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猜猜他是谁300字]三年级 《舟夜书所见》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 2015-11-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教学实录】

《舟夜书所见》教学实录
   实验小学 谢玉红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真高兴我们又一起学习了,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句话,想听吗?那就是“文章不是无情物”,(老师边说边板书,板书完毕,师深情地、略带沉思地吟诵着这一句话,以激发学生对这个语句产生美感,为学习新知识创设浓郁的诗意氛围!)
   师:同学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1:老师,我知道,这句话就是说每篇文章都是包含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的。
   生2:老师,我是这样理解的,“文章不是无情物”就是说文章一定是有感情的,如果说文章没有感情,它就不是文章,或者说它不是一篇好文章。
   师:真不错,说得真棒。一篇文章里面不包含着某种思想感情,它就不是一篇真正意思上的文章了,这样的文章是不会打动人的,不会有人看的,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已经学过的文章中举个例子来说明呢?
   生1:《荷花》一文所展现的就是一种生命的激情。
   生2:《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表达的是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生3:《火烧云》一文表现的是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知道这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是怎么来的吗?
   生1:老师,我认为是作者把他平时所看到的东西写了下来。
   生2:老师,同学们,我很赞成刚才李铮同学的观点,但是我觉得作者不仅是把平时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还会把做过的事情写下来,就像我们平时写日记一样。
   师:对,文章就是作者在生活中对自己所经历过的事物有所感悟,然后饱含深情地把它写下来的,因此,老师现在继续送你们一句话了,来,老师边板书,同学们边猜这句话的内容好吗?(老师板书:“文章源自生活来”,“生活来”三个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出来。)
   二、创设情境,走入生活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随老师一起走进生活吧。
   (课件展示美丽的夜景图:被乌云遮住的月亮,平静的河面上浮着一只点着渔灯的船。微风吹过,河面波光粼粼,有如无数颗星星在闪烁。)
   生:哇——好美呀!
   好漂亮呀!
   生:(齐诵: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师:(故作惊奇地)看着这美丽的图画,你们竟然想起了同一首诗,诗题是什么,作者是谁?
   生: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
   师:看来,大家预习能力很强,而且自主性很强,以后老师在这方面可要多搜集一些信息。那么,刚才我们谈到“文章不是无情物”清代诗人查慎行在这首《舟夜书所见》所包含的感情会是什么呢?
   三、品味诗句、理解诗意、想象意境
   师:(深情投入品诵诗句,给学生一个积极的暗示)
   生:(在老师的感染下,学生带着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由自主地吟诵起诗句,教室里顿时书声琅琅,诗意浓浓。)
   生1:老师,我从诗句中体会了一种感情,那就是作者觉得渔民很勤劳,你看,从“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这句诗中,我就想到了渔民打夜工,正在一网一网的打着鱼,打到鱼后那去卖钱,用来养家。
   师:哦,你从诗中读出了诗人对渔民勤劳精神的敬佩之情。那么请你把你理解体会出的感情读出来好吗?
   生1:(深情投入地读,感情倾斜在前两句)
   生2:老师,我从诗句中体会到渔民是辛苦,你看漆黑的夜晚,大家都去休息了,他还在打鱼,这多累啊!
   师:恩,你读出了渔民的辛苦,那么你会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这首诗呢?
   生2:我会带着对渔民的同情去读这首诗。
   生2:(语调略低沉,伤感地吟诵这首诗)
   师:(听着你的朗读,老师也突然有些伤感,是啊,渔民多辛苦啊,其实,我们同学们的父母也有很多是很辛苦的,是不是有些触景伤情了呀,如果你有了共鸣,不妨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吧)
   (大部分同学朗读这首诗)
   生3:老师,同学们,我从这首诗中既体会到了悲,也体会到了喜。
   师:(很感兴趣)哦?请把话说具体些。
   生3:我觉得诗的前两句是悲,第三句是喜,第四句是悲。
   生4: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诗的前两句是悲,后两句是喜。
   师:哦,为什么?理由呢?
   生4:(有些腼腆,红着脸摇摇头,表示不能作答)
   师:在这首诗中包蕴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变化呢?我们不妨去反复吟诵诗句本身吧。
   (师生共同入情入境地品读诗句,边读边思考)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反复地吟诵了《舟夜书所见》这首诗,你们心中是否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呢?是哪一句诗甚或是哪一个词引起了你特别的关注,然后给了你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呢?
   生5:老师,同学们,我特别注意的是:“孤”字,孤独的船上点着孤独的灯,孤独的灯儿发出微弱的光。
   师(插):灯光微弱的就像……
   生5(接):就像是一只萤火虫发出的光一样。
   师:所以,你从这句话中体会的是一种……
   生5:是一种悲伤的感情,感觉它的力量太小了,太弱了。
   师:哦,好无助啊!那么带着你所领悟到的这种感情读读这首诗吧!
   (生5无限伤感地朗读)
   生6:老师,我特别关注的是“月黑”这个词,我觉得,当时天空是非常黑暗的,而这么一盏孤灯,这么一点微弱的亮光,怎么能驱除这巨大的一片黑暗呢?所以,我觉得前两句要读出悲伤,无可奈何的感情来。(生说完情不自禁地朗读起来)
   生7:老师,我不赞同,我觉得在漆黑的夜晚,看见一盏渔灯坚持在那儿亮着,我觉得是看到了一种力量,一种温暖,所以“孤光一点萤”一句应该要读出希望喜悦之情。(生自我示范性的朗读)
   生8:老师,我很赞同生7的观点,而且我感兴趣的是“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师(插):你知道“散作满河星”是什么意思吗?
   生:(很多抢着说)是天上的星星倒映在河面上。
   师:(故意)这倒奇了,难道星星原来簇拥在一起,然后因为要做广播体操了,便四散开来,成了满河星了?
   生:(大笑,继而恍然大悟)
   (很多学生抢着说)老师,老师,我知道了,这里是指渔灯映射在小河上,河面被微风吹起了波浪,便把这灯光弄碎了。散来了,变成了满河的星星似的。
   师:好一个弄碎了,散开了,被你们这么一说,老师的脑子里顿时便浮现出这种画面了。
   同学们,你们也闭着眼睛想一想,看一看能不能想象出这一动态的过程。
   生9:老师,我懂了,原来弱小无比的渔灯,现在却成了无数的星星,这里的力量变得强大了,让我觉得更加充满了希望,更加充满了信心。
   生10:老师,我所关注的是“微微风簇浪”,“孤光一点萤”,因为有了适当的条件,才可以转化为力量无比的“满河星”。
   师:就好比一个小小的你,看过去是那么的弱小,无助,可是你来到了我们的学校,它给了你学习,发展的好条件,你将来也一定会“散作满河星”,成为有所作为的人。来,让老师祝福你。(深情的拥抱孩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一起把祝福送给她好吗?
   生11:老师,我所关注的是“一点萤”,它能够“散作满河星”最关键的一点是它自己能发光。
   师:(兴奋地急切走到学生面前,拉着学生的手,揽着学生的肩,动情地说)你说得真好,纵然环境再好,如果我们自身不努力,又怎能“散作满河星”呢?怎能有所作为呢?
   师:同学们,可以非常骄傲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班的同学是非常优秀的,读一篇文章,读一首诗,竟然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你的感情也许和诗人是重叠的,也许已经超越了诗人本身。来,同学们,让我们为自己的成功喝彩。
   四、积累语言,深化认识
   师:这么好的诗,这么好的情,想不想把它永远留在心中呢?来,我们一齐背背。
   (……略)
   (下课铃声想起)
   师:(即兴朗诵起一首自编的诗)脆脆铃声响,顿感一身轻,冲出教师外,玩闹任你行。好吗?
   生(部分同学大叫):不,老师,我们不下课,我们还没有学过隐,不想下课,舍不得下课。
   师:(笑)哦,同学们,你若有千种不舍之情,可“更与纸上说”呀!我们刚才不是学习了“文章不是无情物,文章源自生活来”吗?(生情不自禁的附和着诗句)我们刚才一起度过的四十分钟,便是我们的学习生活呀。它属于你,也属于我。我们都可以把在这段生活之中产生的感情用诗,用文字表达出来呀!
   (生顿悟)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aoxueshilu/34914.html

  • 方仁工|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三)

    ◆上海/何俊萍整理辩证统一...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生命]《生命,生命》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朗诵汪国真的诗作《生命,生命》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课堂实录_李镇西《冬天》课堂实录

    2003年4月15日,我应邀到郑州铁路二中讲学,作完报告,校长突然给我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学校的老师上一堂语文课。这可把我难住了,因为我毫无准备,连教材都没有带。但校长的热情真让我不忍拒绝。于是,我对校长说:“这样吧,我从我的笔记本电脑中选一篇课本外的文章来上,好吗?” 打开电脑,我选中了...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执教:洛城中学 赵磊 点评:山东省寿光市教研室刘湘玉、首都师大文学院刘占泉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第一课时]《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 :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根钓鱼杆,同学们钓过鱼吗?(大声说:钓过。)能告诉老师钓鱼有哪些技巧吗? 生1:钓鱼要有耐心。 生2:钓鱼要把握好时机。 生3:钓鱼要选择合适的鱼饵。 师:老师没大家这么有经验,但老师知道一句话“钓钩上悬挂的必然是鱼吃的饵”。今天我们将一同跟随丹麦童话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陋室铭》课堂实录观后感]《陋室铭》课堂实录

    泰兴市常周中学 教学目标 :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师:在上课之初,老师想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点击鼠标,flash显示画面,音乐响起。)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背过很多诗词,现在请大家回忆,在我们背过的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月亮或月光的? 生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是谁的诗? 生众:李白的《静夜思》。 生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 师:这又是谁的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_第一次真好教学实录

    《第一次真好》课堂实录师生相互问好。按常规学生站着大声读今日名言(名言由学生自己写,可以是自己的话,也可以是名人的话,因为本班学生普遍说话声音很小,故学魏书生此法,发现还真有用)。然后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从学生人生的第一次导入 新课,由于没有预习,学生先自读课文,解决三个字词:姊 低回 具体而微,...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成长的烦恼综合性活动]《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课堂实录

    成长的烦恼师激趣导入 :聪明的同学们一下就会明白,下节体育课我要兑现诺言,带大家去爬山。谁想去请举手。学生们纷纷举手师:不过我有一个条件:我只带我的知心朋友上山去倾诉一下我的心事,我的心事太多了,唉!少年不识愁滋味,你们多好呀,整天无忧无虑的。怎么,我说的不对吗?难道你们也有烦恼吗?生齐:有师:哦...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