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腰椎横突怎么治】第三节 认识世界的两条路线 第一框 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

高三政治教案 2015-01-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第一课    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

第三节   认识世界的两条路线

第一框   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明白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了解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及具体表现形式,具备一定分辨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观点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上网搜索、教师讲解然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及具体观点,学生运用已学的科学知识证明唯物主义观点是正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反对封建迷信的观点。

二、课前准备

1、课前收集反映不同时期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不同表现形式的观点与代表人物等资料

2、网上查阅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思考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有没有问过自己这样一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儿来?

【学生议论回答】略。这就是一个关于自己的本原的问题。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这就如同我们思考王子为什么要用玫瑰花送给公主一样。哲学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

【引导】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千百年来,其争论甚多。其中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它贯穿于全部哲学问题并规定着解决全部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这个问题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哪一个是第一性的?我们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两大派——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板书】一、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

1、唯物主义。凡是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的,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就是唯物主义。

    2、表现形式: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万物非神造 世界物质统一性

                                     带有直观性、猜测性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坚持世界的物质性 不能联系、发展看问

       现代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继承世界物质性原理 辩证看问题

3、唯心主义。凡是认为世界本原是意识的,即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就是唯心主义。

4、表现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   物质世界由人的意识所决定

                 客观唯心主义   物质世界由“神”的意志决定

5、两种不同的认识路线。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从唯心主义观点出发,从意识、精神出发的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操作平台活动】追求精神的满足的,是唯心主义者;追求物质享受的,是唯物主义者吗?1234567

【学生回答】略

【问题】那么,为什么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就是正确的认识路线呢?

【板书】二、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就是正确的认识路线

【学生活动】学生用科学知识以及科学发现证明唯物主义观点的正确性。

【运用】例: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总结前人经验提出了植物构造学说。植物构造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一切植物有机体都是由细胞发展出来的。他在《论植物发生》中写道:“最近我已经知道低等植物全由一个细胞组成,而高等植物是有许多细胞组成。”1839年,动物学家施旺进一步建立了关于整个生物界的细胞理论,他以大量的材料证明,不论动物或植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组成的。从此,“机体产生、成长和构造的秘密被揭开了;从前不可理解的奇迹,现在已经表现为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依据一切多细胞的机体本质上所共同的规律进行的。”因此,这个学说的建立,动摇了唯心主义的自然观。

  1842年,有四个国家的十多个人几乎同时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实验与方法总结提出了能量守恒与转化的概念。能量守恒与相互转化定律的发现,用物理学方法补充证明了笛卡尔等人从哲学上提出的运动不灭原理,证明了物质运动的客观性,证明了物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这就彻底粉碎了各式各样的唯心主义创世说的谬论。等等。

【教师讲解】总之,自然科学的各种发现都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揭示着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所固有的辩证法,突破并粉碎了唯心主义对人类思想的禁锢与束缚,证明了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正确性。马克思与恩格斯概括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最新材料,继承了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全面阐明了宇宙的客观发展法则,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因而它是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

【板书】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教师总结】作为辩证唯物主义,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又辩证地说明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这使它与旧唯物主义有本质的区别。作为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而且承认社会历史的客观性,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不仅科学地解释了世界,解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观;更重要的还在于科学地指出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法论。

【板书】四、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事例说明】日本著名的物理学家坂田昌一,在20世纪50年代最早提出基本粒子可分的“坂田模型”。坂田专门写过一本题为《马克思现代科学方法的源泉》的书。他说:“联系思想史来看,现代科学或者更明确地说现代科学思想方法,并不是产生在我们20世纪,而是发源于19世纪早期马克思所创立的思想与方法。”“现代自然科学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前进。” 坂田昌一之所以能提出“坂田模型”,与他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分不开的。

【讨论归纳】

1、自觉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与封建迷信;

2、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我国国情之上,既要看到意识的反作用,更应看到物质具有决定作用,两者不能等量齐观;1234567

3、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有认真精神;

4、正确地估量和对待自己。

【问题】有同学提出,为什么一些著名的科学家没有学习过辩证唯物主义,也能取得重大科学成就?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科学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反而比我国的一些科学家大?

【归纳总结】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巨大推动作用不容怀疑。其次,科学的发展水平还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实验手段先进与否、经费、科技资料是否充分等等物质条件,如果我们单纯只从一个方面来判断衡量,没有物质生产条件,单凭哲学思想就能发展自然科学,不是又陷入到唯心主义的泥沼之中了么?

【操作平台活动】由此,让我们再次回到书本,联系操作平台所提问题大科学家牛顿最后陷入唯心主义泥沼的教训,给我们什么启示?(凭自发的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与自觉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指导科学研究结果不同,发人深省)

高考范题练习】

选择:1、恩格斯说:“每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这说明         ( b )

a、哲学作为一种思辨活动,与社会生活无涉

b、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

c、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d、哲学理论要创新就必须抛开已有的思想材料

2、现实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                                                      ( a )

①自觉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不动摇

③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

④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 )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4、下列说法具有无神论意义的是                                  ( c )1234567

①子不语怪、力、神         ②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④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a、①             b、①②          c、①④          d、②③④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1、注意学生资料收集的多样性。

2、本课学习中概念其实是较多的,注意突出重点,不必贪多求全,否则反而使学生望而生畏,挫伤学生积极性。

五、教学设计说明:

我们在本框教学中主要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入手,说明这两个概念,然后,我们再提出问题为什么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是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科学知识自己体会、证明唯物主义观点的正确性,达到二期课改注重学生感悟、体验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强调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同学们讨论得出结论如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同时,我们还尝试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在课堂结尾处提出并加以解决。整堂课我们不仅有理论介绍,更有许多实践活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知道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懂得两条不同的思想路线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动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在查阅相关资料、搜集相关事例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懂得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念,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行为习惯。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ppt。

学生准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搜集相关事例,对材料进行筛选。

三、教学过程:

漫画导入:

【教师】:甲与乙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学生】(略)

【教师】:要正确理解这张漫画我们先回顾上节课的基本知识点。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教师】:我们学习了这些哲学基本理论知识,懂得了世界是本来就存在的客观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以上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观点。

漫画中哪一位是唯物主义观点呢?另一位就是哲学的另一大派别——唯心主义。根据什么将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大派别呢?认识这两种派别的根本分歧有什么重要意义,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板书)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板书)

引用恩格斯的话:“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主要内容:

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即世界的本原问题。

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存在是否可以被思维所认识的问题。1234567

(2)为什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

因为它不仅是所有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物质和意识究竟哪个是本原,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一方面的回答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由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它们才成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2、划分唯物主义思想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板书)

存在和思维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学生活动一: 请同学们区分下列唯物主义思想和唯心主义思想的观点。 
  (1)"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唯物)
  (2) "心外无物";(唯心)
  (3) "物是观念的集合"。(唯心)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唯物)
  (5) "存在即被感知";(唯心)

【同学】谈区分的依据(略)
   【教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世界的本质是意识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决定物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是意识的反映

 

【学生】活动二:请同学介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发展和观点

学生甲: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三个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

(3)辨证唯物主义:物质是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学生乙:唯心主义哲学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意识看作是人的头脑固有的,是主观自生的。 

(2)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说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教师】:

  

  

代    表

观       点

总体观点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基础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荀子、王充、范缜、王夫之

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于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

费尔巴哈

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等同于哲学物质概念,缺乏辩证法思想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总体观点

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形    式

主观唯心主义

王守仁、贝克莱等

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创造的

客观唯心主义

一切宗教、黑格尔

世界是由某种神灵或某种不可捉摸的理念创造的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板书)

【教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形成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认识路线。1234567

【学生】:“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即从客观实际出发的认识路线”

——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从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即从意识、精神出发的认识路线”

——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二、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板书)

【教师】:给出四个材料,分小组讨论分别是怎样的认识路线的表现。

事例一:《疑人偷斧》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头。他疑心是邻家的儿子偷的,就很注意他,总觉得他走路、说话等动作态度无处不象是一个偷他斧头的人。不久,老头儿在他自己上山砍柴的山谷里找到了斧头。他再留心邻家儿子的动作态度,就没有一处象是偷斧头的人了。

事例二:《瘟疫带来的商机》

   1875年某日,美国一家肉类食品公司的老板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墨西哥发生了畜瘟疫。他想如果墨西哥真的发生了瘟疫,必然会很快传到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洲和得克萨斯洲,而这两个州是美国肉类食品供应地,政府必然会禁止这两个地方的肉类食品外运。于是这位老板立即派自己的私人医生到墨西哥实地调查。发现真的发生了,而且非常严重。

这位老板立即从这两个地方购买了大量的生猪和牛肉,并火速运往美国东部。几天后,瘟进入美国,政府下令禁止这两个地方的肉类食品外运,美国肉类食品供不应求,这家公司获利9000万美元。

事例三:《愚人集乳》   

    曾有一人,因为举办宴会要用很多牛奶。他想:如果我每天挤牛奶,要用很多的器具来装,而且可能日久后变质。最好的方法是把牛奶留在牛肚子里,到宴会时再挤出。这个人为想出这个好主意而得意。因此他不再挤奶,也不允许小牛去吸奶。一月以后,宴会已到,他牵出奶牛来招待客人。但怎么挤也挤不出一滴牛奶。

事例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陕西省某市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目前尚未完全摆脱贫困,有些村民连吃水难、行路难的问题都没解决。然而这里的一些乡村干部却热衷于建广场、立雕塑、修花坛,花巨资打造新农村示范村。还有的乡村为了应付领导参观修“遮羞墙”、建“仿古门”,甚至毁良田、挖果园来建新村。

【学生】活动三  学生讨论、交流(略)

   【教师】 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该有认真精神。但有的人往往用自己的成见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是要不得的。

[简要分析]:这位老板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了符合客观实际的计划,从而获利。

【教师】愚人错在不懂得牛的生理特征,不懂得奶牛产奶的规律,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是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因此没有把事情做好。

【教师】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建广场、立雕塑、修花坛,打造新农村示范村本是改善民生的好事,但前提必须立足地方发展实际,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这个村连吃水难、行路难的问题都没解决,大搞形象工程既不和时宜,又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课堂小结】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人们的活动中表现为客观实际和主观认识的关系。而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说到底都是在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既然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那么,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1234567

    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主观因素讲,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能否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无论是对我们的工作生活还是国家的发展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

【课堂练习】

单选题: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它的根本观点是(  )

a、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b、认为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c、认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承认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3、我国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符合下列哲理(  )

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      b、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d、物质具有可知性

4、农民要增收,根本途径是靠面向市场,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一观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从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出发      b、从专家学者的意愿出发

c、从实际出发                    d、从主观出发

5、鲁人身善织履(用布或麻织成的鞋子),妻善织缟(白色的绢),而欲徙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光脚走路);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岂可得乎?”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  )

a、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

b、有良好的愿望再加上坚定的意志,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c、劝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事物反展的方向

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

1、学习训练

(1)仔细阅读教材第40页的“操作平台”的栏目,简要回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

2、学习评价

1.课外搜集资料作为活动要求,按10分满分计,根据各小组资料搜集的认真程度给与相应的分值,按一定的百分比记入平时成绩。

2.在课堂交流中发言踊跃,质量上乘的同学给予加分,以兹鼓励。

五、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进而使学生懂得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做到自觉地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从学习本课来说,最重要的是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这是本课的重点。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741.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