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与压强教案]压力和压强教案示例之二

高一物理教案 2015-03-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物理教案】

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教研室(410300)王信初

一、新课引入

观察实验仪器:三脚铁钉小桌、200克砝码、蒙上白纸的硬纸盒各一个。

演示 先将小桌的桌面放在开口蒙有白纸的硬纸盒上,再压上200克砝码,纸不会被压破;而将小桌翻过来让桌腿(铁钉做)立在白纸上,再压上同一砝码时,纸即咔喳一下被压破。

激疑

教师:为什么两个实验的效果不一样?(略停,学生不能回答。)

再激疑

老师: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一支铅笔,两手指同时用同样大小的力压铅笔两端,两手指感觉(即效果)是否一样?请同学们谈谈体会。

学生:不一样!顶着笔尖的手指感到痛(效果明显)。老师:要准确回答上述实验遇到的问题,就得学习第五章压力和压强。

板书课题:压力和压强

二、课内自读

用幻灯投影自读要求并注意分别给予各层次学生自读指导。

自读要求

1、记住压力、压强的定义、单位、方向。

2、记住压强公式P=F/S

了解公式中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压强单位的读法和帕斯卡的规定。

三、课内探索:

探讨题

1、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做:用手指压文具盒盖或手掌肌肉,你会看到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个现象?

2、什么叫压力?

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板书: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然后老师强调压力概念中“垂直”、“表面”等关键词的含义。让学生记住并理解压力这个物理概念。示出幻灯片三,引导学生探索。

探索题

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将一铁块平放在面粉上,移去铁块,观察到什么现象?再重叠平放两块铁块,观察两次效果有什么不同?由此你认为压力产生的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如将同一块金属先平放再竖放,你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两种放法铁块对面粉的压力是否相同?你由此认为压力产生的效果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独自或二人一组按灯片三的要求动手实验,教师巡视观察,并重点点拔实验中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思考实验现象,提示、归纳。

板书实验结论: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有关系。

四、引导释义

我们究竟如何(定量)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呢?挂出小黑板并向学生提供下列数据:

铁块重:0.49牛顿

平放受力面积:4cm2

竖放受力面积:2cm2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填写上表,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每平方厘米所受压力的数据和压力效果比较,可知: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就越大。故此,可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的大小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

板书压强:物理学上把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计算:P117比较图10—4中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图10—5中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引导计算:略。

(板书)计算公式:


单位:F(牛);S(米2);P(牛/米2)

说明:“牛/米2”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帕斯卡,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的科学家帕斯卡而特定的。

五、应用举例

提问:一位农村小孩放学后在田间拾稻穗时,不慎陷入泥坑,无力自拔,处境危急。假如你此时正好路过,你该怎么办呢?

同学们经过热烈讨论,运用压强知识提出各种可行抢救措施后,教师小结:同学们既机智又勇敢,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抢救了这位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小孩。可见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六、反馈检测

压力、压强达标检测 A卷

一、填空

1、重力为10牛顿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力为______牛顿,方向______。

2、物体______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某人每只脚所穿鞋的底面积为2分米2,他步行和站立时,地面的受力面积分别是______分米2和______分米2。

4、由P=F/S可知,增大压强的方法有______。

5、甲物体受到的压强比乙物体受到的压强大,则甲物体受到的压力一定比乙物体受到的压力大吗?

6、池塘水结了一层冰,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强为2×104帕斯卡,问体重为500牛顿,每只脚跟冰接触面积为2分米2的人能在冰上步行吗?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wulijiaoan/27769.html

  •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视频|“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学习计算变力做功的思想方法。  3.理解弹力的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  4.知道弹性势能具有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仿照重力势能表达式的得出方法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中这种类比迁移的研究方法。...

    发布于:2015-03-22

    详细阅读
  • 【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5.1追寻守恒量教案

    一、学习任务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物理学中,能量并不是由功定义的。能量的概念是在人类追寻“运动中的守恒量是什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能量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中十分重要的关系,从中学开始加强学生对守恒关系的认识是有益的,因为它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根据这种认识,所...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公式|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匀速圆周运动中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3、掌握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用运动和力的关系分析分题 2、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牛顿第三定律的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2.牛顿第三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在这一节课中要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并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曲线运动》

    一、设计思想  在旧教材中,《曲线运动》关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教学,通常通过演示圆周运动的小球离心现象,演示砂轮火星痕迹实验,采取告知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为该位置的切线方向,由于轨迹是瞬间性,实验有效性差。在新教材中,通过曲线轨道实验演示曲线运动的方向,再告知速度方向是曲线的切...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_5.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新课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 年 月 日 课 题 §5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课 型 新授课(2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1.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设计|§1.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 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第11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ed,并且能够推导出这个关系式。2、会用关系式u=ed进行有关的计算。3、理解电势与场强无直接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推导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atp教学设计新课标】5.2功教学设计(新课标)

    教具: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一)引入新课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二)教学过程设计  1、功的概念  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表格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 王文梅【教学目的】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动势的存在;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概括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有关的因素,从而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使学生体会在发现和认识物理规律中物理实验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通过本节课的...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牛顿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第三课时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 3.知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知道物理中的一种研究问...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