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强化练|2020届高考政治专题复习教案4

高三政治教案 2015-01-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专题四学案(新人教选修3)

专题四、民主集中制: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学案
主要知识提要:
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识记:一个必然、一个地位、一个标志)
2、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
(重点:含义、三个表现、一对关系、两种倾向、三点注意)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                        (重点:四点优越性)
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本专题的重点)
第一框题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
(1)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中国人民终于认识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必须彻底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的            ,建立新型的
              的政治制度,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这一伟大变革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                     身上。
(2)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的实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               
制度。
(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建立新型国家政权发挥了重大作用,会议通过的《                                 》具有临时          的地位,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4)195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         ,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          基础。1234
(5)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
(6)我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适合我国的国情,是历史的       ,是人民的                 。
第二框题   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
一、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归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理解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国家权力,集中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重要的表现。行使最高立法权,意味着它把人民的意志变成法律,国家依法办事,从而在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最高决定权,意味着它使国家大事按人民意志决定,国家权力按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行使。行使最高任免权和监督权,意味着它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同时又监督这些机关按自己制定的法律和所作的决定行事,从而保证人民的意志在国家管理中得以实现。在我国,民主有许多形式和途径,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从根本上保证和实现人民管理国家权利的制度。确保国家权力协调高效运行的民主集中制
(2)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内容来看,你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有何根本区别?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和司法机关,各司其职,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项权力。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含义解读:01、主体:               ;02、代表的产生方式:                  ;
03、组成机关的性质:             ;04、行使权力的方式:                   ;
05、行使权限——①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②产生行政和司法机关(各司其职,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项权力)
知识归纳: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政的国家性质。(基本内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各种具体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       形式和重要途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             载体。1234
二、确保国家权力协调高效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的作用
01、民主集中制的含义:遵循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
02、实行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区别于任何资本主义国家         的鲜明特点。
03、民主集中制确保国家权力协调高效的表现:
①从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来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一方面,各级人民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       ,选民或选举单位有权      自己选举出的代表;另一方面,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    行使国家权力。
②从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来看。人民代表大会不只是立法机关,而是国家权力机关。一方面,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      ,对它     、受它   ;另一方面,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其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分工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③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来看: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来看,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一方面,各级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政府、法院、检察院都是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机关,它们的根本目标相同,只是分工、职责不同。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既是一种制约,也是一种支持和促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可以使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工作以人大为依靠,获得强有力的支持,又可以把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工作置于人大的有效监督之下,防止权力滥用,避免重大失误。国家权力机关对其他国家机关这种既制约又支持的关系,能够保证国家权力合理配置和有效运行。
三、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1、民主集中制的优越性:
0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为每个中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         
的方式。02、实行这种制度,能够造成既有     又有     ,既有      又有      ,既有         又有            ,既各尽其能又各得其所,那样一种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2、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注意的三个问题:
01、、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①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②集中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和保障。
02、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①只讲集中,不讲民主,是官僚主义的集中;②只讲民主,不讲集中,必然导致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
03、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1234
①如何做: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每个公民,既要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又要按照“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办事
②意义: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每个公民,既要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又要按照“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办事,增强纪律性,维护中央权威和全国法律、政令的统一。
练习:
1.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为老百姓说话”成为许多代表恪守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大会收到的各项议案中,“关注民生”成为最大的特点。有关“三农”、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成为代表议论的焦点。
根据材料请回答:
(1)       人大代表为什么要“为老百姓说话”?
(2)人大代表应该怎样“为老百姓说话”?
2.材料一、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共2985名。其中,工人农民代表551名,知识分子代表631名,解放军代表268名。这三类代表共1450人,占代表总数的48.5%。
材料二、近年来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议案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涉及的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些议案分别交由有关国家机关负责办理。
材料三、每年的全国人大会议都要审议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以及其他报告和议案。
(1)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什么政治现象?
(2)根据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答案:
1、(1)人民代表是人民选举产生的,应当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国家权力:他们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一致,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因此,人民代表应该“为老百姓说话”。
(2)第一,认真履行义务。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第二,正确行使职权。在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发言、表决、提出议案,向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询等,反映民意。
2、(1)材料一说明,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民代表来自人民。材料二说明,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提案权,代表素质不断提高。材料三说明,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第一,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享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表现在: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820.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