也是从莲花的形象入手,把它的品质和作者所要表达的高尚品格相对应,突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你们的相比,我自愧不如。(展示板书)
师:全班有二十几个同学板书设计 很新颖,课后请科代表收起来,张贴展览,共同学习。
师: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致成诵。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还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老师要让同学们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意蕴。一读,要求读准意,大体理解文章的意思,有疑问同桌商量,解决不了的提出来。(板书:诵读环节。一读,读准音,通文意。)
(教师展示多媒体,整篇文章出现,重点的字用红色突现,以小组为单位逐一读准音、解释,不懂的再提出来共同解决。因课前有预习,故疑问较少。)
师: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本文的感情基调。
生:朗读时速度较慢,带着对莲花的喜爱之情朗读。
生:我补充一点:第二段文章句式多样化,有对偶句、排比句、陈述句、反问句和感叹句,因此,应读得音节和谐,顿挫有致,节奏鲜明。
师:说得很好!这么美的美文,老师也很想在你们面前露一手,请大家注意听,别客气,错的要指出来。(师板书,二读,养语感,放胆评。)
(师动情地朗读课文,学生鼓掌表示赞许。)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我们班有位同学最近获得朗读比赛一等奖,请她为大家表演好吗?
生(非常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莉莉同学朗读得太好了,把我心中的感受全演绎出来了。
生:特别是第二段,我课后一定要向她学习。
师:所以要朗读好文章,除了要注意语音、语速、语调外,特别要注意文章内容所表达的感情,只有带着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一起来欣赏多媒体朗读音像,对照自己,找找差距。(动听的朗读音像,配上高洁的莲花、高傲的菊花、高贵的牡丹花慢慢出现,加上背景音乐,师生陶醉在美景中。)(师板书,悟读环节。)
师:太美了!带着美好的感受我们一起来探讨两个问题。(屏幕展现问题:1、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用课文原话回答。
2、作者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
(小组讨论。同学们有的讲着,有的画着、有的记着。教师巡视,参与个别组的讨论。)
生:课文从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态芳香“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三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可爱。
生:作者身上莲花的品质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质朴,纯真自然”,对应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生长环境,尽管它生长在“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淤泥中”,但它出淤泥而不染。
生:作者身上莲花的品质还有“通达正直,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对应了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的体态芳香和作者在污拙的世风中坚贞不屈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和香气。
生:我再补充一点。作者身上莲花的品质还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对应了莲花“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刚直、清高的风度气质。
师:大家说得好极了。周敦颐之所以能写出千古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也和他的个性息相关。周敦颐那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的文笔给人们一个启示:要写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不仅要贴近生活,有真实的经历,还要体现自身价值的显明独特的个性。
师:同学们通过讨论、联想和想象,把作者为什么要借莲花来抒发自己不慕荣华富贵、洁身知好、通达正直的志向和在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中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格阐述清楚了。讨论一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生:本文写的是莲,为何要写菊和牡丹?
生:这是衬托的写法。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更加含蓄而突出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写菊是正衬,是美丽的,红花必须有绿叶衬托。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尚。它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些都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与莲的品格相似;而写牡丹则是反衬,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人生态度作者是否定。写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师(插嘴):这位同学回答得好极了。在写作方法中衬托有两种;一种叫正衬,一种叫反衬。举个例子:以白衬白,白色不突出,这是正衬;一白一黑,白的就显得更白,黑的更黑,达到对比的效果。作者讲的“菊”是正衬,是美丽的,作者持赞赏的态度;“牡丹”是反衬,在当时社会中,牡丹代表着那些趋炎附势、追逐名利的富贵者,对此作者持鄙视的态度。(屏幕显示板书设计 )
师:第一段以总述开头,然后说明,接下来对莲花进行描写。第二段是作者独到的见解,开头三句构成排比是议论的写法,后面以“噫!”字开始,是抒情的写法。全文仅119个字,融叙述、说明、描写、议论和抒情为一体,不愧是“说”文体中的精品。下面让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别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内在联系和有新意。(师板书,拓展环节)(屏慕显示仿句要求)
师(带头起兴说一句):我特别喜爱牡丹。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写牡丹总是贬的多,我对此颇感不平。当春风甘露唤起百花争艳时,贵为百花之王的牡丹无疑是最美的,她像一位雍容的贵妇,美丽中带着一份端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何要贬呢?更何况,牡丹源于隋而兴于唐,这恰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于是在人们印象中,牡丹便是国泰民安的象征。时至今日,牡丹与坚贞不屈、傲之寒霜的梅花一起成了我国的候选国花,如果牡丹没有其过人之处,能成为候选国花吗?因此,我爱牡丹。
生:我特别喜爱梅花。梅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及清雅高洁的形象,许多中华儿女都拥有梅花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梅花与坚毅不拔的苍松、婀娜多姿的翠竹并称“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以梅为首。王安石写的一首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歌颂了梅花百折不挠拥有顽强生命力的精神。因此,我喜爱梅花,更喜爱梅花的精神。
生:我特别喜爱昙花。昙花虽只在夏秋季节的深夜才开花几小时,但它用这段时间使尽浑身解数,来表现它的美。这不正是千古名句“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证明吗?人生难得几回搏,搏得一回才精彩。所以,我喜爱昙花。(掌声不绝)
生:我特别喜爱和平鸽。它虽然没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那么珍贵稀有,也没有鹦鹉的巧舌如簧,羽毛鲜艳动人。但它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因为它象征着和平。“和平”,这是一个让人梦寐以求的字眼。伊拉克人民渴望的平,巴勒斯坦人民渴望和平……“和平共处”已成为联合国五大原则之一。只有国与国和平相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可见,和平已成为一个国家强大的前提,成为人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和平鸽之所以被人们喜爱,也正是如此。人民多么希望和平鸽能在全球上空自由翱翔。所以,我特别喜爱和平鸽。
……
(掌声经久不息)
师:同学们说得实在太好了,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一篇散文诗,更是人生哲学的演讲。《爱莲说》所赋予我们的深刻道理,更是当代青少年具有的敢疑、敢说、敢想、敢干的个性品质。希望同学们在欣赏莲花“亭亭净植”的同时,别忘了“出淤泥而不染”所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作者“出淤泥而不染”高贵品质的崇敬之情,深情背诵课。(师板书,三读,传蕴味,出口诵)
生:全班学生深情地背诵课文。(屏幕显示莲花——菊花——牡丹花——莲花慢慢出现,背景音乐)
师:课堂上,同学们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所说的话富有哲理性,课后稍加整理就是一篇很美的散文诗,这就是今天的作业 。下课!
生(带着满足喜悦之情):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aoxueshilu/35827.html

  • 方仁工|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三)

    ◆上海/何俊萍整理辩证统一...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生命]《生命,生命》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朗诵汪国真的诗作《生命,生命》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课堂实录_李镇西《冬天》课堂实录

    2003年4月15日,我应邀到郑州铁路二中讲学,作完报告,校长突然给我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学校的老师上一堂语文课。这可把我难住了,因为我毫无准备,连教材都没有带。但校长的热情真让我不忍拒绝。于是,我对校长说:“这样吧,我从我的笔记本电脑中选一篇课本外的文章来上,好吗?” 打开电脑,我选中了...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执教:洛城中学 赵磊 点评:山东省寿光市教研室刘湘玉、首都师大文学院刘占泉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第一课时]《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 :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根钓鱼杆,同学们钓过鱼吗?(大声说:钓过。)能告诉老师钓鱼有哪些技巧吗? 生1:钓鱼要有耐心。 生2:钓鱼要把握好时机。 生3:钓鱼要选择合适的鱼饵。 师:老师没大家这么有经验,但老师知道一句话“钓钩上悬挂的必然是鱼吃的饵”。今天我们将一同跟随丹麦童话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陋室铭》课堂实录观后感]《陋室铭》课堂实录

    泰兴市常周中学 教学目标 :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师:在上课之初,老师想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点击鼠标,flash显示画面,音乐响起。)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背过很多诗词,现在请大家回忆,在我们背过的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月亮或月光的? 生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是谁的诗? 生众:李白的《静夜思》。 生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 师:这又是谁的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_第一次真好教学实录

    《第一次真好》课堂实录师生相互问好。按常规学生站着大声读今日名言(名言由学生自己写,可以是自己的话,也可以是名人的话,因为本班学生普遍说话声音很小,故学魏书生此法,发现还真有用)。然后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从学生人生的第一次导入 新课,由于没有预习,学生先自读课文,解决三个字词:姊 低回 具体而微,...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成长的烦恼综合性活动]《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课堂实录

    成长的烦恼师激趣导入 :聪明的同学们一下就会明白,下节体育课我要兑现诺言,带大家去爬山。谁想去请举手。学生们纷纷举手师:不过我有一个条件:我只带我的知心朋友上山去倾诉一下我的心事,我的心事太多了,唉!少年不识愁滋味,你们多好呀,整天无忧无虑的。怎么,我说的不对吗?难道你们也有烦恼吗?生齐:有师:哦...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