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_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2015-05-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
1、知识方面:①识记:对立、统一的含义。②理解:矛盾的概念。③运用:运用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道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成功与失败,先进与落后,奉献与索取,民主与法制,纪律与自由,个人与社会等辩证关系。
 2、能力方面:⑴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因为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也是人们进行辩证思维时必须遵循的根本规律。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3、觉悟方面:通过学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原理,使学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
【教学重点】:矛盾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立和统一不可分割。
【教学方法】:采用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即先从具体事例入手,通过分析,概括出矛盾概念,然后运用矛盾概念去分析一些具体的事例。举例中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整个教学以讲读为主,辅以讨论、谈话等方法。
【时间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
第三课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板书)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板书)
看P86第1段,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即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各以其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同样,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相互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
从教材引用的老子和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观点都包含了事物一分为二的合理思想。也就是说它们具有这样的共同点——任何事物都有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统一。
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1.矛盾的含义: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板书)
那么,我们怎样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呢?
2.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板书)
⑴对立: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板书)
如书中所举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同化与异化;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物理现象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人民内部的不同意见……都是对立的具体表现。
设问:那么这些对立的具体表现形式能否等同于哲学上所讲的“斗争”?如果不能,那么这两者是何关系?请同学们再举一些例子
⑵统一: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板书)
设问:统一的两种情形是什么?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板书)
请同学们看P88漫画《他敢剪吗》,在图中,甲、乙二人的上与下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结论是“不敢剪”。剪断绳子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方(乙),另一方(甲)也就不存在了。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再如:没有作用力就无所谓反作用力,没有化合就无所谓分解,没有遗传就无所谓变异,没有胖就无所谓瘦,没有进攻就无所谓防守,没有战争就无所谓和平,没有苦就无所谓乐,没有穷就无所谓富……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板书)
P88“议一议”:“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你如何来理解这段话呢?①天下事、人之为学有没有难易的分别? ②难和易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①天下事、人之为学都有难易之分,这正是它们对立的一面;②难和易相互依存,共处于天下事、人之为学之中,难易转化的条件关键在去“为”、去“学”,只有立志去“为”、去“学”,才能化难为易。
引进负数,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所谓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提示:汗水指的是什么?凡人和天才之间的转化条件又是什么?
这些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在理解“统一”的含义时,要注意:
第一,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 “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依存。
如中美之间就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美国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同时呢,美国也需要中国这个潜在的大市场。这种依存的条件是什么?——就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离开这一条件谈依存是荒谬的。
第二, 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虚幻的,因而需要一定的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就不能实现转化。
⑶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板书)
①统一离不开对立。第一,“依存”离不开对立。比如,上不会依存于大或小,因为上与大或小并不对立。可见,依存只是对立面之间的依存。第二,“转化”离不开对立。同理,只有上下之间的转化,绝无上与大或小的转化。
②对立也离不开统一。
论:“要自由就不能有纪律,讲纪律就没有自由”
这一观点扩大了自由与纪律的对立,否认了自由与纪律的统一。殊不知,离开纪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没有纪律约束的自由,只能是一盘散沙。反过来,只有纪律,否定自由,集体也会失去活力,影响个性的发展。总之,也就是说,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无论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⑷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板书)
看P89第4段,在学校内部,存在着教与学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学校与附近的企事来单位、街道或村镇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区别,又紧密相联的关系。
⑸不能把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板书)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辩证矛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韩非子》中有一寓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矛盾之说也。”请问:寓言中所说的“矛盾”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韩非子》寓言中“矛盾之说也”,指的就是逻辑矛盾,但作为兵器的矛和盾,也确实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小结】:
请看知识结构。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概念——矛盾,即对立统一。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 方法论意义:
 1,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要善于在统一中注意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2,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课堂练习】:
1、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A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失败是成功之母
③塞翁失马                  ④刻舟求剑  
⑤夜郎自大,目中无人⑥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A ① ② ③ ⑥               B ① ② ④ ⑥
C ② ③ ④ ⑥               D ③ ④ ⑤ ⑥
2、当前,一些同学推崇“地球村”“世界公民”,以做“世界公民”为荣,看不到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差别。待他们出国后,才切身感受到世界上没有世界公民。产生这种错误认识从辩证法上看是因为(  )
A、人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实践决定认识
C、事物是发展的
D、忽视了统一中的对立
【作业 】:
1.中国加入WTO后在给中国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将给中国的一些产业和企业带来严峻挑战。外国商品和服务业的大量涌入,可能会对中国的农业、信息产业、金融业、服务业等国内市场造成冲击。上述论断蕴涵的哲理是(     b   )
A.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B.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有条件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着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矛盾双方根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据此回答2~3题:
2.下列说法中,符合材料观点的是c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失败是成功之母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下列关于矛盾双方转化的理解,正确的是a
A.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B.转化无时不在、无时不有
C.转化是具体的、任意的
D.转化即意味着事物向前发展
4、分析说明题:
有关媒体曾发表短评强调,“十一”长假,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遗憾、不足、差距、矛盾,但首先还应承认,放长假于国于民都是大好事。好事不一定完美,发现了美中不足,同样也是好事,今后可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短评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
(2)这一观点在上述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

教学反馈:
(1)上述短评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矛盾的含义------
矛盾的对立指------矛盾的统一指------
(2)十一长假------体现了存在着对立的两个方面;“好事不一定完美”,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发现了美中不足,同样也是好事”,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zhengzhijiaoan/30060.html

  • 【8.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案】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学案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7 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学习要求】1.了解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了解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民族关系。3.理解 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学习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3.1消费及其类型ppt|3.1消费及其类型

    3 1 消费及其类型★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及其含义;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2、理解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几种消费类型的区别;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含义3、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PPT】第二课第一框 影响价格的因素(必修1政治新学案)

    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日常生活中影响商品价格的常见的、具体的因素;这些具体因素影响商品价格的途径或渠道;商品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价值规律的基本...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试题及答案]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期中复习资料

    期中备考复习 经济生活第一二单元 1 写出本单元主干知识体系 2 围绕主干知识背诵价格: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消费: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的反作用,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消费类型生产:(1)原因 (2)经济制度 (3)企...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答案解析]教材解析:必修2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课程目标】§4 12 知道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确认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4 13 评述国家之间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学习目标】1.知道当代国际社会主要由主权国家...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九课_必修1第九课《税收及其种类》

    全章概述税收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了解税收和税法,认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有助于我们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本课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国家税收方面的知识,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财政,认识个人在社会分配中的地位。本课分为2个框题1 税收及其种类2 依法...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国家财政》教案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学,明确财政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参与经济生活、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认同我国目前实行的财政政策,增强主人翁意识。 2.能力目标(1)通过...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学校:临清二中 学科:政治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政治教案: 第九课 9 1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一、教材分析《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九课第一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当今时代的主题,理解和平和发展的主要障碍和解决措施。二、教学目...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税收极其种类教案|税收及其种类教案

    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2、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 【公司的经营理念怎么写】公司的经营

    【导学案】政治学案: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第一框《公司的经营》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基本分类;公司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自然人和法人的区别;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含义和特点;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企业兼并、联合、破产的含义。2、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

    发布于:2015-06-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