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高一政治教案 2015-06-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政治教案】

【学习目标】
    理解公平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然性,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及重要落实措施,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辨证关系,理解当前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政策措施。
【学习重点】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学习难点】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4、实现收入初次分配公平的意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着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5、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怎样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知识拓展】
1、 为什么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注重效率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能
为公平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达到真正的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只有坚持公平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促进效率的提高,保证社会稳定。
2、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将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
2、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1234
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基尼系数升高,主要表现在高低收入群体之间、城乡居民之间、东部与中西部之间、一些行业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与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之间、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
【误区警示】
1、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
不违背。因为:(1)共同富裕不能理解为所有的劳动者、所有的地区,同时、同等程度地富裕起来。我国今天的市场经济是以承认差别为前提的,并为个人施展才能,为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公平的机会。要想让社会成员同时、同步富裕,这不但做不到,反而会导致普遍贫穷。
(2)只有提倡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先富起来,才能对多数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和鼓舞作用,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
(3)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企业、地区先富起来,就能调动各企业、各地区的积极性,为整个社会的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2、共同富裕等于“同步富裕”
不等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方向和目标。同步富裕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以同等速度,在同一时间富裕起来,同步富裕只能导致共同贫穷。
3、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没有根本的区别。
有。这里的公平是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平等不等于平均。这种分配所产生的公平与传统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的“公平”是有根本的区别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根据社会的不同利益主体在社会经济交往活动中,按照他们都能够接受的规则处理相互的利益关系,在承认事物差别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平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不考虑客观差异;是不讲效率的“公平”,实际上是不公平。兼顾社会公平,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二是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堂清练习】
1、“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社会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   )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2、下列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1234
a、使社会成员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b、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差别
c、平均分配,不能有收入差距        d、只要是合法所得,不管差距多大,都是公平的
3、下列关于效率与公平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
a、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总是绝对对立的
b、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消除差距,公平是前提
c、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矛盾的
d、在和谐社会中,效率与公平不存在任何矛盾
4、现阶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国家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下列对“社会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指“机会公平”,即市场主体间具有平等的竞争地位   ②指“结果公平”,即强调人们收入分配的公平,防止贫富分化     ③使全体人民都能平均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④使各地区、各部门都能同步发展和同等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5、下列关于收入分配公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要通过国家宏观调控等手段来构筑平等竞争的空间和平台,保证分配的公平
b、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进行的调节,不是要消灭收入差距,而是要把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防止两极分化
c、兼顾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d、兼顾公平是反映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
6、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
① 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②能完全克服市场调节的缺陷     
③能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1234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中共xx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            )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③扩大财产性收入    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zhengzhijiaoan/30361.html

  • 【8.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案】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学案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7 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学习要求】1.了解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了解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民族关系。3.理解 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学习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3.1消费及其类型ppt|3.1消费及其类型

    3 1 消费及其类型★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及其含义;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2、理解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几种消费类型的区别;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含义3、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PPT】第二课第一框 影响价格的因素(必修1政治新学案)

    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日常生活中影响商品价格的常见的、具体的因素;这些具体因素影响商品价格的途径或渠道;商品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价值规律的基本...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试题及答案]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期中复习资料

    期中备考复习 经济生活第一二单元 1 写出本单元主干知识体系 2 围绕主干知识背诵价格: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消费: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的反作用,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消费类型生产:(1)原因 (2)经济制度 (3)企...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答案解析]教材解析:必修2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课程目标】§4 12 知道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确认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4 13 评述国家之间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学习目标】1.知道当代国际社会主要由主权国家...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九课_必修1第九课《税收及其种类》

    全章概述税收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了解税收和税法,认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有助于我们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本课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国家税收方面的知识,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财政,认识个人在社会分配中的地位。本课分为2个框题1 税收及其种类2 依法...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国家财政》教案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学,明确财政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参与经济生活、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认同我国目前实行的财政政策,增强主人翁意识。 2.能力目标(1)通过...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学校:临清二中 学科:政治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政治教案: 第九课 9 1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一、教材分析《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九课第一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当今时代的主题,理解和平和发展的主要障碍和解决措施。二、教学目...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税收极其种类教案|税收及其种类教案

    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2、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公司的经营理念怎么写】公司的经营

    【导学案】政治学案: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第一框《公司的经营》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基本分类;公司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自然人和法人的区别;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含义和特点;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企业兼并、联合、破产的含义。2、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