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反思|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2015-06-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政治教案】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案
【生活情境链接】申纪兰,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当有
人问她,能连续当选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靠的是
什么?她认真地说:“靠的是说老实话,要不是人民信任
我,要不是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这个普通农民怎么
能当选这么多届人大代表?”“我是农民代表,我要为农
民代言.我要了解他们的愿望,反映他们的困难和心声。”
“当选一届人大代表已经不容易,我能连任十一届,这里
面都是人民对我的希望。”
申纪兰为什么要为农民代言,为什么要了解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反映他们的困难和心声?
【名师说课要点】(教师用书独有栏目)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从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入手,了解人民代表大会以及人民代表的有关知识,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层层深入,让学生逐步探讨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由于本课知识比较琐碎,在授课时可以进行一定的整合,例如,可以按照以下线索讲解人民    人民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学习本课时,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分析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也可以指导学生撰文“一府两院”,让学生掌握人大代表的产生及职责,分析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坚定热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信念。
     第一课时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学习目标导航】
内容目标 提示与建议
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府两院”是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2.撰文:“假如我是人大代表”。内容涉及人大代表的产生及职责,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
【课前自主预习】
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怎样当家作主: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地位及其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③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④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②职权: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1234567
③与全国人大的关系: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请选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③人民代表大会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而它又分为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之分,所以①②③切合题意。④错误,它将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混为一谈。
答案:a
二、肩负人民的重任——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人大代表的产生和任期
(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2)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每届任期五年。
3.人大代表的义务
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人大代表的权利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请选择】在我国,人大代表的权利有
①审议各项议案权  ②表决各项决定权  ③提案权   ④质询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人大代表的权利主要包括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故①②③④都是。
     答案:d
【课堂合作探究】
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情境创设】XX年3月5日至1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听取和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xx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等活动说明了全国人大行使什么职权?
提示: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
【知识归纳】  (1)产生: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由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2)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
关。
    (3)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在同级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4)构成: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5)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
【辨别比较】(1)正确区分“人大代表”与“人民代表大会”两个概念。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人大代表享有的权利是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提案权和质询权;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1234567
    (2)正确区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权力机关”两个概念。在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犬会。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是立法机关;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具有制订地方性法规的权力,不是立法机关。
    (4)全国人大没有起草制定宪法的权力,世界各国的成文宪法一般都规定设立宪法特别起草和修改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没有修改宪法的权力,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5)区分人民代表大会的四个“权力”的关键是看内容。①如果是关于法津的立、改、废的决定则是立法权;②如果是对国家机关干部进行任免的决定则是任免权;⑨关于“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的年度工作报告或审查则是监督权;④审查、审议上年度的工作报告是监督权,批准、通过本年度的工作报告(将要执行)属决定权;关于国家大政方针、重大事项、规划的通过是决定权。
【学以致用】(XX•海南•10)为督促和支持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依法行政,推进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XX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分赴黑龙江、湖北、云南等省对当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这标明
①最高行政机关必须向全国人大负责    ②国家机关必须贯彻依法治国原则
③全国人大具有执法和检查职能        ④人大常委会是人大最高权力机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具有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和立法权,不具有执法和检查职能,故③的说法错误;人大常委会是人大的常设机构,故④的说法错误;排除含③④的选项,本题选a项。
答案:a
【迁移训练】(XX•北京卷•28)1989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法律,标志着“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此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又通过了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等多部法律。上述法律有的由全国人民大会通过,有的由会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大会的
    a.领导机关       b.常设机关         c.执行机关         d.监督机关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大会的常设机关,再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能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所以上述法律有的由全国人民大会通过,有的由会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过。1234567
    答案:b
    二、人大代表
    【情境创设】广东省人大代表、省委书记汪洋参加
人大会议小组讨论时,鼓励基层代表要敢于“为民请命”,
“要学会抢话筒”。每一位来自基层的人民代表,都要认
识到群众推举自己当代表,就有义务有责任替社会公众
尤其是社会低层的劳动群众说话,在适宜的场合特别是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公开地大胆地反映人民大众的疾
苦、愿望与诉求。
    问题:人大代表为什么要“为人民说话”?
    提示:①从人大代表的产生来看,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举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②从人大代表的职责来看,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③从人大代表的职权来看,他拥有审议权、质询权、提案权和表决权来更好的为人民说话。
【知识归纳】(1)法律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2)产生和任期: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方式。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每届任期五年。
    (3)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4)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①在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时,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②提案权是指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③质询权是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⑸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辨别比较】 人民代表与人大代表是否是一回事?
     提示: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简称,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对一种专门职务的特称,其产生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且肩负着相应的法定职责。人民代表则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凡是能代表一方面人民群众的,都可称为“人民代表”,其产生不需要经过法定程序,也没有相应的法定职责,比如工会代表、共青团代表、妇联代表。人大代表当然也是人民代表,但不宜简单地直接称为人民代表。
    【学以致用】(XX•全国ⅰ•32)XX年初,在g市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一位人大代表提出:现在是金融危机期间,打工者有份工作就不错了,政府应废除最低工资标准,工资由市场决定。该代表的观点引发了社会广泛议论。在下列有关该问题的议论中,正确的观点是
    ①作为人大代表不能只站在企业经营者的立场发表意见
②该代表在人代会上具有自由发言而不受追究的权利 1234567
③该代表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写成议案向市人代会提交
④该代表的言论过于偏激,应撤销其人大代表的资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人民代表具有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根据教材知识可以判定②③项观点正确,④项观点错误,从而直接选出答案b。①项将企业经营者排除在人民之列之外,观点错误。
答案:b
【迁移训练】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其中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是
a.直接选举、差额选举                b.间接选举、差额选举
c.直接选举、等额选举                d.间接选举、等额选举
解析: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有两种: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都实行差额选举。
答案:a
【课后提升演练】
XX年3月5日至1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听取和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据此回答1-3题。
1.上述材料表明
   a.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           b.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
   c.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全国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相互监督
解析: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都要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并接受其监督,表明了全国人大的地位之高,故a正确;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故b错误;人民代表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c错误;全国人大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其他国家机关不能监督人大,故d错误。
答案:a
2.会议听取和审议了xx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等活动说明了全国人大行使
    ①立法权  ②决定权  ③监督权  ④任免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听取政府工作报告行使最高监督权,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行使最高决定权,故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b
3.会议分别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这表明     
①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全国人大的职能部门
    ③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必须向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④全国人大行使监督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都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并接受其监督,说明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体现了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监督权,以及其他机关要向人大负责,故①③④符合题意;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与全国人大同属于国家机关,但要接受人大的领导和监督,故②错误。1234567
   答案:c
XX年6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了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行政监察法;会议表决决定,免去李学举的民政部部长职务,任命李立国为民政部部长。据此回答4—5题。
4.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行政监察法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
     a.立法权     b.决定权      c.监督权     d.任免权
    答案:a
5.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强调,人大一定要处理好与“一府两院”的关系,下列关于人大与“一府两院”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它们之间互相监督 
③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④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解析: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人大与一府两院都要接受党的领导,故①正确;全国人大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其他国家机关不能监督人大,故②错误;人大与国务院是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故③错误。
    答案:d
6.对于“两会”,有人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就是“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进而把“人大代表”等同于“会议代表”,认为“代表代表,会完就了”。这一说法是
    a.正确的,因为人大代表本身就是一种荣誉
    b.正确的,因为人大代表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c.错误的,因为它不利于人大代表履行职责
d.错误的,因为只有全国人大代表才是会议代表
解析:“代表代表,会完就了”,不利于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故答案选c。
答案:c
7.在g市XX年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人大代表就g市该年的财政预算案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财政局长几次到会就预算中的一些问题回答代表的提问。在这里,人大代表行使的权力是
     a.立法权和决定权                   b.审议权和质询权
c.任免权和监督权                   d.提案权和表决权
解析:人大代表就g市该年的财政预算案提出批评意见,体现了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就预算中的一些问题向财政局提问,体现了人大代表行使质询权。故答案选b。ac项混同人大与人大代表的职权,d项不合题意,均应排除。
答案:b
8.XX年2月13日上午,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广州召开。湛江市某中学的陈校长是省人大代表,他向大会提交一份《关于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的建议》。该人大代表是在行使
a.审议权         b.提案权        c.表决权       d.质询权1234567
解析: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关于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的建议》,是在行使提案权。故答案选b。acd三项与题意不符,应舍去。
答案:b
9.有人认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是由全体人民直接行使的。”你是如何认识的?
    解析:本题属于正误混杂型辨析题,在作答时首先肯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由人民行使,重要的辩点在于人民如何实行权力。
    参考答案:
(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是由人民行使,但不是直接行使。
  (2)我国全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是间接的,即广大人民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人民代表才是国家权力的接行使者,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10.XX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为老百姓说话”成为许多代表恪守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大会收到的各项议案中,“关注民生”再次成为大会的亮点。有关“三农”、就业和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成为代表们议论的焦点。
    (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为老百姓说话”?
(2)人大代表应该怎样“为老百姓说话”?
解析: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权利及其义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以从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及义务几方面分析。第(2)问,可以从人大代表如何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几方面分析。
答案:(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他们是人民选举产生的,应当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他们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因此人民代表应当“为老百姓说话”。
(2)①人大代表要认真履行义务。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②正确行使职权。在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提案权和质询案等方式,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各项职权。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zhengzhijiaoan/30559.html

  • 【8.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案】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学案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7 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学习要求】1.了解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了解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民族关系。3.理解 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学习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3.1消费及其类型ppt|3.1消费及其类型

    3 1 消费及其类型★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及其含义;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2、理解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几种消费类型的区别;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含义3、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PPT】第二课第一框 影响价格的因素(必修1政治新学案)

    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日常生活中影响商品价格的常见的、具体的因素;这些具体因素影响商品价格的途径或渠道;商品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价值规律的基本...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试题及答案]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期中复习资料

    期中备考复习 经济生活第一二单元 1 写出本单元主干知识体系 2 围绕主干知识背诵价格: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消费: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的反作用,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消费类型生产:(1)原因 (2)经济制度 (3)企...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答案解析]教材解析:必修2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课程目标】§4 12 知道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确认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4 13 评述国家之间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学习目标】1.知道当代国际社会主要由主权国家...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九课_必修1第九课《税收及其种类》

    全章概述税收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了解税收和税法,认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有助于我们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本课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国家税收方面的知识,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财政,认识个人在社会分配中的地位。本课分为2个框题1 税收及其种类2 依法...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国家财政》教案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学,明确财政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参与经济生活、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认同我国目前实行的财政政策,增强主人翁意识。 2.能力目标(1)通过...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学校:临清二中 学科:政治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政治教案: 第九课 9 1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一、教材分析《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九课第一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当今时代的主题,理解和平和发展的主要障碍和解决措施。二、教学目...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税收极其种类教案|税收及其种类教案

    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2、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公司的经营理念怎么写】公司的经营

    【导学案】政治学案: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第一框《公司的经营》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基本分类;公司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自然人和法人的区别;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含义和特点;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企业兼并、联合、破产的含义。2、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