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征文】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高一政治教案 2015-05-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政治教案】

一、 课标与教学要求:
(1)课程标准:
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识记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后果,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联系的观点,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健康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认识经济建设,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 教材梳理:

                
(1)知识结构:     基本内涵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   协调发展
促进           可持续发展
小康
社会
经济
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经济持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续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2)知识要点:
1、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坚持                ,树立              、              、
                    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              的全面发展。
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               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        、        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           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           发展、统筹          发展、统筹         发展、统筹             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              。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        的和谐,实现       和        、             、
          相协调。
5、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进一步优化           ,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走               道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123456
6、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             带动              ,以           促进                ,走出一条             高、           好、          低、      少、
               新型工业化路子。
(3)、解难释疑:
(一)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1、树立科学发展观
(1)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应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推进。
2、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容
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三、 问题探究:
1、 教材p103张家港材料。

2、 入世后,我国传统行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某市率先改造纺织行业,投资建起了纺织制版中心,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电脑模拟用于新产品开发,新产品上市从过去需要20多天缩短为3天,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在高污染的造纸、钢铁、化工等行业引进了先进的治污设备,治理污染的能力扩大和提高。同时,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促进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 该市的发展出现了什么特点?是怎样体现的?
该市走上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该市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技术改进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形成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相结合的模式;该市引进先进设备,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该市引进先进的治污设备,加强治污减少污染,坚持了科学发展观。
(2) 这样做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有利于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四、联系实际:
1.根据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结合目前我国工业的现状,说明大力振兴工业中的支柱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将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起来加以把握。123456
2.材料一:XX年7月发生在四川的猪链球菌病毒感染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材料二:据统计,在中国gdp连续多年平均保持了8%高位增长的同时,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gdp损失高达6%,这些问题每年夺去了20万人的宝贵生命,尤其是去年遭遇的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所带来的灾难,人们记忆犹新。痛定思痛,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正在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预防应急处理体系。

五、能力拓展:
(一)单项选择:
1、党的xx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对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理解正确的是(    )
①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③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④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XX年5月7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实施名牌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是(    )
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b、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
c、以市场化促进工业化           d、以工业化拉动市场化
3、“非典”疫情过后,国家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对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国家正在致力于(    )
a、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4、连续多年保持gdp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深圳今后将不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而钭更多地重视经济发展中资源消耗、社会公平及人的发展等问题,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研究和制定新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工作已被列为市委、市政府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这意味着(    )
a、gdp已不再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b、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
c、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d、物质财富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根据我国工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总结西方国家工业化道路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思路。回答5-6题。
5、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是          (       )
a、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b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c、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d、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6、XX年时,我国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之比为31:69,城市化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这表明     (   )123456
(1)我国城乡结构不合理,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
(2)我国必须加大农转非力度,增加非农人口数量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非常迫切和必要
(4)积极发展小城镇是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a、(1)  b、(1)(2)(3)(4) c、(1)(4) d、(1)(2)(3)
7、“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温总理以清代郑板桥的诗句,比喻自己担任总理后的心境。他坦承:“作为中国的总理,每念及我们还有3000万的农民同胞还没有解决温饱......我忧心如焚,我寝食难安."总理心怀天下,让人敬佩.这主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   (  )
a.坚持全面发展              b.坚持可持续发展
c.坚持协调发展              d.坚持以人为本
8•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这一重大任务的是
    ①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②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③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④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不定项选择:
1.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为此需要                ( )
a.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b.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c.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据此回答2-3题.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            (   )
a.多建"数字城市""信息港""硅谷"
b.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c.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d.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3.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下列属于统筹区域发展具体措施的是                       (    )
a.人才强国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4.黑龙江广袤的黑土地上正在经历又一次历史性巨变.从2001年到2010年,这里将有3000万亩耕地和荒山重新变成忙满林海,而这恰好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昔日"北大荒"上开垦出的3000万亩耕地相吻合.这一历史巨变                       (    )
a.有利于该地区的持续发展      b.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c.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   d.不利于当地的粮食生产
三、问答题: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占全国80%以上人口的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缓慢,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项目          地区 东部 西部
 广东 上海 贵州 西藏
gdp(亿元) 10556 4950 1082 138123456
人均收入(元) 13562 37304 2865 5302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如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答案:(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3)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城镇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4)坚持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辨析题:
工业信息化程度越高,经济效益就越好。
⑴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有利于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效益。
⑵但提高经济效益,还必须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同时生产的产品必须面向市场,适销对路。
⑶因此题中的观点是不准确的。

五、材料分析题:本题满分15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材料一: 我国人均占有资源及预计资源短缺情况
 煤炭 原油 电力 天然气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60% 10% / 5%
XX年短缺 8000万吨 1.4亿吨(进口) 2500万千瓦时 80—100亿立方米
注:据估计到2020年,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中,我国有9种严重短缺,有10种短缺。所谓短缺,是指资源的外贸依存度(即依赖进口)在40—70%之间,超过70%以上为严重短缺。
材料二:我国资源利用情况
能源综合利用率 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 矿产资源
回收率 单位产值
能耗 机动车油耗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比发达国家低10%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
材料三:在今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中,中国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位居133位。评价指出:低产值、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将造成国家未富而资源、环境先衰。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经济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 (6分)
(1)材料共同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6分)
(2)①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利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限制和淘汰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
④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123456
⑤企业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自觉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考生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言之有理,均可得分。每答出一点可以得3分,本问最高得分不得超过9分。)

六、综合探究题:
材料一  中国与其他国家单位gdp能源消耗比较表
国家 中国 日本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英国 美国
能源消耗 1 1/11.5 1/7.7 1/7.7 1/5.6 1/5.3 1/3.3
材料二   中国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之比
45种主要矿产资源 耕地 水 森林
不足1/2 1/3 1/4 1/5
注:今后若干年内,我们面临着保持经济增长和能源资源不足的矛盾。
材料三 中共xx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上述材料,探究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原因和意义,并从国家、企业和公民个人角度,为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能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
     ②材料二反映了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小,经济发展面临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
(2) 原因:
①从我国的国情看,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小;从我国使用能源的技术上看,能源利用率较低;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看,能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②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③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建议:
①国家要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对能源生产与利用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企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③公民要树立科学消费观,做到厉行节约,科学消费。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zhengzhijiaoan/30200.html

  • 【8.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案】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学案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7 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学习要求】1.了解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了解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民族关系。3.理解 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学习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3.1消费及其类型ppt|3.1消费及其类型

    3 1 消费及其类型★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及其含义;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2、理解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几种消费类型的区别;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含义3、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PPT】第二课第一框 影响价格的因素(必修1政治新学案)

    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日常生活中影响商品价格的常见的、具体的因素;这些具体因素影响商品价格的途径或渠道;商品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价值规律的基本...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试题及答案]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期中复习资料

    期中备考复习 经济生活第一二单元 1 写出本单元主干知识体系 2 围绕主干知识背诵价格: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消费: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的反作用,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消费类型生产:(1)原因 (2)经济制度 (3)企...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答案解析]教材解析:必修2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课程目标】§4 12 知道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确认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4 13 评述国家之间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学习目标】1.知道当代国际社会主要由主权国家...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九课_必修1第九课《税收及其种类》

    全章概述税收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了解税收和税法,认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有助于我们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本课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国家税收方面的知识,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财政,认识个人在社会分配中的地位。本课分为2个框题1 税收及其种类2 依法...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国家财政》教案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学,明确财政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参与经济生活、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认同我国目前实行的财政政策,增强主人翁意识。 2.能力目标(1)通过...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学校:临清二中 学科:政治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政治教案: 第九课 9 1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一、教材分析《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九课第一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当今时代的主题,理解和平和发展的主要障碍和解决措施。二、教学目...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税收极其种类教案|税收及其种类教案

    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2、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公司的经营理念怎么写】公司的经营

    【导学案】政治学案: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第一框《公司的经营》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基本分类;公司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自然人和法人的区别;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含义和特点;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企业兼并、联合、破产的含义。2、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