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政治第一课知识框架_高一政治第一课知识回顾与测试
【jiaoan.jxxyjl.com--高一政治教案】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一课 知识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商品有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在质上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那么价值在量上又是如何来衡量它的大小呢?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一、商品的价值
(此框内容,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关系到对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及价值规律作用的理解,内容比较抽象。)
1.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1)什么是商品的价值量
即大小、多少。“商品的价值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那么,一种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2)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衡量劳动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所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上生产同一商品的厂家或生产者有许多,他们的生产工具有好有坏,技术水平有高有低,也有勤有懒,因而生产同一商品不同的厂家或生产者,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我们把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不同厂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称为个别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如果每个生产者或厂家的个别劳动时间都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那么同一商品就会有不同的价值量。那就意味着哪个生产者的工具越差,技术越低,人越懒,因而花费的劳动时间也越长,他的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反之,则越小。那么社会上不就会出现奖懒罚勤、奖慢罚快的奇怪现象了吗?哪还会有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呢?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现实生产中告诉我们,商品是个天生的平等派,同一商品,它不管个别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有多么不同,在市场上出卖时,只能是同样的商品卖同样的价钱;也就是说,同样的商品,它们的价值是相同的
(注意:改革开放以来,同一商品,不同厂家、不同品牌的价值不同,问题比较复杂,有原料、成本、质量、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营销策略等因素,这里暂不涉及。)
这说明:“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什么是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有几层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含义有二:一是物的因素;二是人的因素。
a. 物的因素:“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当时某个生产部门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
b. 人的因素:“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由于每个人的技术水平有高有低,生产经验有多有少,体力有强有弱,劳动态度有勤有懒,因而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是不一样的,生产同一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有快,有慢,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既不能取快者,也不能取慢者,而是取大多数生产者或企业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例如,如果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同样一匹布,有的用8小时,有的用13小时,而大多数是10小时,此时,这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10小时,一匹布的价值量就是由这10小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我们知道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这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有什么影响呢?
c. 商品价值的决定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的影响
练习题:1个瓷碗的价值量是2小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0小时,快的8小时,慢的用12小时,问:一匹布换瓷碗,各能得多少?
他们都换5个小瓷碗。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无论快的、慢的,都是个别劳动时间,而个别劳动时间是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的,所以,一匹布都必须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0小时决定的价值量,去与瓷碗2小时的价值量相比较、相交换,可见,无论快的、慢的,他们都换得5个小瓷碗。
上述事例说明:“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而“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竞争中必将吃亏。”(划分第11页第1段)用图表示: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利多,竞争中获胜;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利少,竞争中破产。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那么,决定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它随什么变化而变化?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不是静止不变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随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下面,我们将研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首先要说明的是: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同一时间、同一劳动的价值总量之分;劳动生 产率又有个别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之分,它们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是不同的。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各处经济和技术因素,如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在生产中应用的程度、组织和生产管理状况、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的优劣等。
我们已经知道: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利多,竞争中获胜;个别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亏本甚至破产。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这里所说的劳动生产率,是指某一企业或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
一个商品生产者或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它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成正比。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高的商品生产者,获利就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反之,获利就少,甚至亏本。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如下结论: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成正比
即: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不变,而同一劳动、同一时间的价值总量增大──竞争中获利多。
同一劳动,只要是在同一时间里,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一定的,即价值总量是不会改变的。所以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意味着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里所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而由于价值总量不变,单位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越短,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会越小。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单位商品的价值降低,而同一劳动、同一时间的价值总量不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的价值越低,东西就越便宜。计算机以及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刚上市时价格高得惊人,而今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而教材中第12页第2段所说,当年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宴请宾客,别人都用银碗,唯独他用铝碗,现在,铝盆、铝碗、铝勺成了百姓家的日用品,也是佐证。
我们已经知道,商品生产者或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获利多,因此,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生产者就率先提高其个别劳动生产率。在先行者的带动下,同一部门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缩短了,从而使这种商品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个别生产者的额外收益也就消失了。这样,商品生产者又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降低自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努力。可见,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凝固不变的,它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在商品经济下,竞争是推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动力。
我们懂得了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东西越便宜。也就是说,商品价值量的高低,在现实商品交换的实践中是用货币来表现的。生活在商品经济中的人们,一涉及商品,就离不开货币、货币有哪些职能、能不能随便印发纸币等等问题,就是
第二节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 货币
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解决的问题:货币是怎样产生的?产生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 什么叫一般等价物?
金银为何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什么是货币?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先来研究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先来讨论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产生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偶然的物物交换;(2)扩大的物物交换;(3)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4)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1)偶然的物物交换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发生在两个部落之间的交换,只能是偶然的多余产品的物物交换。
2)扩大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物物交换的明显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物物交换不断扩大,参加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一种商品可与多种商品相交换。
物物交换的明显缺点是:物物交换要求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交换才能成功,否则交换就无法进行。
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在长期无数次交换的实践中找到了办法。
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
出现一般等价物后对商品交换有什么作用? 有了一般等价物后,方便了商品交换,人们只要经过两次交换,就可顺利换得自己所需的商品,即:“第一步,用自己的商品换成一般等价物;第二步,用一般等价物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见书第14页第2段)可见,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有利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提问)历史上哪些商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为什么历史发展的结果会使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首先是体积小、价值大。因为采掘金银要耗费巨大的劳动,所以金银的价值大。这样,人们可以携带少量的金银,就能买到大量的商品。
其次,金银不会腐烂,久藏不坏。黄金、白银极易保存,即使埋在地下,几千年后挖掘出来,仍完好无损。
质地均匀、容易分割。金、银可以随便熔合,又可随便分割,其价值不会受到损失,而羊、布、贝壳等就不行。
正因为金银有这样多的优点,所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重任就自然落在了黄金、白银身上。金银一旦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它们也就成了货币
从上述货币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出现解决了商品交换发展的障碍,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货币的出现也带来新的矛盾。
我们能从货币的产生过程中归纳出货币的定义
货币的定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辨析:
金银天然是货币
货币天然是金银
“金银天然是货币 ”是错误的,应改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我们不能把金银货币完全等同起来。金银就是金银,它也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只有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才成为货币。黄金、白银可以用来做家庭用具、装饰品,将来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生产不存在了,黄金也不再当作货币 。列宁曾风趣地说:“那时也许我们用黄金修建公共厕所哩!”所以说“金银天然是货币”是错误的,只有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时,它才与别的商品不同了,成了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是正确的。它正好说明货币的产生过程,金银最适宜充当货币的材料,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时,货币就产生了。
通过这两道练习题,我们可以从中悟出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
货币与一般商品的共同点是:货币也是商品。金银能够充当货币,是因为金银本身是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货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是:货币不是一般的商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专门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可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这种货币与一般商品的本质区别,就是货币的本质。所以说“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就是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下面我们来分别研究一下货币的五种职能。
第一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
1. 价值尺度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货币为什么能充当价值尺度
货币之所以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因而就可以以自己的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这正如尺子可以衡量物品的长短是因为尺子本身有长度一样。现实生活告诉我们,纸币虽然不具有价值,但能直接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通过纸币作为媒介,不同商品的价值就可以互相比较其大小,在这里,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起到了间接价值尺度的作用。例如,1件衣服50元、1件毛料衣服500元,说明1件毛料衣服比1件衣服的价值大。(因现实生活中人们都用纸币购买商品,故这里应给以说明,但又因为还没有讲“纸币”的知识,所以只讲到此程度即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价格
价格定义:每当我们走进商店,都会发现每一种商品(或每一类商品)旁边(或贴在商品上)都有一个说明商品价值大小的价目表。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的价格。换句话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的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如1kg猪肉值16元、1kg鸡蛋值6元等。
既然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那么,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的高低,一般地说与商品本身价值的大小成正比。”
我们在商店里,说明商品价值的大小只要摆放一个小小的价目表、写出它的单价即可,而不用摆放它所值的货币?
可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下面看货币的第二个基本职能:
2. 流通手段
什么是商品流通
货币产生以前,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它的公式是:商品──商品(w──w)。在这种物物交换中,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同时进行的,用不着什么媒介。
货币产生以后,商品所有者首先把商品换成货币,再用货币换商品,货币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人们日常从商品买卖中所看到的货币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的职能,所以这种职能又叫作购买手段。
商品流通与流通手段这两个概念,有联系,容易混,谁能认出二者的区别?
“流通手段”是从货币职能的角度上讲的,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用图表示:流通手段: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的形式上讲的,为的是区别于物换物的直接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用图表示;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那么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有什么区别?
在以物换物的直接交换中(商品──商品),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不需要媒介;而在商品流通中(商品──货币──商品)买和卖成为两个不同的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分离。这一方面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必须同时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克服了商品交换的障碍,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但同时,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也随之进一步发展。买、卖脱节,商品所有者在这里卖、到那里买,今天卖、以后买,其结果,必然有的商品卖不出去。因此,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已包含着发生现实性,还必须有中外一系列关系起作用,这种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才会存在。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生活中,由于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也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如供求关系、经济结构不协调致使一些商品滞销、积压等问题。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也是观念上的货币,行吗?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因为任何一个商品所有者都决不会允许有人凭空话拿走其商品这种侵害其利益的事发生。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其形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是不断发展的。那么,其演变过程是怎样的?请阅读课文第17页下段~第18页第1段,并归纳出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足值的金、银条块──富商打上印记的金、银条块──国家制造的铸币货币。
以上我们学习了货币的基本职能。这两种基本职能应该牢牢掌握。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货币的其它三种职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3. 贮藏手段(板书)
什么是贮藏手段
由于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有了货币,就可以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以满足个人物质和精神上的消费需求,所以,人们常把货币作为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用纸币行吗?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
4. 支付手段
(1)“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
(2)支付手段的产生条件
“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货币出现以后,人们购买东西都是用现金支付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赊账买卖,在赊购到期,以货币偿债款时,货币便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还可以用来支付租金、利息、工资和税款等。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可以在缺乏现金的情况下,使商品得以流通,从而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由于有些债务可以互相抵销,不再需要以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这就可以节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时,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也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在存在支付手段的条件下,许多商品生产者以赊账买卖的方式发生了债务关系,例如,甲欠乙的钱,乙欠丙的钱,丙欠丁的钱,如果其中任何一个人因故未能按期偿还债务,那就会影响其他一系列人支付欠款,而由此引起的连环锁,会使许多商品生产者因缺少货币而无法继续生产。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企业之间的“三角债”就是这么产生的。只有通过改革,发展生产,按期清偿债务,才能从“三角债”的连环锁中解脱出来。
5. 世界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的范围越出国界,货币的作用也扩展到世界市场。“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世界货币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作用为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
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
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国际贷款、转移财产、战争赔款等。
一般说来,只有黄金或白银才能作为世界货币,铸币和纸币都是不行的;但是,随着货币的发展,一些国家的纸币也具有某种世界货币的职能,如美元、马克、英镑、法郎、日元等。在国际贸易的购买和销售中的金额,一般都通过银行结算:只有不能抵销的那一部分差额,才需用金、银来支付
货币的五种职能都说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是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正因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是从其它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它才可以成为衡量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能与任何商品相交换,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也因为货币在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有了它就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才能把它当作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将来需要进入流通时,仍可以换得其它一切商品;并能在赊账买卖中成为支付债务的手段;在世界市场具有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商品、劳动产品、物品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所有的物品都是劳动产品 ②所有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③凡劳动产品和物品都是商品 ④凡商品都凝结人类劳动,都是有用的物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④
2. 近年来,一些日本企业率先从多雨的日本接雨水运到阿拉伯国家出售,利润很可观。这一现象说明
a. 日本运往阿拉伯国家的雨水是商品
b. 有些自然物也可以成为商品
c. 日本企业所售出的雨水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d. 商品经济条件下所有劳动产品都可以成为商品
3. 这幅漫画中的“保健口服液”
a. 是劳动产品,因为它具有使用价值
b. 是商品,因为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 不应作为商品出售,不具备相应的使用价值
d. 不能成为商品,因为它不是用于交换的
4. 这幅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只有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才能顺利实现其价值
②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③只要生产合格产品,就能取得企业利润
④产品只要通过交换,就能成为商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5. 为了送别巴金先生,12份巴金先生的亲笔手稿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永远的巴金——巴金生平著述展”上公开展出。著名作家的手稿和他的印刷书籍比,通常是无价之宝,其原因在于
a. 只有手稿才耗费了作者的大量劳动
b. 手稿不能用于交换
c. 手稿不是商品
d. 手稿具有唯一性
药品定价,不仅关系到药品生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是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合理地制定药品价格,既有利于优势企业的发展,又能减轻群众的用药负担。XX年9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据此完成6~7题。
6. 合理的药品价格应该反映
a. 药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b. 药品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利益
c. 国家价格管理部门和群众的意志
d. 药品的价值和供求关系
7. 合理的价格有利于优势企业的发展,是因为价格合理能够
a. 促进公平竞争
b.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c. 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d. 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
“价格大战”愈演愈烈。轿车、彩电、空调、手机等同时进入了“价格大战”。主动挑起“价格大战”的往往是那些生产规模大、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大企业,而中小企业则只能被迫应战。据此完成8~9题。
8. 上述经济现象蕴涵的经济学道理是
a. 大企业不会承受降价销售所造成的损失
b. 大企业对市场价格变化的反应更灵敏
c. 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会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d. 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会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9. 一个企业要有能力主动挑起价格大战,就必须进行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因为提高劳动生产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a. 会使单位产品的成本增加
b. 会使单位产品的价值总量增加
c. 会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会使单位产品劳动时间增加、价值量增大
10. XX年初,42英寸的等离子电视从18 000元降至13 999元,同样降幅的还有厦华和三洋的42英寸等离子。创维、tcl康佳、海尔、sony、松下、日立、东芝等品牌的主流型号等离子样机平均降幅超过10%。lg新款42英寸等离子彩电刚上市就由原来的25 800元降至21 500元。等离子电视价格普遍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a. 新商品往往供不应求,老商品往往供过于求
b. 生产同类商品的厂商之间在市场上竞争激烈
c. 提供新商品的厂商的劳动生产率逐渐提高
d.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逐渐提高
11. 决定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
①商品的价格水平 ②待售商品的数量 ③货币流通速度 ④商品的质量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12. 在我国,人民币之所以能够买各种商品,是因为
a. 人民币是一种一般等价物
b. 人民币是一种货币
c. 人民币能够衡量商品的价值
d. 人民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近年来,河南省邓州市陶营乡卢岗村的农民念活了“白菜经”:一是白菜穿衣卖,让白菜穿上了透明保鲜袋,贴上“丹水牌”无公害蔬菜商标,赢得了消费者。二是白菜保鲜卖,把白菜放入保鲜窖,巧打时间差,等到大白菜上市高峰期过后,价格上涨后再出卖,使村民得了大实惠。据此完成13~14题。
13. 河南省邓州市陶营乡卢岗村的农民让白菜穿上了透明保鲜袋,贴上“丹水牌”无公害蔬菜商标,赢得了消费者,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
b. 必须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c. 必须面向市场生产和经营
d. 必须增加产品的劳动时间
14. 河南省邓州市陶营乡卢岗村的农民“巧打时间差”得到实惠,主要体现了
a. 商品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 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的高低
c. 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d. 劳动时间越长的商品价格越高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目前在上海表露:中国宏观经济表现良好,已经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今后,中国将采取中性的财政政策,有保有控,确保中国经济的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据此完成15~16题。
15. “通货紧缩”通常表现为
①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②企业生产投资不断增加
③企业的利润率不断降低 ④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但也有共同点,即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a. 都会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收入下降等现象
b. 都使商品价格持续下降,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c. 都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
d. 都对经济发展起到刺激作用,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17. 下列选项中,关于增加纸币发行量、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三者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a. 增加纸币发行量,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
b. 增加纸币发行量,会使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c.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会引起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
d. 物价上涨必然导致增加纸币发行量和通货膨胀
18. 对茅台的国酒定位还有一个争议:有人认为国酒应是“平民酒”,有人认为应是“贵族酒”。主张国酒是平民之酒者认为,全国大小白酒企业有3. 8万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走“平民化”路线才能扩大市场份额,保证长远发展。走“平民化”路线才能扩大市场份额,是因为
a. 商品的价格会影响社会需求的变化
b. 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c. 商品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
d.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特有规律
19. 在微波炉日益激烈的竞争面前,海尔集团新近开发了能够蒸饭用的新型微波炉。这种微波炉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虽然价格稍微贵一些,但产品仍然供不应求,厂家也因此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这说明
①价值规律能够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 ②新商品价格往往比旧商品价格高
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④商品的质量决定商品的价格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20. “种玉米,锻炼身体;种大豆,所剩无几;种水稻,赚点大米。”这是前些年种地不赚钱时农民用以自嘲的一句话。但现在随着粮食价格的回升,农民们种地的热情又激发出来了。这说明价值规律
a. 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调节作用
b.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c. 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d. 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目前国内油价大幅度上涨,有国内石油定价机制和生产、进出口垄断的原因,也有美元贬值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由整个世界石油市场持续出现的供求不平衡引起的。据此完成2l~22题。
21. 油价上涨体现的道理是
a. 供求影响价格
b. 价值决定价格
c. 使用价值决定价格
d. 货币体现价格
2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都存在着供求关系与价格的双向制约,这种制约导致的最终结果是
a.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b. 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的分配
c. 使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d. 经济过热,通货膨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23. 商品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求商品品质更优,因为
a. 商品交换的目的在于竞争
b. 竞争是缩短生命周期的必要手段
c. 竞争能促使商品价值提高
d.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4. 要适应激烈的竞争,提高产品的质量,必须做到
a. 生产越来越多的使用价值
b. 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c. 使商品的使用价值越来越大
d. 使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二、非选择题
1. 材料一:
XX年11月15日,发布了XX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如图),福娃系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连在一起读,正好是“北京欢迎你”。无疑,这套吉祥物是符合了“一定要可爱”的要求。“这套吉祥物一定要可爱”强调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要从价值、供求关系角度考虑。
2. 甲认为纸币发行过多,能够引发通货膨胀,因此纸币发行量越少越好;乙认为纸币发行越多,越有利于市场的商品周转,越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你怎么看待上述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劳动产品、物品的关系。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就是说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也一定是有用的物品。②④符合试题的内容。物品不都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用来交换也不能成为商品。①③表述不准确。
答案:d
2.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含义。雨水本身不是商品,但经过人工储存起来,再进行出售就具有了商品的特征和属性。a项最符合题意。b、d两项表述不准确,自然物需要经过加工和交换才能成为商品,劳动产品经过交换才可能成为商品;c项讲的是雨水价格与供求关系的关系,与试题内容没有直接联系。
答案:a
3. c 4. d
解析:在第3题中,“保健口服液…一点不灵”表明不具有使用价值,不能作为商品出售。在第4题中,受到的启示应该是①②,③④都有些绝对化。
5. 解析:作者的手稿和他的印刷书籍都耗费了作者的大量的劳动,因此a表述不恰当,不选。手稿也可以用来交换,如果用于交换,它也是商品,因此b、c不选。d是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选项。
答案:d
6. 解析: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合理的价格既要反映价值又要反映供求关系,因此d是正确选项。a、b、c虽然与价格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但都不能体现题干的要求。
答案:d
7. 解析:价格合理有利于企业间进行正当竞争,体现公平原则,因此a项正确。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先进科技和加强科学管理,因此b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劳动生产率与价格有一定的联系,但价格合理不一定会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因此c不选。价格合理也不能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所以d不选。
答案:a
8. c 9. c
解析:第8题考查主动挑起“价格大战”的往往是规模大、劳动生产率高的大企业的原因。其主要原因在于其劳动生产率高,企业成本低,降价的空间大。a、b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第9题考查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对于降低个别劳动时间的作用。c是正确的选项,a、b、d是错误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10.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品价格、社会劳动生产率、供求关系方面的知识。答案是d。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新上市商品价格通常较高,一段时间后,价格逐渐下降,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逐渐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劳动生产率增高,商品价格下降。供求关系只是影响商品价格,不是根本原因。
答案:d
11. 解析:决定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商品的价格水平、待售商品的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①②③正确,与商品的质量没有直接联系。
答案:a
12.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币的职能问题。人民币属于纸币,之所以能够购买商品,是因为是以国家名义强制使用的,d是正确选项。其他选项不准确,人民币没有价值,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人民币不是商品,不能充当一般等价物,也不能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答案:d
13. c 14. b
解析:在第13题中,白菜穿上了透明保鲜袋,没有污染,适应了市场的需求,c是正确选项。其他选项与试题内容有一定距离。在第14题中。“巧打时间差”,适应市场供求变化,进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b是正确选项。其他选项不准确。
15. c 16. c
解析:第15题. 考查通货紧缩的表现。①③④分别从供给大于需求、企业利润下降、价格降低等方面. 正确地回答了试题内容。②表述错误,应该是企业生产投资不足。第16题考查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共同点,前者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后者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总体上属于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c是正确选项,其他选项不全面。
17. 解析:增加纸币发行量、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三者关系的正确说法是c项。a、b两项不准确,增加纸币发行量不等于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还可能小于和等于。d项过于绝对化。
答案:c
18. 解析:选择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价格影响供求关系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能力。茅台酒走“平民化”道路能够扩大市场占有额表明,在购买力一定的条件下,价格低会吸引消费者,而价格高消费者就会敬而远之。b、c、d三项与试题内容有一定距离。
答案:a
19. 解析:蒸饭用的新型微波炉的问世,是价值规律“刺激作用”产生的结果,也反映了使用价值对于实现商品价值的重要性。①③准确体现了试题的内容;②表述不准确,新商品价格也可能比旧商品价格低;④的观点实质上是使用价值决定商品价格的观点,新型微波炉之所以贵一些,是由于研制和生产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
答案:a
20. 解析:本题以农业产品价格偏低导致农业减产,价格回升导致生产发展,说明价值规律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调节作用。a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1. a 22. c
解析:在第2l题中,整个世界石油市场持续出现的供求不平衡引起的油价上涨,主要体现了a,b的角度不正确,c、d不确切。在第22题中,供求关系和价格的相互制约,使价格始终围绕价值这个中心,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23. d 24. b
解析:在第23题中,商品质量好才能吸引消费者,实现商品的价值,d是正确选项。a、b、c不确切。在第24题中,提高产品质量,必须进行技术创新,b是正确选项,其他选项不符合试题角度。
二、非选择题
1. (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良好的使用价值才能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因此必须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格又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导致价格上下波动。
2. 解析:纸币发行量要遵循货币的发行规律。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多了或者少了,都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
答案:(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2)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其规律支配的。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3)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使商品难以流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甲的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4)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发生通货膨胀。既不利于商品正常流通,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乙的观点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高一政治第一课知识回顾(续)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一课 知识回顾(续)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中,其具体形态是不断变化的,最初是直接用金银条块;为了避免每次交换都要称重量、查成色造成的不便,出现了富商在金银埠上打下印记,作为保证金银的重量、成色的信誉;后来为了突破地区的限制,有利于商品流通,出现了由国家铸造的铸币。那么货币又是怎样由铸币演变成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纸币的呢?纸币的含义、职能和优点是什么?纸币能随便发行吗?纸币发行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呢?接下来我们回顾这部分内容。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一)纸币的产生
纸币产生过程如图示:
金银条块→富商打上印记的金银条块→铸币→纸币
1. 纸币的含义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请注意:纸币必须由国家发行。如果不是本国家发行的,就不是纸币,而是伪造的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国都属于犯罪行为。因为伪造假币的行为不加制裁,会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危及国家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的正常生活。《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禁止运输、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规定:“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以上十万以下的罚金。”
纸币必须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但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
2. 纸币的职能:纸币不具有货币的五种职能。“纸币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由于纸币只是货币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不能直接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的尺度,在现实生活中,纸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起着价值尺度的作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尽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但国家却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涉及货币在市场中的运行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规律支配的。
决定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
假定市场上待售的商品有1000亿元,又假定每1元的货币只流通1次,那么,市场上必须有1000亿元的货币量,如果只有600亿元的货币,就会有400亿的商品不能成交。这1000亿元就是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越高,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多,这说明商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待售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待售商品价格总额,等于待售的各种商品数量与各自的价格水平之乘积的总和(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可见,决定商品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有三个因素:1)待售的商品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的速度。
待售的商品数量
待售的商品数量越大,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多。如,50~60年代,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低,因而所需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品种少、数量少,因而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也少。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品种、数量日益增多,因此,货币的发行量每年都相应增加是正常的。
商品的价格水平
待售的商品价格水平越高,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多。如50~60年代,我国由于多数人的生活主要是解决温饱,因此所需的饮食、服装、家具、日用品的档次低、价格低。进入80~90年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讲营养、穿讲漂亮,冰箱、彩电、家用电器等商品的价格水平大大高于50~60年代,因而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必然会大量增加。
在一定时间内,货币流通的次数多,表示流通速度快;反之,流通的次数少,说明流通的速度慢。假定每1元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4次,那么,要使1000亿元商品成交并不需要1000亿元货币,只要250亿元货币就够了。所以,决定流通中需要货币量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货币流通的速度(单位时间内货币流通的次数)
货币流通的速度
货币流通次数越多,商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少,它们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公式:
商品流通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那么,有权发行纸币的国家应该怎样发行货币呢?我们在经济生活中看到的通货膨胀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通货膨胀: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发行少了,就有可能使一部分商品因缺少流通手段而不能流通;发行多了,又会降低一定面值纸币的购买力,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含义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人民手中的钱不值钱了,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减少了。如果人民的收入没有变化,那么人民的生活水平会出现下降状况,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不能认为只要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因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而使物价上涨,不叫通货膨胀。又如,政策性调价、结构性调价,也不叫通货膨胀。只有因多发行纸币而引起的物价上涨、纸币贬值才叫通货膨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由于投资膨胀、消费膨胀,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国家财力难以承受,多发了钞票,以致造成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给人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三)正确对待货币
货币并不神秘,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任何社会,只要存在货币,货币都具有一般等价物的共性。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货币的作用范围、形式及所反映的生产关系是完全不同的:
对待金钱的不同态度,实质上是个世界观、人生观问题。“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等是不科学的人生观的表现。
正确对待货币,还应该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树立从国情出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建国。
通过商品、货币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商品及其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纸币等方面的知识,那么,我们又怎样认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呢?例如,新上市的西瓜要卖几元钱一斤,而大量上市后则几角钱一斤;冬春大棚里种的菜价格昂贵,夏秋大田里种的菜就便宜得多;每到春节前夕,果蔬鲜品价格要比平时高2~3成,甚至一两倍;为什么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一下子冒出的那么多冰箱、彩电厂家,现在有的已销声匿迹,90年代以来纷纷上马的空调、vcd厂家也会重蹈覆辙吗?如此等等。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支配着商品经济的变化和发展,这就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价值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古今中外,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要想买卖双方都满意而归,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就是买卖公平。所谓买卖公平,就是商品交换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否则,一方占便宜,一方吃亏,商品交换或者不可能进行,或者不可能持久。那么,怎样说明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的商品是等价的呢?
所以,千百年来,隐藏在商品经济背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就是: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正确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应把握它的几层含义?归纳:(1)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等价交换原则。商品交换的比例,要以双方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货币出现以前,在最初的偶然物物交换阶段,因其“偶然”,双方考虑的主要是自己的需要,而把自己多余的产品与对方交换,此时不大在乎是否等价。后来的物物交换,则是等价交换。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只有它们都按照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交换才是公平合理而互利的,否则,一方占便宜,一方吃亏,商品交换就无法长期进行下去。
货币出现以后,等价交换原则要求价格与价值相符,但在现实生活中,商品在市场上出售的价格,有时比价值高,有时比价值低,这种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就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为什么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供求变化会影响价格,使价格上涨或下跌。
供,就是市场上的商品供应量;求,就是消费者需要的商品数量。当市场上某种商品少了,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即供不应求时,买者竞相购买,自然会导致商品的价格高于价值,于是,物价上涨;但市场上某种商品多了,供给超过了需求,即供过于求时,卖者竞相出卖,自然会出现商品的价格低于价值,于是,物价下跌。“可见,供求变化会影响价格,使价格上下波动,引起商品的价格经常与价值不一致。”
市场上价格的这种上涨或下跌会是无止境的吗?价格和供求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价格是不会无限制地上涨或下跌的。原因是:
价格的涨落会影响供求,使供求趋于平衡,从而使商品的价格接近于价值。
商品价值的上涨或下跌,直接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当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时,商品生产者的获利就减少,有些生产条件差的生产者会因亏损而破产;有能力的生产者(资金雄厚)则会减少生产或根据市场转产,什么商品有利可图就生产什么商品,这样,这种本来供过于求的商品就会因一些商品生产者破产、减产、转产而变得供不应求。由于供不应求,会引起价格上涨,商品生产者获利增加,别的商品生产者看到这种商品有利可图,就会改行生产这种商品,从而使生产扩大,这样,就使本来供不应求的商品因生产扩大又变得供过于求。
正因为价格和供求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使价格上涨或下跌;反过来,价格的上涨或下跌,也会影响供求,使供求趋于平衡。所以,价格不会距离价值太远,价格不能无限制地上涨,也不能无限制地下跌,它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为什么在价格波动的曲线当中有一条直线作为轴心贯穿其中?
价格波动的曲线当中,有一条直接作为轴心贯穿其中,是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格终究是由价值决定的,供求关系对价格只能起影响作用(价格在一定幅度内上涨或下跌。)这种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正是价格只能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不能距离价值太远的客观强制力量。例如,在相同条件下,一只玩具船的价格再涨也不会比一艘轮船的价钱高;一袋富强粉的价格再低也不会比一袋麸子便宜。可见: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客观强制力量”
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与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所要求的价格与价值相符矛盾吗?
我们对等价交换原则所要求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应从运动的观点看问题,而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虽然价格时涨、时落,但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因为上涨的部分与下跌的部分是可以互相抵销的。例如,一支钢笔的价值是20元。第一交交易它卖25元/支,第二次卖23元/支,第三次15元/支,第四次17元/支,第五次20元/支,平均起来还是20元[(25+23+17+15+20)/5=20元 ]。这支钢笔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所以,等价交换原则所要求的价格与价值相符是在运动中实现的。
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综合分析)“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始终作为一种趋势,作为一个规律贯彻者。所以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惟一可能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起作用,我们既不能创造它,也不能消灭它,而只能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自觉地利用它。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价值规律的作用
(注:此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它就像一条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人们的经济活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三个:
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是按照各自的打算进行的,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中,尽管如此,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还是保持着大致的平衡;在现代经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生产部门、各企业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有一定的比例,某一部门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多了,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卖不出去,而少了,又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价值规律为什么能自发地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起调节作用。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为什么不会距离价值太远,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对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有什么关系?
价格之所以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因为供求与价格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商品供求关系会影响价格,使价格上涨或下跌;反过来,价格上涨或下跌,也会影响供求,使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时,由于有利可图,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来生产这种商品,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生产部门,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扩大和产品供应的增加。反之,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时,由于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减少或放弃这种商品的生产,从而使某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缩小和产品供应的减少。”
这样,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可在大体上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所以说,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调节者。”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价值规律就像一条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流向,哪里多了(供过于求)它就指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部门流出来;哪里少了(供不应求)它又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向这个部门,从而达到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大体上保持平衡。例如,80年代初,我国冰箱、彩电市场供不应求,价格高,且凭票供应。由于有利可图,一时间,我国冒出了许多冰箱、彩电生产厂家,到90年代,光是引进意大利阿里斯顿生产线的冰箱厂家就有7个。
价值规律能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但这种自发调节也会造成社会的巨大浪费。所以,自发调节有两面性,积极的一面是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使社会生产保持大体平衡的比例;其弊端是,这种调节带来自发性、滞后性,会造成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因而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还是不够的。如何弥补,留待第二课时再讨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根据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请问,这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有何影响?
由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将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和在竞争中的地位产生影响
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因此,某个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因而在交换中就获利较多。这样就会刺激商品生产者努力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获得额外收益,是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商品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则是其外在压力。这种情况,必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这也就是说,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一切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在竞争中站住脚,都竞相改进技术、设备,改善经营管理,以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其结果,势必带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在新形势下,那些有条件、有能力的生产者或企业又千方百计改进技术、设备和管理,以降低个别劳动消耗,获得更多利益,因而推动了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了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可见,价值规律是推动生产力由低向高发展的内在动力。书中电解铝和电子计算机排版印刷技术的出现,都正说明了是价值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怎样达到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呢?
对于以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商品生产者来说,主要是靠改进工具、提高工艺。对现代企业来说,则主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工艺和新材料,也就是说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者的素质。总之,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归根结底是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关键是抓好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刺激了商品生产者争先恐后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但是不是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有条件、有能力改进技术、设备及管理呢?竞争的结果是什么呢?
价值规律的第三个作用是第二个作用发展的结果。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来交换的,因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各不相同,生产条件好的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获利较多,能够不断扩大生产,更新设备,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在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就会因优取胜;生产条件差,经营管理水平低的生产者,无力改善生产条件,处境更加不利,在竞争中就会遭到失败,以致被淘汰。
我国当前许多企业破产,职工下岗,是否也是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呢?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要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价值规律就起作用。由于社会主义也是商品经济,因而价值规律也会客观存在,并发生作用。我们应正确地认识到生产中淘汰一些长期亏损的企业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是有利的。首先,可以减少国家对亏损企业的补贴。这是从货币形态角度讲的;从物质形态上讲,就是减少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的浪费。这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有些企业长期亏损,并不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善,而是因为这种商品供过于求,因此产品长期滞销。这些企业被别的行业兼并后,实质上是一次产业结构调整。第三,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被淘汰的一些企业,往往是一些产品质次价高的企业。这些企业被淘汰了,从全社会角度讲,就是减少了劣质产品,这样将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产品质量。第四,有利于激励其它企业。优胜劣汰造成的企业破产,对其它企业无疑是一种鞭策,促使它们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因此,我们不能从传统观念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不能只从被淘汰企业职工的一时困难角度考虑问题。当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破产企业及职工要有妥善的安置措施和保障措施,以保证职工最基本的生活,保证社会的稳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 商品生产者想方设法提高产品质量,更新产品品种,这种做法的最终目的是
a. 为了消费者的需要
b. 为实现商品的价值
c. 取得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
d. 适应追逐市场变化的需要
2. 小张在某超市购物,选购了18元零7分钱的商品。当时她身上恰好有7张1分的纸币,于是在付账时就递给收银员20元人民币和7 张1分的人民币纸币。不料,收银员怎么也不肯收这7分纸币,双方还发生争执。最后在小张的坚持下,收银员还是收下了这7分纸币。这是因为,1分纸币与其他人民币同样
a. 是商品流通的产物
b. 用来衡量商品的价值
c. 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d. 有法律强制通行力
3. 在计算机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日本东芝、索尼等名牌依然昂贵。有人由此得出结论:商品的价格是由质量决定的。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 否定了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b. 否定了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c. 否定了使用价值决定价格
d. 否定了劳动生产率影响价格
4. 商品是
a. 劳动制造的产品
b.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c. 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d. 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
5. 商品的价值是
a.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b. 凝结在商品中的交换价值
c. 凝结在商品中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d. 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6.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
a. 生产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b. 生产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
c. 生产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d. 生产单位商品的价值总量越小
7. 货币的本质是
a. 特殊等价物 b. 一般等价物
c. 一种商品 d. 固定的等价物
8. 货币之所以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 货币是商品 b.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c. 货币有使用价值 d. 货币有价值
9. 体现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 把货币当作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b. 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c. 用来清偿债务或付给工资等
d. 货币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10. 通货膨胀是
a. 供大于求,商品价格下降
b.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c. 纸币升值,物价下降
d. 供小于求,商品价格上涨
11. 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1 000亿元,而且待售商品的价值都得到实现,如果发行纸币5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两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a. 0.5元货币的购买力 b. 1元货币的购买力
c. 2元货币的购买力 d. 4元货币的购买力
12. 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这次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 支付手段 b. 流通手段 c. 价值尺度 d. 贮藏手段
13. 供求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商品的
a. 价值,价值决定价格
b. 生产,生产的扩大或缩小
c. 价格,使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d. 交换,使商品不是等价交换
14. 图示体现的经济常识观点主要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
一价值
a.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 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c. 价格由商品的价值决定
d. 商品价格影响供求关系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价格由市场形成,但是商品的价格不会无限制地上涨和无限制地下跌。这是因为
a. 价格无限制地上涨或下跌是违背价值规律的
b. 价格无限制地上涨或下跌会引发生产和生活的混乱
c. 价格无限制地上涨或下跌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
d. 价格和供求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16. 价值规律之所以能够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
a.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b.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生产商品的数量
d. 商品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二、非选择题:
1. 材料一:
材料二:全国有27个省(市)生产汽车. 17个省生产轿车,23个省已经建成轿车生产线;有123家整车生产厂家,年产量超过50万辆的只有2家,年产量不足1万辆的95家。我国轿车的生产能力已经超出了轿车的需求量,将会造成汽车的大量库存。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
(2)针对我国汽车生产的现状,结合国际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你给政府和企业开拓市场提几点建设性建议。
2. 什么是商品?商品两个基本属性的关系是怎样的?商品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怎样?
3. 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具有哪五大职能?
4. 什么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解析: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不是为了个人消费,而是为了赚钱,取得价值。b是正确选项,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 解析: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因此d是正确选项。纸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但这不是构成题干要求的原因,因此a不选。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不是商品,因此,b、c与题干不符,不选。
答案: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3. 解析:选择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商品价格决定因素方面的知识。商品价格是由质量决定的,实质上是认为使用价值决定价格,而使用价值是千差万别的,是无法比较的。优质商品之所以比同类商品价格高,主要是因为在同等条件下使用了更多的劳动时间。题中的观点否定了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没有否定a、d两项。
答案:b
4. b 5. a 6. b 7. b 8. d 9. d
10. b 11. b 12. b 13. c 14. a 15. d
16. b
二、非选择题:
1. 解析:本题以我国汽车发展的状况为背景材料,考查价值规律、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内容。试题内容首先肯定了我国汽车工业方面的发展,同时又要看到汽车工业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让学生参与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1)材料一说明我国汽车生产迅速发展。材料二说明我国汽车投资急剧扩张,轿车需求量和生产能力的矛盾加剧。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落后,企业规模太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严重。
(2)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引导汽车产业的投资,促进我国汽车工业进一步健康发展。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支持、扶持有规模效益的大企业。激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发展民族汽车品牌。企业要遵循价值规律,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汽车。
2.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4.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是指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高一政治第一课内容同步测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4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自人类出现才产生了国家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③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④阶级性是其根本属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表明
a.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b.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c.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d.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是
a.广大人民群众 b.工人阶级
c.工农联盟 d.全体劳动者与爱国者的联盟
4.在我国,民主的主体包括
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社会主义劳动者 ②社会主义建设者
③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④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XX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等许多与人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XX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10部法律和有关决定,其中《居民身份证法》、《行政许可法》等,处处体现了为
民、便民、利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精神。上述材料表明
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b.我国的人民民主有制度保障
c.我国的人民民主有法律保障 d.我国开始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
6.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这表明
a.民主具有广泛性 b.民主具有真实性
c.民主具有社会性 d.民主具有阶级性
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着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统一责任。下列选项中直接体现这种关系的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a.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着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双重任务
b.对人民实行民主才能有效地对敌人实行专政,对敌人实行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
c.对少数人实行专政,对多数人实行民主
d.民主与专政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8.我国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是因为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其中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它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b.这表明了我国的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c.这是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自由权利
d.这是公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和标志
10.“公民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行使自己的集会、游行、示威权利,这是对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限制。”这种观点
①认为公民应无拘无束地行使政治自由权利 ②认为法律和自由是统一的
③主张公民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权利 ④割裂了自由和法律的关系,因而是错误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11.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当地的“民主恳谈会”是基层政府就重大政策和建设规划等问题征询群众意见的新举措,已成为基层政府联系当地群众的新形式。在这种场合,群众行使的政治权利是
a.选举权利 b.集会自由 c.监督权 d.行政申诉权
12.我国公民在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同时,还必须履行以下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法律和法规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中国古代有“刑不上大夫”,现在都出现了“刑不上人才”的情况。这告诫我们:在现实生活中
a.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要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任何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d.履行义务是行使权利的基础和前提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是因为
①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③损害了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利益也必然损害自己的利益
④自由是相对的,要受到法律的制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15.作为中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b.民主选举,民主管理
c.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d.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
a.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位
b.把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放在首位
c.把坚持依法治国放在首位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7.我国宪法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这主要说明
a.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
b.任何公民都可以参加政治生活
c.在我国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d.任何国家权利和义务都是统一的
18.近年来,许多地区和部门在推行政务公开的活动中,创造了“两公开一监督”、“执行公示”、请公民评议等一些较好的办法。这些做法
a.表明政府部门在贯彻依法治国的原则
b.表明政府在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c.说明国家性质决定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式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和官僚作风
19.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这有助于中学生
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放眼世界风云,紧扣时代脉搏,开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眼界
③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观念,关心国家大事,自觉地服从和维护国家利益
④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增强主人翁应有的政治责任感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0.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参与政治生活就应该
①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②学习政治知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③通过多种方式,贵在实践 ④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共3个题,60分)
21.北京市制定各项政府规章时,广泛征求民意,搞“开门立法”,成效显著
结合材料回答:北京市为什么要搞“开门立法”?(18分)
22.XX年1月10日,某超市保安人员甲怀疑顾客乙偷窃商场内的商品而报告了公安派出所,并强行拘禁和搜查了乙。乙提出抗议,保安称这是他应尽的义务,乙感觉受到了侮辱,大打出手,砸坏了商场的柜台和一部分商品。(21分)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甲与乙的行为
23.有人认为,政治与我无关,参不参与政治生活无所谓。(21分)
(1)谈谈你对政治观点的认识。(13分)
(2)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8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a 5.c 6.d 7.b 8.c 9.d 10.d 11.c 12.c 13.a 14.b 15.a 16.d 17.c 18. b 19. d 20.a
二、非选择题
21(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6分);我国的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它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6分)。
(2)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立法的透明度,使立法更好地体现民意,也有利于发扬人民民主,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6分)
22.(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因此,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7分)
(2)材料中,保安人员甲报告公安派出所的行为是履行其职责,是在行使其合法权利。但拘禁和搜查乙,则侵犯了公民乙的人身自由权利,应受到法律的制裁(7分)。
(3)任何公民都是权利与义务的主体,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权利和自由。顾客乙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时,其行为损害了公共财产,未尽到保护国家、集体财产的义务,也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乙应当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合法权利,而不应采取违法行为(7分)。
23.(1)①政治生活的内容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果每个人都对政治生活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受害的必然是全体人民的利益(6分)。②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存在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政治生活状况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因此,此人的观点是错误的(7分)。
(2)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③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④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8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zhengzhijiaoan/30354.html
-
【8.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案】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学案详细阅读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7 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学习要求】1.了解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了解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民族关系。3.理解 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学习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
-
3.1消费及其类型ppt|3.1消费及其类型详细阅读
3 1 消费及其类型★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及其含义;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2、理解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几种消费类型的区别;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含义3、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
-
【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PPT】第二课第一框 影响价格的因素(必修1政治新学案)详细阅读
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日常生活中影响商品价格的常见的、具体的因素;这些具体因素影响商品价格的途径或渠道;商品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价值规律的基本...
-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试题及答案]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期中复习资料详细阅读
期中备考复习 经济生活第一二单元 1 写出本单元主干知识体系 2 围绕主干知识背诵价格: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消费: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的反作用,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消费类型生产:(1)原因 (2)经济制度 (3)企...
-
[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答案解析]教材解析:必修2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详细阅读
【课程目标】§4 12 知道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确认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4 13 评述国家之间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学习目标】1.知道当代国际社会主要由主权国家...
-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九课_必修1第九课《税收及其种类》详细阅读
全章概述税收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了解税收和税法,认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有助于我们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本课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国家税收方面的知识,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财政,认识个人在社会分配中的地位。本课分为2个框题1 税收及其种类2 依法...
-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国家财政》教案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学,明确财政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参与经济生活、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认同我国目前实行的财政政策,增强主人翁意识。 2.能力目标(1)通过...
-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设计】学校:临清二中 学科:政治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政治教案: 第九课 9 1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一、教材分析《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九课第一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当今时代的主题,理解和平和发展的主要障碍和解决措施。二、教学目...
-
税收极其种类教案|税收及其种类教案详细阅读
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2、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
-
【公司的经营理念怎么写】公司的经营详细阅读
【导学案】政治学案: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第一框《公司的经营》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基本分类;公司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自然人和法人的区别;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含义和特点;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企业兼并、联合、破产的含义。2、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