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母鸡教案第一课时]语文教案-《拣麦穗》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 2015-12-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教学实录】

《拣麦穗》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     黄榆   (高中)          

 

一.            教学目的:  

      1.   把握文章人物的个性、语言。

2.   了解故事线索,学习作者安排故事情节的手法。

3.   学习作者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纯朴人性之美。

二.            教学重难点:

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文中所传达的情感。

三.            课时安排:2课时

四.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师:童年,是人生最美好、最纯真的时光。同学们,你们对自己的童年有什么样的回忆呢?是不是有很多开心的事情发生呢?

生:(齐声)是。

(台下很多同学都在回忆,有的说小时候喜欢爬树,有的说最喜欢去游乐园玩,有的说小时侯没有作业 很开心 …… )

师:同学们的童年真的过得丰富多彩。但你们肯定没有到过田地里拣麦穗的经历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现代女作家——张洁写的《拣麦穗》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了解张洁吗?

生:她是著名的女作家。

师:对。她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小说散文集有《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而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得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板书张洁作品

师:张洁作品的创作主题都是围绕着“人”与“爱”展开的。那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她这篇描写童年的散文,一同来感受她细腻、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吧。

师:现在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整体线索。 (同学阅读课文)

师:好,刚才同学们阅读过课文了,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复述故事。

(老师点名请一位同学)

一生:故事是说有一个小女孩想嫁给一个买灶糖的老汉,后来老汉死了,小女孩很伤心。

师:概括得很好,很精简。但是文中就只有小女孩和老汉吗?

生:不是,还有姑娘们和二姨。

师:那有没同学要再补充故事的?

(一女生举手)

师:好,那请这位同学再复述故事吧。

一女生:故事是开头写了一群姑娘们在拣麦穗,再讲小女孩也拣麦穗。因为她想嫁给卖灶糖的老汉。后来老汉死了,小姑娘很伤心,在柿子树下哭。

师:好。补充得很好。那么大家再想一下,姑娘们和故事的情节有什么关系呢?

生:(思考)

师: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文中一开始就写到了姑娘们干什么了?

生:拣麦穗。

师:拣麦穗干什么呀?

生:把麦穗卖了就可以备嫁妆。

师:哦,原来拣麦穗就是为了备嫁妆。那么小女孩拣麦穗也是为了备嫁妆了?

师:那这样一来我们就清楚了,文章开始就写到姑娘们拣麦穗就是为了引出小姑娘的故事。那接下来我们都来当一回导演将这个故事拍成电影好吗?

生:好(很兴奋,注意力都集中起来)。

师:拍电影我们首先要安排好故事的场景、人物、和人物的动作表情。这篇课文我们可以分为四个场景。那现在我们分四个小组,每个组负责一个场景。

第一组同学

生1:首先第一个场景是姑娘们在拣麦穗。

生2:地点是一望无际的金色田地。

生3:姑娘们弯着腰在田地里拣麦穗。

师:哦,那姑娘们拣麦穗是什么表情呢?

生:开心的、兴奋的、伤心的(学生的回答不同)

师:这样说来她们的表情都是比较复杂的。其实她们拣麦穗的时候是一边拣一边想事情的。课文中一连用了好几个“想”。那她“想”什么呢?

生:想嫁人。(笑声)

师:没错,她们是想拣麦穗卖钱备嫁妆。那么她们对结婚应该是充满了幻想。结婚时应该是很开心的吧?

生1:不是。

生2:因为她们嫁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人。

生3:她们出嫁时很伤心。

师:那她们怎样做?是起来反抗吗?

生:不是。她们“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

师: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 (学生台下讨论)

生1:她们很惨。

生2:她们为什么不反抗?

师:很好,有同学问她们为什么不反抗。有没有同学可以回答的?

生1:是封建思想束缚。

生2:性格懦弱。

生3:她喜欢的人不喜欢她。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创意。其实她们所处的农村思想应该比较保守,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她们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从她们的“依依顺顺”又可以看出她们的性格还是比较柔顺。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可以看出这个场面比较悲伤。我们在处理剧情的时候,可以用蒙太奇的手法将它表现出来。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蒙太奇吗?

生:一种电影的表现手法。

师:当我们在描述一个主题时,我们可以将一连串相关或不相关的镜头放在一起,以产生暗喻的作用,这就是蒙太奇。我们通过蒙太奇就可以表现出姑娘们拣麦穗时的心态了。

师:接下来我们要来安排第二个场景。请第二组同学来给大家演示他们拍的电影。

(学生很兴奋)

第二组同学

生1:第二个场景是小女孩和二姨的对话。

生2:刚开始先给这个小女孩先来个特写镜头。

(学生议论“特写镜头”)

生2:(继续)这个小女孩很天真、很可爱。 她一边拣麦穗,一边追赶着蚂蚱和蝴蝶。

师:很好。这同学懂得利用拍电影常用的特写镜头来表现小女孩的形象。那接下来呢?

生3:可以看到是一群农村妇女在田地里劳作。 她们看到小女孩也拣麦穗就跟她开玩笑。

生4:二姨“贼眉贼眼”问小女孩为什么拣麦穗,她说要备嫁妆。然后二姨又问她要嫁给谁。

师:为什么二姨的表情是“贼眉贼眼”的?这可以看出这包含作者什么感情?

生1:厌恶。  

生2:二姨喜欢开玩笑,所以小女孩不喜欢她。

师:那小女孩怎么回答二姨的话呢?

生:卖灶糖的老汉。因为他有糖吃。(笑声)

师:那接下来由第三组同学跟我们描述第三个场景了。

生1:第三个场景出现了卖灶糖的老汉。

师:课文中是怎样描绘他的?

生1:“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尽显旧时遗风的齐颈白发,便在剃得如半个葫芦样的脑袋后面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

师:课文这样描绘有什么特点呢?

生1:很形象、生动。

生2:很传神,把人物写活了。

生3:栩栩如生。她描写老汉的皱纹,不是单纯的描写它多,而是很形象的描绘出它在脸上的分布。写他的白发,是写到它的“齐颈”,“在剃得如半个葫芦样的脑袋后面” ,“忽闪着”。

师:大家的回答都很贴切,而且越来越深入。作者的文笔是很细致、形象、生动。正是通过这么细腻的描绘,我们对老汉的外表就很熟悉了。拍电影时,我们就可以将一个这样的老汉搬上屏幕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小女孩和老汉的对话了。他们讲了写什么呢?

生2:做媳妇的事。

师:你们觉得老汉真想小姑娘当他媳妇吗?

生:不是。

师:那为什么老汉还是很疼小女孩。每次见她都带小礼物给她呢?

生:因为老汉没有亲人。

师:对,老汉是一个孤苦伶仃的人,那他对小女孩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1:像对小孙女的爱。

生2:他对小女孩的爱很纯朴、真挚,不求回报。

师:那小女孩对他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依恋他。像对亲爷爷一样敬爱他。

师:小女孩对老汉很依恋。那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生:她很关心他,每次他回去小女孩都回送他。并一直望着他的背影直到他消失。小女孩还很担心有一天,他会早自己而离开这个世界。

师:那结局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设计最后一个场景。第四组的同学准备好了吗?

第四组同学

生1:首先画面出现了冬日雪地里的小女孩和一棵柿子树。

师:为什么呢?通过课文我们知道老汉最终是离开了。最后情节不是应该出现一个办丧事的镜头吗?

生:(思考)

师:大家想想,如果单纯是一个大家去奔丧、哭丧的镜头的话,这个故事是否太过悲伤了?而在场面的最后是出现了冬日雪地里的女孩子和一棵只结了一个火柿子的树,那场面是否没那么悲伤了?

生:是。女孩哭着望着那个火柿子,但眼神充满着希望。

师:我们应该怎样来拍摄这个镜头呢? (学生讨论很激烈)

生1:我们可以给女孩的脸一个大特写。

生2:我们可以拍女孩子注视着树上那个“没让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让雪压下来”的火红柿子。

生3:我们还可以逐渐的拉近镜头,专门拍摄女孩的眼睛。

师:为什么要拍她的眼睛呢?

生:她的眼睛很明亮,而且我们可以通过女孩的瞳孔,看到了那个火红的柿子。 这样结局就不会太悲惨。而且还可以带给我们希望。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精彩,很有创意。看来我们的同学以后都可以当导演拍电影了。大家看,这样的的结尾就和文章想表达的感情吻合。而且这样拍还可以给观众一种余韵未了的感觉,我们的情感也一直持续着,跟小女孩一起回味这种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师:今天的这节课就上到这里。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都当了一回导演,大家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那么我希望同学们回去再仔细阅读课文,完成课后第二道题。下一节课我们会继续学习课文,细细品位作者细腻传神的语言。

师:下课!

生:谢谢老师!

 

教学后记:这一节课,以拍电影的形式来分析课文,学生的兴趣比较浓,能较积极融入课文中来,快速的把握课文的整体脉络,同时还能抓住文中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体会文中所传达的情感。师生的配合都很有默契,老师的主导地位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以体现。

          在具体的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能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另一方面,也注重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着力创造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课堂环境,更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学生合作拍电影的形式,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探究学习,既能让学生更深入把握课文,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挥了学生个人的创造力。而这一节课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通过对文中人物形象、性格的剖析,使到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纯朴的人性美和世间诚挚的真情,使他们受到了情感熏陶,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是一次新的尝试,能体现新课标“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当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不是很成熟,有待研究、改进。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aoxueshilu/35726.html

  • 方仁工|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三)

    ◆上海/何俊萍整理辩证统一...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生命]《生命,生命》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朗诵汪国真的诗作《生命,生命》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课堂实录_李镇西《冬天》课堂实录

    2003年4月15日,我应邀到郑州铁路二中讲学,作完报告,校长突然给我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学校的老师上一堂语文课。这可把我难住了,因为我毫无准备,连教材都没有带。但校长的热情真让我不忍拒绝。于是,我对校长说:“这样吧,我从我的笔记本电脑中选一篇课本外的文章来上,好吗?” 打开电脑,我选中了...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执教:洛城中学 赵磊 点评:山东省寿光市教研室刘湘玉、首都师大文学院刘占泉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第一课时]《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 :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根钓鱼杆,同学们钓过鱼吗?(大声说:钓过。)能告诉老师钓鱼有哪些技巧吗? 生1:钓鱼要有耐心。 生2:钓鱼要把握好时机。 生3:钓鱼要选择合适的鱼饵。 师:老师没大家这么有经验,但老师知道一句话“钓钩上悬挂的必然是鱼吃的饵”。今天我们将一同跟随丹麦童话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陋室铭》课堂实录观后感]《陋室铭》课堂实录

    泰兴市常周中学 教学目标 :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师:在上课之初,老师想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点击鼠标,flash显示画面,音乐响起。)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背过很多诗词,现在请大家回忆,在我们背过的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月亮或月光的? 生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是谁的诗? 生众:李白的《静夜思》。 生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 师:这又是谁的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_第一次真好教学实录

    《第一次真好》课堂实录师生相互问好。按常规学生站着大声读今日名言(名言由学生自己写,可以是自己的话,也可以是名人的话,因为本班学生普遍说话声音很小,故学魏书生此法,发现还真有用)。然后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从学生人生的第一次导入 新课,由于没有预习,学生先自读课文,解决三个字词:姊 低回 具体而微,...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成长的烦恼综合性活动]《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课堂实录

    成长的烦恼师激趣导入 :聪明的同学们一下就会明白,下节体育课我要兑现诺言,带大家去爬山。谁想去请举手。学生们纷纷举手师:不过我有一个条件:我只带我的知心朋友上山去倾诉一下我的心事,我的心事太多了,唉!少年不识愁滋味,你们多好呀,整天无忧无虑的。怎么,我说的不对吗?难道你们也有烦恼吗?生齐:有师:哦...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