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亦可傲王侯孙中山]《“布衣总统”孙中山》课堂实录

教学实录 2015-12-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教学实录】

清远市第一中学  黄丽芳

[设计思想]

《“布衣总统”孙中山》是一篇传记,文章以小见大,通过记叙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他甘于淡泊的非凡品质。因此,我从“布衣”切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辅以多媒体,让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感受孙中山的人格魅力,进而引导他们认识自我、重塑自我,并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整个过程分为激趣导入  、初读感知、分析探究、拓展迁移和巩固练习五个阶段。

[课堂实录]

师:请同学们来看一段影片(用多媒体播放孙中山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誓的场景)。孙中山作为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的第一位伟人。那么,根据你对一般国家元首的了解,你认为孙中山的日常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生1:我觉得他的生活应该是很奢华的:吃最好的,住的也一定是最好的。

生2:我觉得他应该是像以前的皇帝一样有“三宫六院”。(众人大笑)

生3:我觉得他吃的应该是山珍海味,住的也应该是很豪华的,穿着制作精良的总统服,然后出门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好多随从,风风火火的。

师:这位同学谈得很具体,但“风风火火”用于形容做事很有劲头,形容场面热闹应该用——“风风光光”(生齐答)对!还有同学愿意谈谈你的看法吗?

生4:我也认同他们的看法,我觉得孙中山有绝对的权利要求别人为他服务,因为他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有学生点头)

师:我想刚才几位同学的看法应该代表了大部分同学的意见,(学生点头)我们觉得孙中山无论享受绫罗绸缎,还是山珍海味,都无可厚非,因为他是总统。然而现实中的孙中山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请看陈廷一的传记《“布衣总统”孙中山》。(教师板书课题,多媒体展示)

师:题目中“布衣”是什么意思?

生5:“布衣”古代指平民百姓。

师:对!同学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6: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贵族可以穿绫罗绸缎,而普通百姓只能穿粗布衣服,于是“布衣”就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

师:非常正确!其实除了“布衣”之外,还有一种更劣等的衣服,就是我们在《五先生传》中接触到的,是什么?──“短褐”(学生大声齐答)。

师:所以这个“短褐”在古代就成了穷人的代称。但课文中“布衣”和“总统”又怎么会结合在一起呢?从课文就可知道孙中山这个称谓原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前四段。(学生朗读)

师:非常整齐,声音很洪亮。但是请同学们注意这个字──“崇”(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正确读音是“chóng”,请与“祟(suì)”区分开来。

通过朗读,我们知道孙中山“布衣总统”的称谓来源于早年他与张之洞一段交往的故事,可见,孙中山早已胸怀“非布衣”的大志,并且很有伟人气质。但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并不是他“非布衣”的大志,而是他的“布衣”情结。“布衣”在文中的意思是──简朴(学生齐答)。

那么,作为大总统的孙中山,他身上具有哪些“布衣”色彩?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并找出富有表现力的词加以体会。(多媒体展示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并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生派代表回答。)

生7:我们认为孙中山先生的“布衣”色彩主要体现在他的居住、衣着、饮食和出行四个方面。

师:大家同意吗?(学生都表示同意,教师板书)能结合相关词句说说吗?

生8:孙中山先生的居住条件非常简朴,体现在这句话上“孙中山住着一间不大的房间……一张沙发”。

师:这句话中最富表现力的词有哪些?

生8:“不大”、“四把”、“两张”和三个“一张”中的几个数词写出孙中山先生的房间摆设很简单,说明他住的地方很简朴。

生9:我补充。还有一句“他的房屋外面是客厅,兼做饭厅”中的“兼”字写出孙中山先生的住房面积很小,这也体现了他的“布衣”色彩。

生10:孙中山的衣着很简朴,体现在他把“学生装”改为“中山装”作总统服这件事上。

生11:我觉得文中最能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简朴”的,就是关于“食”这个方面的内容。

师:为什么?

生11:因为在这个方面,既有正面表现,又有反面衬托。

师:能具体些吗?

生11:第9段从正面表现他吃的很简单、很普通,然后用唐绍仪、伍廷芳饮食很奢侈来进行反衬,更加突出了孙中山先生在饮食方面的简朴,很有表现力。(学生频频点头)

生12:孙中山出行的“布衣”色彩体现在“为避免惊扰群众,他总是悄悄出巡,不声不响”这句话上。

师:他有没有风光出行的条件?

生12:有,这句话“总统府内有……24辆汽车”,其实他完全有条件风风光光地出行,但为了老百姓他只是悄悄地出行,令我很感动。

师:这里除体现他的简朴之外,还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学生小声交流一会儿后,有学生举手)

生13:还体现了他的“平等”、“博爱”的思想。

教师肯定后归纳:孙中山先生的“布衣”色彩主要体现在他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的住、衣、食、行等生活细节上,尽管他贵为总统,但是日常生活中依然保持“简朴”,体现他作为世纪伟人所具有的非凡的品质和精神──甘于淡泊,关心群众,由此辐射出他永不褪色的人格魅力。(根据学生分析,用多媒体展示详细板书)

师:孙中山一生东奔西走,漂洋过海,南征北战,可写的材料有很多,可作者为什么只是选取这么几个生活片断来写呢?

生14:因为的文章的中心是为了表现孙中山先生的“简朴”,所以……

生15:因为要根据文章中心选择材料,东奔西走、漂洋过海这些事例与中心关系不大。

师:概括地说,就是围绕“简朴”这一中心,用住、衣、食、行等日常生活片段来反映人物甘于淡泊的思想品质,可谓以小见大,选材精当,这正是传记文学的特色。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知道了孙中山的“简朴”生活,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名人的“简朴”的事例?你是怎么看待“简朴”的?你认为在现今社会怎样才算做到了简朴?请任选一到两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多媒体展示问题)

生16:我知道的有周总理的事例,他的那件睡衣穿了20多年,总是补了再补,已经补得无绒无色了,衫衣也换了领子和袖口,补得深浅不一。

生17:还有毛泽东也是这样,衣服破了也不舍得丢,总是补了再补,体现了他的简朴。

生18:香港的首富李嘉诚至今佩带着一块26美元左右的廉价手表,并自豪地说现在花在自己身上的钱越来越少了。他也是很简朴的。

师:几位同学谈的都是第一个话题,那么另外两个话题有同学愿意谈谈吗?

生19:我觉得“简朴”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精神,但时代不同,“简朴”的含义也不同。现代社会的“简朴”并不是要求我们穿破衣服或打补丁的衣服,而是不铺张浪费,必需的花费不是浪费,关键要用之有度。

生20:“简朴”在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应该大力提倡,但过度的节约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如果每个人都过分节约,就会使消费量降低,那么国家的经济就得不到持续的发展,(众大笑)所以我觉得“简朴”也应适度。

生21:我认为现今社会讲简朴,就是对于物质不能过分追求,但要有适度的欲望。(众感惊奇)对于钱要“当用就用”,用之有度不铺张浪费,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如买书、参加培训等。

生22:我想用毛泽东的一句话来表达我的看法,就是“不该讲究的不讲究,该讲究的尽量不讲究”,即使在现今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年代,也应该像这句话那样,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

师:“简朴”是我们每个时代都需要的,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现阶段来说就是要量力而行,用之有度……

小结: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断言:“简朴是一种力量,一种魔鬼式的力量。它是胜利之本,是兴国之兆”。可见,无论历史还是现今,无论国家还是个人,“简朴”都不可忽视,正所谓“成由节俭败由奢”。

再回到课文。课文引用了北伐军的军歌,其中“警钟一鸣森森森,睡狮齐猛醒”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生:运用了比喻和比拟。

师:试用同样的修辞格,仿写句子。(多媒体展示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并动笔写写,教师指点。学生感觉较困难,教师举例:红旗一舞哗哗哗,巨龙正腾飞。)

生23:钟声一响铃铃铃,我们都起床。

师:注意“我们”这个地方应该用比喻。

生24:闹铃一吼铛铛铛,睡虫齐翻身。(众大笑,鼓掌)

生25:雄鸡一唱喔喔喔,花儿齐开放。

生26:号声一吼嘟嘟嘟,猛虎向前冲。比喻战场上战士作战勇猛。

……

师:同学们说的太有意思了!如果时间允许话,我真想继续听下去。最后请允许我用黑格尔的一句话作为本节课的结语。他说:历史题材有未来的东西,找到了,作品就永恒;而在人的身上,同样也有未来的东西,找到了,人便成了永恒。孙中山作为一带伟人,他的思想,他的精神都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这点来看,我们相信,孙中山先生也是可以成为永恒了。下课!

 

[评价]

这是一堂较成功的阅读教学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新理念和新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  时,教师先让学生设想总统的日常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再问他们实际上作为总统的孙中山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这便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形成矛盾,因而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自主性和能动性。二是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教师围绕教学目的设计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或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思维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较好地达成了过程与方法目标。三是学科特色鲜明,较好地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整堂课紧紧围绕孙中山的人格魅力这一中心,或梳理内容,或揣摩语言,或领悟写法,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自然而紧密。四是重视课内向课外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又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五是运用多媒体能注意与学科内容的有机整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凸显了教师个性。当然,这堂课还可进一步完善:一是增强探究性问题设计的挑战性,二是优化课堂评价,体现评价的多样性和发展性。

                                 清远市第一中学语文学科主持人  朱立安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aoxueshilu/35727.html

  • 方仁工|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三)

    ◆上海/何俊萍整理辩证统一...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生命]《生命,生命》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朗诵汪国真的诗作《生命,生命》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课堂实录_李镇西《冬天》课堂实录

    2003年4月15日,我应邀到郑州铁路二中讲学,作完报告,校长突然给我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学校的老师上一堂语文课。这可把我难住了,因为我毫无准备,连教材都没有带。但校长的热情真让我不忍拒绝。于是,我对校长说:“这样吧,我从我的笔记本电脑中选一篇课本外的文章来上,好吗?” 打开电脑,我选中了...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执教:洛城中学 赵磊 点评:山东省寿光市教研室刘湘玉、首都师大文学院刘占泉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第一课时]《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 :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根钓鱼杆,同学们钓过鱼吗?(大声说:钓过。)能告诉老师钓鱼有哪些技巧吗? 生1:钓鱼要有耐心。 生2:钓鱼要把握好时机。 生3:钓鱼要选择合适的鱼饵。 师:老师没大家这么有经验,但老师知道一句话“钓钩上悬挂的必然是鱼吃的饵”。今天我们将一同跟随丹麦童话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陋室铭》课堂实录观后感]《陋室铭》课堂实录

    泰兴市常周中学 教学目标 :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师:在上课之初,老师想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点击鼠标,flash显示画面,音乐响起。)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背过很多诗词,现在请大家回忆,在我们背过的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月亮或月光的? 生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是谁的诗? 生众:李白的《静夜思》。 生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 师:这又是谁的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_第一次真好教学实录

    《第一次真好》课堂实录师生相互问好。按常规学生站着大声读今日名言(名言由学生自己写,可以是自己的话,也可以是名人的话,因为本班学生普遍说话声音很小,故学魏书生此法,发现还真有用)。然后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从学生人生的第一次导入 新课,由于没有预习,学生先自读课文,解决三个字词:姊 低回 具体而微,...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成长的烦恼综合性活动]《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课堂实录

    成长的烦恼师激趣导入 :聪明的同学们一下就会明白,下节体育课我要兑现诺言,带大家去爬山。谁想去请举手。学生们纷纷举手师:不过我有一个条件:我只带我的知心朋友上山去倾诉一下我的心事,我的心事太多了,唉!少年不识愁滋味,你们多好呀,整天无忧无虑的。怎么,我说的不对吗?难道你们也有烦恼吗?生齐:有师:哦...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