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案例]新课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2015-07-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的含义

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与需求,确立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分析评价试行结果,并对方案进行修改,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的一个系统过程。

教学设计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

1、制定学习目标。要求用具体可观察、可测量的术语精确表述学习目标,这是教学系统设计的一项基本要求。

2、进行任务分析。确定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到学习目标之间所需获得的能力和子能力及其层次关系。

3、选用教学方法。包括教与学的形式、媒体、活动等方面的选择与设计。

4、开展教学评价。了解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并为修正教学系统设计提供实际依据。 

课程目标——模块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邵瑞珍教授等

课堂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全方位建构可操作的学习目标体系

语言技能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学习策略目标

文化意识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感谢信的结构和感谢信中的习惯用词。

语言技能目标:熟悉感谢信的写作技巧,并写一封感谢信。

学习策略目标:根据教师提供的自评表自我修改和同伴互改感谢信。(自评互评,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合作精神以及对于写作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文化意识目标:了解感谢信在西方国家的使用场合及其意义。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说明文的篇章组织脉络,学会概括主题的阅读技巧和形成根据主题理解文章细节的能力;

引导学生谈论“艺术的功能”,学会如何介绍艺术作品,提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获取和处理英语信息的能力;

扩充文化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并为学生的书面表达作铺垫;

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其获得学习英语的自信。

学习目标的误用问题

以“目的”代替“目标”。如,“并为学生的书面表达作铺垫”

含糊其词,难以评价。如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ies in reading and writing.

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语言技能目标的描述语---听

能听懂……故事、 记叙文、谈话、广播电视新闻的主题和大意,委婉的建议和劝告等

能理解……话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能识别……重要信息、不同语气表达的不同态度

能提取……听力材料中信息和观点

能抓住……所听语段的关键词、一般语段中的观点、话题或谈话的要点

能记住……要点

语言技能目标的描述语---说

能表达/说出……个人观点、意见、态度、意愿、意图看法

能讲述/叙述/陈述/描述/访谈……

能做……简短发言、简短演讲、一般生活翻译

能角色扮演/表演……对话、英语短剧

语言技能目标的描述语---读

能读懂……

能理解/能理解并解释……

能预测/推断……

能找出……信息

能提取、筛选和重组……信息

语言技能目标的描述语---写

能模仿/改编……

能写出……信、报告、申请表、摘要等

能描述/阐述……

语言知识目标描述用语—语音

根据语音、语调了解话语中隐含的意图和态度;

根据语音辨别和书写不太熟悉的单词。

语言知识目标描述用语—词汇

运用词汇给事物命名、进行指称、描述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

语言知识目标描述用语—语法

学习并掌握/理解并掌握/掌握……表达方式、语篇衔接和连贯手段、基本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等。

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态度或情感等。

语言知识目标描述用语—功能

了解……日常交际功能的主要语言表达形式

在语境中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等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意见、判断、责备、投诉等

运用/灵活运用……功能项目有效地表达……情感、意图和态度

语言知识目标描述用语—话题

熟悉/了解……话题(我国和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

文化意识目标的描述语

理解/加深理解……常用成语、俗语的文化内涵,理解交际中常用典故或传说

初步了解/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重要人物的成就和贡献;主要宗教传统;政治、经济、大众传媒等方面的情况;文化历史渊源、突出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在日常生活和人们价值观中的体现;

能发现隐含在语言中的对他国文化的态度

能对英语和英语国家的人民及其文化传统有比较客观和公平的认识。

五维目标体系的整合

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是教学目标的五个维度,在教学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不存在主与次,目标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教学中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则应该以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作为依托和载体。

处理教材:艺高人胆大!
  120%       100% 

增:增加真实、有趣而新鲜的材料,如补充时文和必要的复习巩固性 练习和活动等

删:删除重复的、不必要的内容,删减不合适的内容

换:更换或替换不合适或不合理的内容

合:整合知识与技能、整合不同板块的教学内容12


温馨提示:

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材处理,要在领会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意图,弄清其脉络和结构,熟悉教材的内容和方法”的前提下进行。

钻研教材:种“豆”得“瓜”
Learning about the language (wb)

选择正确前缀和词汇组词,用其正确时态和形式填空(句子)。

辩音,造句:辨析词汇重音和词义差异,然后造句

造句:游戏,按照想象的情景,恰当地使用特定的词汇或短语,情景下的有意义地操练。

翻译句子;用给定的词或短语翻译句子;用给定的词或短语翻译语义关联的一组句子,给句子排序,构建语篇。

教与学的活动设计的关键

理解“文本”的问题设计

构建“文本”的活动设计

教与学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无运用“观察、发现、推测、理解、记忆、对比、分析、联想、归纳、内化”等学习策略的机会,有没有发现和探究的空间。(启发式教学)

活动设计有没有关注跨学科(通过学语言,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和跨文化(通过学习语言,获取跨文化交际的信息)。(学科整合)

教与学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

活动设计是否具有弹性或灵活性,既可接受,又能发挥学生潜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因材施教)

活动设计是否关注师生、生生之间基于表现和反思的诊断性评价,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明确努力方向。(过程评价)

理解文本的问题设计

展示型问题

是“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的提问。这类问题只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事实性的表层理解,并根据短时记忆或者查看课文找到答案。” (王蔷)

参阅型问题

是根据课文相关信息提问。“这类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要结合个人的知识和课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王蔷)。

评估型问题

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逻辑思维,运用所学语言是“知识就课文的某个事件或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王蔷)

构建文本的活动设计

是否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是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

内容和方式是否真实

活动的开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能否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预设”:

在上课前,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教学的环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作展望性的设计。

“生成”: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情况、课堂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应出来的情况,对原教学“预设”进行调整与补充,并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施教,以达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与我对课堂教学的“预设”“生成”的解读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是“预设”的。

教学效果/学习结果是“预设”+“生成”的。

教与学的活动设计具有“预设”性,即,目标预设性、过程计划性、结果规定性。

实际课堂活动既有“预设”又有“生成”, “生成”是对“预设”补充和修正。

情感态度目标具有明显的“生成”性。

听课:不能没有“你”

学生的课堂表现:精神面貌、注意力、反应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对老师的板书、演示、动作、表情、神态是否心领神会、观察入微;

学生是否理解教师的提问?

怎样回答教师的提问?

学生在回答问题、课内讨论时声音大小怎样?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对先前学过的知识是否记忆牢固?

学生能否围绕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想象、联想、推测、归纳、综合,等等。

怎样向教师提问?

讲课:我的心里只有“你”

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爱学、乐学;

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能否学会、练熟;

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否会学、善学;

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积极而善意的帮助;

关注学习有潜力的学生,给他们有针对性的指导。

是追求教师的成功还是关注学生的发展?

评课:没有“你” ,哪有“我”

有效教学:

一是从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教学效益三方面综合来描述教学的有效性;

 

二是从学生有效学习与发展的角度以界定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

学习效率不能只关注获取知识的多少,而应重视培养能力的多少;

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

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学生是否对所学的知识真正感兴趣;

学生的质疑和批判有多少;

学生的想象力有没有得到拓展;

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掌握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教得有法

学得有效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zhongyingyujiaoxuesheji/3198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