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二)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 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提高学生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言行和损坏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言行的辨别能力和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法律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录像、听歌曲、列举事例等方法讲述维护国家统一义务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以及维护各民族团结的具体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依法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国家向每个公民提出的爱国主义的具体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情感、高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维护国家统一包括的三方面内容。

教学难点 
关于台湾问题,是本框的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提问: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享有哪些重要权利?

归纳: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各项政治自由和批评建议权。

我国宪法在规定了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应该享有的各项政治权利的同时,还明确规定了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必须履行的各项政治义务。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必须履行的各项政治义务。

讲授新课

第十四课 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保卫祖国安全的义务(板书)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板书)

(一)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板书)

1.公民要依法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板书)

请学生们讨论:“公民要依法维护国家统一”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在此,可以请同学们参考观看“香港回归”光盘、中国地图等资料。

教师归纳:同学们讲得很好,宪法规定的公民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是指公民有责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作斗争。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维护国家主权不被侵犯(板书)

(2)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板书)

(3)维护国家政权的统一(板书)

这时,教师可以就香港的历史及回归前后的相关情况向同学们提问,加深对维护国家主权不被侵犯的理解。

还可以就我国领土的面积,我国领土的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地理位置进行提问,加深同学们对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的理解。

也可以就维护国家政权统一的问题,向同学们提问一下——目前,我们在这方面还存在什么遗憾?从世界范围讲,关于“维护我国政权的统一”的问题,还时常出现哪些不和谐音符?

——由此加深对“维护国家政权统一”义务含义的理解,特别是引出“台湾问题”。

关于台湾问题,教师可以课前向学生们布置探究问题——搜集关于台湾的历史、地理资料,近年来两岸人民及我国政府为了及早实现两岸三通、尽早实现台湾的统一,所进行的各种努力的资料。课上让学生们将相关资料进行讲解、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归纳和引申,强调: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职责。我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积极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此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看教材上的两幅图进行讲解,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今年春节实现的两岸间接直航”的资料。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活动,来突破本框的这一难点。

2.公民依法履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板书)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于这部分内容,教师也可以课前布置探究活动——搜集、整理有关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土特产品、神话传说及在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各少数民族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等资料,课上进行汇报展示,使学生在整个的探究活动中,加深对各少数民族的了解,从而加深学生们对“公民依法履行全国各民族团结义务的重要意义”的理解。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公民依法履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的含义——每个公民都有责任维护各民族间的平等、团结和互助关系,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为了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在本班、本年级或本校范围内进行一个小调查——少数民族学生有多少人?都有哪些少数民族?他们都有哪些不同的风俗习惯?他们希望得到那些尊重与帮助?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加深对课本上知识的理解,并且明确一个道理就是——一定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最后,教师可以就西藏、新疆的极少数分裂分子与国外反动势力相勾结,妄图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进行简单介绍,从正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明确指出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是我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

最后,明确指出:

(二)破坏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要负法律责任(板书)

适当让学生举一些案例或者举一、两个案例即可。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409.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