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ip地址教案】《认识IP地址》(说课)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2015-07-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本课所使用的中国地图出版社的普通高中教材《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第一节——认识ip地址。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热点。学习网络基本应用技术是当代社会对高中生的基本要求。本模块将带着学生从一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知网络的本质,真正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一、说教材

1.教材剖析

  本教材设计了三个主题:网络技术应用、因特网应用、网站设计与评价,从网络技术的应用出发,以组网、建网到用网为逻辑线索,从技术到应用依次递进展开,同时凝练了网络协议、ip地址、网络通信、信息检索、网页设计等核心概念。对于本节内容来说,就象一个桥梁,起到连接的作用,网络建好了,目的在于相互通信,与此同时这样就为后面畅游因特网作下了很好的铺垫。在本单元里,为第二节走进域名知识的拓展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围绕ip地址这一核心概念进行展开,在第一单元中已经对两台计算机对等连接作了介绍,其间提到了ip地址的设置和查看问题,但只是作为一个数值填写到了tcp/ip协议属性中,同时为这节内容作下铺垫,ip地址这一新概念比较抽象,怎样使学生形成一个新的且抽象的概念是关键,根据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结构特点,充分考虑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由此确定:

(1)教学重点:ip地址概念、格式、分类

(2)教学难点:ip地址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意义建构

(3)教学关键点:使学生建构起ip地址的概念

二、说目标

  因特网是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渗透各个领域,也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因此,了解网络的实质,让学生知道网络中的计算机是如何实现相互访问,相互通讯的,感受ip地址的有限性和分配的不平衡性。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ip地址的概念。

(2)了解并掌握ip地址的书写方法,熟悉ip地址的分类方式。

(3)知道在因特网中对ip地址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重要机构。

(4)讨论合理利用ip地址。

2.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网络和书籍获得自己关心的知识,扩展和更新知识面。

(2)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积极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1)建立起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够同其他人一起完成复杂问题的讨论研究。

(2)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3)树立节约资源、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

三、说教法

  从学生原认知结构结构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更快的建构起新概念,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做法:

1.巧设情境,体现两“主”

  我通过设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联想用数字表示网络中的计算机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计划,有目的的启迪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比较、讨论、观察、研究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实现对新概念的建构与有意义学习。

2.设置实验,操作发现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观察网络的通与否,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的感知和理解新知识,消除学生在学习技术动手操作这一环节的畏惧心理,很快的接受新知识,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找出所发生现象的原因,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123

3.任务驱动,拓展新知

  提出问题,引出任务,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讨论解决的方法,归纳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案。可以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网络学习,避免学生在网络中迷航,同时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

四、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将会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作为一个导演者,引导者出现在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生活中的事例转化成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2.比较推理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3.利用网络和书籍等工具获得自己关心的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1.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一间,确保多媒体控制软件是开通的,并利用双绞线把1号和2号计算机相连。

2.设计思路

  第1学时: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知识讲解布置任务 →总结分析操作小结→作业布置(为下1学时做铺垫)

  第2学时:作业选评提出问题 →引导解决问题→学生操作→总结

3.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隐射教学目标

  1.登陆网站http://news.163.com/06/0215/11/2a0gp2t60001124t.html展示案例,展示与“ip地址”这个名词相关的一个案例素材,激发学生对ip地址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行设疑,为什么公安机关可以根据ip地址这一线索找到犯罪嫌疑人的具体位置呢?ip地址是什么?引出课题,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 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认读目标

  教师通过展示目标,学生认读目标,这时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了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使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有准备地学习下一步的新知识,学生就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能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参与达标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充分地显示出来了。

(二)温故知新,实施目标

1.设疑

  复习旧概念,并提出问题,复习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网络中的计算机可以相互通信,这个通信是如何进行的呢?

2.用类比法讲解ip地址的概念、格式、分类和特征

类比一:通过描述写信和打电话来引出ip地址的概念

并让同学们根据上次课所讲的内容,来看自己和周围同学的ip地址

类比二:通过同学们的学号和座号确定一个学生,街道和门牌号,类似于ip地址的网络标示和主机标示,阐述ip地址的格式和两种表示方式。

类比三:同学们分了年级,分了班级,那么ip地址那么多,又是如何分类的呢?

  这部分教学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完成从类比和对比中,新旧概念的迁移,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化解难点。

3.布置任务(查看网络通与否)

  通过设置分布在同一网段和不同网段的网络地址,展现网络通与否的现象,学生还可以动手操作,再次熟悉设置ip地址,并进行观察,教师演示讲解十进制与二进制的相互转换,包括机算和手算,并计算网络地址。

  利用任务驱动法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掌握了ip概念之后,安排实验进行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环节。123

4.小结所涉及的知识点 

  根据遗忘规律,教师应进行及时的总结,巩固和加深对新概念的认识,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5.作业

  引导学生完成作业,计算五类ip地址容纳计算机的数量,为下节课做铺垫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所学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在练习中发展智力,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三)巩固练习,检验目标(第二学时)

1.讲解作业

  让同学们体会到每个网络容纳的计算机数量是有限制的,网络ip地址也是限的,这样有助于两节课的衔接,教师同时讲解ip地址有关知识点,在作业中巩固了知识点。温习了新概念。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

  根据前面实验我们设定了自己所建网络的ip地址,那么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的ip地址谁来设定和分配呢?引导学生查找因特网的分配和管理机构,了解其分配的不合理性,解决不合理化未来所采取的措施,了解ipv6的设计思想。

3.布置任务,进行操作

  以“合理利用ip地址”或“认识ip地址之我见”的讨论结果以定稿形式存入电子学习档案袋里。

  这样可以检验目标,拓展了知识面,突破了课堂上的面面俱到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利用网络了解自己想知道的知识,使学生知道了网络的更新发展,树立起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总结全节内容,深化目标

  结合幻灯片,引导学生说出我们这节的主要内容,这样设计: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ip地址的概念是通过什么方法引出的,同学们要善于利用这种类比的方法,把抽象的问题实际化。

  评委点评:
  这是一次较为优秀的说课。说课者对所说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目标的设置、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的安排等方面理解比较深刻,教师的教育理念比较新。在说课过程中,始终溶入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新课改的思想,这是令人欣慰的。显示出了我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正在不断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说课的目的在于交流,相互促进。在说课的过程中尚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设疑激趣,引入课题这部分,是否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任务驱动过程中如何确保学生掌握了新知识,那么该怎么对他评价?这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实践,我们的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实际应用,如何灵活运用才能得心应手?如何进行课程艺术的处理?这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zhongxinxijishujiaoan/3163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