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学读后感_《语言与文学》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2015-08-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语言与文学》教学设计示例
(设计A)
  教学过程
  1.测览课文,完成练习一
  通过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后,即布置学生阅读“分论”部分。在示范填写练习一“词汇”部分空格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继续完成练习一的其余空格,以达到梳理课文、把握作者主要观点的目的。(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2.研读课文,分析论证艺术
  有选择地朗读“分论”部分,并作以下分析(仅列要点):
  “词汇与文学”一节,从《诗经》的比兴说到杜甫的《秋兴》,再到朱熹的《观书有感》。接着引用《文心雕龙》中有关形象思维的论述,从正面说明词汇与文学的关系。这一部分最后所举明世宗《送毛伯温》诗一例,属于反面论证。
  “语音与文学”一节,抓住了古韵和声调这两个特点,以旧体诗、古代骈体文和新诗为例,重点说明了文学作品的抑扬美和回环美。论述之中,作者还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古韵和古代声调的一些基本常识,其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扩大知识面。
  “语法与文学”一节,依次谈了“对仗”和一些“特殊语法形式”能够造成语言的整齐美,做到言简意赅。
  3.默读课文,点击“总论”部分 
  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应引导学生分辨“总论”与“分论”的结构关系,明确“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的立论依据。
  4.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三,培养迁移运用能力 
  分析《天净沙·秋思》时,要抓住三个名词句连用、句句押韵、平仄相对相间等特点;讨论《荷塘月色》时,可在叠字的使用、句式的铺排、修辞的选择、节奏的安排、平仄的变化等方面做文章。
(设计B)
  教法展示
  1.明确重点 上课伊始,教师就向学生讲清楚本课文的训练重点:一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二是用学过的文学作品印证作者说的道理,懂得学好语言的重要性;三是积累“抑扬、回环、绝缘、味同嚼蜡、息息相关、言简意赅”等词语。
  2.课文扫描 引导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概括大意,完成练习一。具体步骤可作如下安排:
  第一步:在朗读的时候,弄清“抑扬、回环”等词语的含义。
  第二步:与朗读同步进行,概括各节大意。大意要点:①总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②论述形象思维与具体形象的关系;③论述文学作品的抑扬美和回环美;④论述语言的整齐美和言简意赅。
  第三步:在概括大意的基础上完成练习一,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尽量找“原文”为答案,力求简洁明了。
   3.实践演练 对照练习一的答案,仿照课文中的举例,布置学生分组活动,分别为“词汇”“语音”“语法”所谈的“语言手段”(如“多用具体名词”“平仄”“对仗”等)补充一至二个已学过的文学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为加强针对性,收到好效果,教师可用练习三第一则材料(《天净沙·秋思》)作示范。(参考答案:从词汇方面讲,词的前三句各用了三个名词,表现三种事物,让读者体会到一幅游子远在天涯的凄凉惨淡景象如在眼前。从语音方面讲,这首词句句押韵,创造出一种回环流转的美;平仄相对相间,前三句各有三个音步,节奏感强,琅琅上口。从语法方面讲,词的前三句只有名词性词组,不用谓词,地道的言简意赅。)
  4.各抒己见 任选练习二或练习三为课外作业,要求有观点,有例证,以理服人。也可就“实战演练”过程中准备的发言作一番梳理,形成一二百字的发言稿。
教案点评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语言与文学》的特点是,借助众多例子,运用浅显语言,诠释两者的复杂关系。依据这些,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换例法”,即让学生根据王力先生的例子,举出类似的已学过的文学作品去印证作者所说的道理,进而达到理解文章、把握观点的目的。
(设计C)
  教法展示
  1.七嘴八舌 在接触课文前,教师向学生交代课堂讨论的题目——“语言与文学”存在怎样的关系。要求学生用一刻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思考,准备发言提纲。
  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求答案统一,不期效果很好。教师可适当点评,对于有创意的发言,应充分给以肯定。
  2.九九归一 先由教师引导学生逐节朗读课文,完成练习一、二;后由教师作讲授小结。小结要点为:①本文由“总论”和“分论”构成。②课文抓住语言的三个要素(词汇、语音和语法)分别阐述了语言和文学的关系。③“分论”部分,围绕“语言手段”和“表达效果”进行了全面。充分的论述。
  3.举一反三 通过完成练习三,让学生能够用学过的文学作品印证作者所说的道理,懂得学好语言的重要性。
  (王国彬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2)
教案点评
  数学老师讲授新课时,往往采用讲解例题后布置学生阅读课本,仔细领会新课精神的法子。这样做,我们认为不但有利于学生思维,也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教学王力先生的《语言与文学》,我们不妨借鉴数学老师的这种方法尝试尝试。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zhongyuwenjiaoxuesheji/32124.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_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文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二)二.学法引导1.认真诵读课文,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文句式。2.文章较长,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进而把握人物性格,探究艺术特色。三.重点...

    发布于:2015-08-02

    详细阅读
  • 信陵君窃符救赵|信陵君窃符救赵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史传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语言、行动描写和烘托手法的运用。2.认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和侯嬴的超凡出众的智慧。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首先是传记主人公信陵君形象的分析,其次是烘托手法的分析。这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文中用不少笔墨描写了侯嬴的形象,必须使学生清楚地认...

    发布于:2015-08-02

    详细阅读
  •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1.理解剧本的主题。 2.品味作品的语言。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教学重点:主题和语言。 教学难点: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自赏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上学期,我们读过长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造成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

    发布于:2015-08-02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2、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把目标叫作“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学习的互动过程,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学。因此,我们把目标表述定位为“...

    发布于:2015-08-02

    详细阅读
  •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和PPT_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授课:罗定市廷锴纪念中学 黄宏武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2、让学生领会选材,取材的要领。 3、让学生品味、欣赏本文的精彩之处。 教学的重点、难点: 新闻的选材、取材怎样才能别出心载。 教学的辅助:1、播放有关香港回归录像片断。 2、在网上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 教学流程:...

    发布于:2015-08-02

    详细阅读
  • 说\木叶\课件_说“木叶” 教学设计

    《说“木叶”》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2、从文章所阐述的知识和道理中,看出它在文学鉴赏中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做到融会贯通。3、注意理解诗歌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设想1、本文看似繁琐,其实内容并不多,在结构疏理上可简单化。2、为...

    发布于:2015-08-02

    详细阅读
  • 我的五样教学设计_我的五样教学设计

    《我的五样》教学设计 1、教材内容分析 本篇内容为苏教版语文(必修)课本“向青春举杯”专题第三层面“设计未来”最后一篇。联系到前两个层面对“知识”“能力”的侧重,这一层面注重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从而实现语文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作为本专题的收尾,必须作扎扎实实的模块总结教学。...

    发布于:2015-08-02

    详细阅读
  • [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示例(二)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重点难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重点) 2.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步熟悉...

    发布于:2015-08-02

    详细阅读
  • [兵车行教学设计一等奖]兵车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形象、再造形象,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2.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了解统治者连年用兵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在比较阅读中对李白和杜甫两大诗人进行研究性学习。   (二)内容选取...

    发布于:2015-08-02

    详细阅读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教材地位】 此文被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该单元系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此文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可组合在一起,使高一学生感受悟新闻追踪时代的特有价值,了解新闻中记者的感情渗透其中,以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的写法。 【学习目标】 知识与...

    发布于:2015-08-0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