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2019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2-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笔记本学习计划二十四

一、字音天天读(注意加黑字的注音)

觊觎 jìyú 龃龉 jǔyǔ 囹圄 língyǔ 魍魉 wǎngliǎng 纨绔 wánkù 鳜鱼 guì 耄耋 màodié 饕餮 tāotiè

痤疮 cuóchuāng  踟躇 chíchú 倥偬 kǒnɡzǒnɡ  倥侗kōngdòng 彳亍 chìchù  谄媚 chǎnmèi

女红 nǚgōng 古同“工” 佝偻 gōulóu 蓓蕾 bèilěi   蹀躞 diéxiè 迤逦 yǐlǐ 狡黠 xiá 猥亵 wěixiè

委蛇 wēiyí  蟾蜍 chánchú  迷惘 wǎnɡ  趔趄 lièqie 窥觑 kuīqù 肄业 yì叱咤 chìzhà纶巾 guān

徜徉 chánɡyánɡ 也作倘佯 绸缪 chóumóu咄嗟 duōjiē 罹难 lín 龌龊 wòchuò 促狭 cùxiá皈依 guī

旮旯 gālá  戛然 jiá  参差 cēncī  鳏夫 guān  皴裂 cūnliè 妊娠 rènshēn老鸨 bǎo东莞 guǎn

孑孓 jiéjué 逡巡 qūn  趑趄 zīqiè 斡旋 wò 弹劾 hé 旌旗 jīng沟壑 hè 媾和 jgòu菁华 jīng

毓婷 yùtíng 拈花 niān 旖旎 yǐnǐ  褴褛 lánlǚ  执拗 zhíniù 匍匐 púfú  暴殄 tiǎn拥趸 dǔn

氤氲 yīnyūn 整饬 chì  踽踽 jǔjǔ  弑君 shì  舐犊 shìdú  澹台 tán 复姓  单于 chán 尉迟 yù

噱头 xué  劓刑 yìxíng木讷 nè 薄荷 bòhe  耆宿 qísù 确凿 záo 枣核 zǎohé 念hú时通常后加儿化音。 给予 jǐyǔ  说客 shuì  腌臜 āzā 呷茶 xiāchá 呷作动词,义为小口饮。呷作象声词时念作gā。

龟裂 皲裂jūn 涮羊肉 shuàn 轮廓 kuò 胴体 dòng  龋齿 qǔ  胳臂 bei  隽秀 jùn  巷道 hàng

力能扛鼎gāng  呱呱坠地 gū  椎心泣血 chuí  风流倜傥 tǎng  舐犊情深 shì  瞠目结舌 chēng

大笔如椽 chuán   纵横捭阖 bǎi  犯而不校 jiào  奴颜婢膝 bì xī  惩前毖后 chéng

供不应求 gōng yìng  囫囵吞枣 hú lún  丢三落四 là 落枕 lào 量入为出 liàng  估量  打量 liáng

蒙头转向 mēng蒙头盖脸 méng 宁死不屈 nìng  大腹便便 pián  前仆后继 pū 奴仆 风尘仆仆 pú

牵强附会 qiǎng   翘首远望 qiáo  倾盆大雨 qīng  提纲挈领 qiè  通衢大道 qú 面面相觑 qù

潸然泪下 shān  退避三舍 shè  为虎作伥 wèi chāng  徇私舞弊xùn  长吁短叹 xū 向隅而泣 yú

寓情于景 yù   断瓦残垣 yuán   年逾古稀 yú    柳荫匝地 zā   啧啧称赞 zé 博闻强识 zhì

穿着打扮 zhuó  弄巧成拙 zhuō   刀耕火种 zhòng  近在咫尺 zhǐ  日臻完善 zhēn 动辄得咎 zhé

二、字形天天记

 常见八字成语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12345678910111213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疑则勿用,用则勿疑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往者不谏,来者可追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12345678910111213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三、词语天天识

        《论语》中的成语

1、【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示例】在封建社会的教条之下束缚久了的人,最怕的是“~,不忠不义”的罪名。(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示例】“他真是一个~的小人。”(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示例】老师讲的这些话,~,就是让我们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

4、【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5、【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示例】小小三岛之国,如此欺辱我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三章)

7、【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示例】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唐•韩愈《与崔群书》)

〖附注〗孔子在美善关系问题上提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看法。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这里孔子首次将美与善区别开来,看到了美与善的矛盾性。他认为,美不同于善。因为从善的观点看是完满的东西,从美的观点却可能是不完满的。美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尽善”并不等于“尽美”。但是孔子又认为,美同善相比,善是更根本的。美虽然能给人以感官的愉快,但美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即具有善的内涵,才有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他主张既要“尽美”,也要“尽善”,美与善要实现完满的统一。孔子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文与道、华与实、情与理等问题讨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示例】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12345678910111213

9、【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示例】

10、【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1、【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西汉•戴圣《礼记•表记》:“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示例】他绝对自信他不是~的软背脊的人儿。(茅盾《创造》三)

12、【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示例】 “陈教授~从容不迫地说:……”(杨沫《青春之歌》)【近义词】 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反义词】野调无腔、出言不逊

13、【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示例】知足下追踵古人,见贤思齐。(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

14、【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4回:“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的效验。”【近义词】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反义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15、【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出处】《诗经•小雅•小旻(mín)》:“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示例】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故事〗《论语•述而》记载,“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对颜渊说:“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隐藏起来。能做到这样的,只有我和你。”好胜心强的子路连忙问:“老师,您统率三军将和谁在一起?”孔子说:“赤手空拳打虎,蹚水过河,死都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在一起的,我只和凡遇事谨慎,善于谋划而又能办成事的人在一起。”)

16、【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示例】

17、【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示例】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12345678910111213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出处】:《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示例】职早就打算一个主意,想去回藩台去,又因为是“~”,这种事搁在心上已有多年了。(《晚清文学丛钞•中国现在记》第六回)

19、【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出处】《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示例】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20、【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1、【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出处】《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示例】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脆而不坚……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金玉其表、虚有其表、败絮其中【反义词】表里如一【典故】《左传•文公五年》记载,春秋时,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到魏国去,回来路过宁邑,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姓赢,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十分钦佩,悄悄对妻子说:“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多少年来,随时留心,都没找到一个合意的。今天我看阳处父这个人不错,我决心跟他去了。” 店主得到阳处父的同意,离别妻子,跟着他走了。一路上,阳处父同店主东拉西扯,不知谈些什么。店主一边走,一边听。刚刚走出宁邑县境,店主改变了主意,和阳处父分手了。店主的妻子见丈夫突然折回,心中不明,问道。 “你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个人,怎么不服他去呢?你不是决心很大吗?家里的事你尽管放心好了。” “我看到他长得一表人才,以为他可以信赖,谁知听了他的言论却感到非常讨厌。我怕跟他一去,没有得到教育,反倒遭受祸害,所以打消了原来的主意。”店主说。这阳处父,在店主的心目中,就是个“华而不实”的人。所以,店主毅然地离开了他。

22、【后生可畏】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示例】苏曼殊《惨世界》第十回:“你们青春年少,正是~之时,还望努力自重才好。”【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称赞年轻人【近义词】少年老成【反义词】少不更事、乳臭未干

2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出处】《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示例】“割不正不食”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规矩,但“~”的条令却有些稀奇。(鲁迅《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 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12345678910111213

24、【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示例】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听其翻阅,则书非书也,不怒不威而引人~之明师也。【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称颂人【近义词】登峰造极、当行出色、炉火纯青【反义词】浅尝辄止、一窍不通、一无所知、初出茅庐

25、【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示例】朱自清《诵读教学》:“前者歪曲了白话文,后者也歪曲了白话文,所谓~。【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强调言行恰如其分【近义词】不为已甚【反义词】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2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示例】同一不知,在卑人则毫无忿怼,在郡主则视若寇仇,恐亦非~之恕道也。(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四十回)【解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论语》《颜渊篇》主要讲述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示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27、【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示例】敝人向来最赞成一切牺牲,也最乐于“~”,况且我们是同志,我当然应该给你想一个完全的办法。(鲁迅《华盖集•牺牲谟》)【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指赞助别人成事【近义词】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反义词】成人之恶、掠人之美12345678910111213

28、【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示例】我没有~的能力。【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29、【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示例】

30、【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示例】唐•刘禹钖《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宋•许顗《许彦周诗话》:元礼首议太真、国忠辈,近乎~,宜得此语。

31、【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示例】

32、【欲速不达】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33、【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行动要坚决。【出处】《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34、【言过其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示例】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35、【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示例】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共产党~,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以直报怨、以礼相待、以德报德【反义词】忘恩负义、无情无义

36、【怨天尤人】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示例】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章:“成天泡在个人情绪里头,唉声叹气,~。”【用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

37、【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出处】《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示例】刘征泰《苏步青》:据谷超豪等人回忆,凡遇应当参加的讨论会,苏先生向来是风雨无阻,几十年间~。【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宾语;含褒义【近义词】始终如一、有始有终、善始善终【反义词】虎头蛇尾、有始无终12345678910111213

3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出处】《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示例】“~”。今既一无所有,纵使大禹重生,亦当束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

3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示例】

40、【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示例】人家骂小弟鱼肉乡愚,这句话仔细想来,在小弟却是~。(《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该做就做【近义词】义不容辞、理所当然【反义词】推三阻四、临阵脱逃

41、【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示例】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朱自清《经典常谈•诸子第十》)

42、【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出处】《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示例】不照这么办法,恐~,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民国演义》第八十回)【近义词】同室操戈、萧墙之祸、尺布斗粟〔比喻兄弟不和。〖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引民间歌:“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容。〕【反义词】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43、【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出处】《论语•季氏》: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示例】公子杨干,乃悼公之同母弟,年方一十九岁,新拜中军戎御之职,~,未经战阵。(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

44、【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示例】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的窘态。(叶圣陶《英文教授》)【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近义词】外强中干、虚有其表【反义词】表里如一、名副其实

45、【道听途说】道:道路;途:路途。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示例】方之《内奸》:“我要对党对同志负责,即使严赤、杨曙是内奸,我也该对他们负责,不能把~都写上。【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近义词】小道消息、捕风捉影、海外奇谈、齐东野语〔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出处〗《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反义词】言之有据、有根有据、言之凿凿12345678910111213

文言词语识记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        2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于是,就,才)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却,竟然)  4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只,仅仅)
  5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就是)

6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表意外,竟然)

  1少间,帘内掷一纸出(里面,跟“外”相对)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内部,常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
  3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内心) 4家有一堂二内(内室)
  5距关毋内诸侯(通“纳”,接纳) 6内狼于囊(通“纳”,放进)
  8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交纳)
 期
  1失期,法皆斩(日期,期限)        2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希望)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年),月)4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约定,约会)

四、诗歌意象识记
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孤雁:思乡 思亲  孤独 —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 — 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 —  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鹧鸪鸟:旅途艰险  离愁别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传说鹧鸪飞必向南,绝不北往,鸣声悲切,似乎在说“行不得也哥哥”,其啼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唯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中,鹧鸪的鸣叫,触动了旅人羁旅的愁怀;;“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湘妃竹已经让思妇思情满肠,振翅而飞的鹧鸪更加重了她的愁绪,这里它代表着离愁伤感;“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鹧鸪充当着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预示着伤感和没落,李白笔下前朝旧事纵然风光,如今却已成明日黄花,只能透过鹧鸪声声抒发那份感伤与凄凉;“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愁”是愁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闻鹧鸪”,表示要像鹧鸪“但南不北”那样投奔南宋,留在南方,决不在北方向金人屈膝,坚定了自己的报国志向,表达了报国之路的艰难和壮志难酬的悲愤。12345678910111213

梧桐:凄凉  凄苦悲伤

古语常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说得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芭蕉:孤独忧愁  离情别绪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寒蝉: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蝉:高洁

注意寒蝉和蝉表意之差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的“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

猿猴:哀伤凄厉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杜鹃鸟(杜宇、布谷、子规)

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归家之情。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秦观的词里,借杜鹃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笔下起句中点明时令,在萧瑟悲凉气氛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表现环境之凄凉,“而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比喻忠贞12345678910111213

流水

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这些诗歌都写出了不同内容的愁绪。

因水的柔和清冷,还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江水可表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等多义。

寒鸦:衰亡、凄楚、哀婉

辛弃疾《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雍陶《蝉》:“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愁苦类:舟、湖、长亭、灞陵(桥)、镜、灯(烛、蜡、炬)、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等。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的凄凉悲伤孤独惆怅之情。

杜甫《夔州歌》:“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心若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白居易《照镜》:“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六、诗文天天背——

山居秋暝 

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渲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寂的终南山刚下了一场雨后,秋天的黄昏时候降临了。

明亮的月光在松树间照耀,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流淌。

竹林里传来喧闹声是洗衣的女子回来了,水上的荷叶摇动是打鱼的渔民下船了。

任凭春天的芳香花草消逝,我自己还是可以居留在这里。

登    高

杜甫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旅 夜 书 怀

杜 甫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

拂岸的微风,摇曳的细草,高高的桅杆,孤独的夜和飘泊的客舟。

低垂的星辰衬托出原野的广阔,跳动的月影伴随着江上的波涛向东奔流。

难道是真的文章给我带来了名声,还是年老多病才使我的官职终归罢休!12345678910111213

一生奔波到底是个什么形象呢?你看,那宽广的天地间有一只飘摇的沙鸥。

登 岳 阳 楼

杜 甫

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七、时文天天见——

又见“瘦肉精”,无良商家的道德血液靠啥催生

                                   何 勇

河南因瘦肉精事件处置15名公职人员
  今年全国两会前,xx总理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曾说“商家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但在食品领域,一些企业,有的甚至是知名企业、龙头企业,身上显然缺失了道德的血液,比如已经倒掉、消失在公众视野中的“三鹿”。今年的央视“3• 15”晚会上,曝出一个爆炸性的消息:河南不少养殖户在养猪时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瘦肉精”,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吃了“瘦肉精”饲料的“健美猪”,竟然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突破多个监管关口,一路杀向南京等大城市,甚至杀进“双汇”这个全国最大的肉制品生产企业,最终走上百姓餐桌。
  对猪的尿检形同虚设、出省界给钱就放行……暂且不论当地畜牧、动物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失职与渎职,为什么养猪那么多年,企业已经做到如此规模仍然没有产生出道德的血液?为何流淌着的仍然是逐利的血液?
  这些年,虽然各级政府花了大气力去整治,但食品、药品领域,问题还是层出不穷,食品安全成为群众意见集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不断降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以为,和人一样,企业也存在着自律与他律的问题。可以说,道德的血液、企业百年基业的追求都是自律层面的;而健全的法治体系、社会监督是他律。企业、经营者会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资本的基本特性,决定了自律的自我束缚永远小于外界他律的桎梏。
  其实,西方发达国家在食品、消费品等领域,早期也曾面临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后来,通过完善法制,用健全严厉的法律来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食品领域的安全事件、消费领域的侵害消费者情况大大减少。
  法制利剑是逼迫企业产生道德血液最好的催化剂,而过低的违法犯罪成本,则会稀释一些企业本来就浓度不高的道德血液。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认为,现有的惩罚力度与犯罪的严重程度不相匹配。来自12个省(区、市)的439名代表共同提出了《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法〉,以严刑峻法惩治食品、药品领域严重犯罪的议案》。
  马克思曾说,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这个道理对任何经营者都一样。以“瘦肉精”为例,在养猪这个环节,养猪者付出不到100元,购买瘦肉精,就可以获利几千元。道德的血液,不会从天而降。我们应当依靠法制利剑催生道德血液!期待食品领域的法制利刃早日亮剑。12345678910111213

我们感同身受

叶小文

日本惨烈大地震,沿岸惊天大海啸,福岛恐怖核危机,连日来各种报道铺天盖地连篇累牍,骇人听闻让人揪心!

此时此刻,一衣带水的中国,上至总书记总理,下至普通百姓,都在第一时间表达了守望相助之情。要说的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就是3月14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对中外记者所说的,“我们感同身受”。

我们心情沉痛,感同身受。截至日本警察厅17日最新统计,到当地时间当天18时止,因日本9.0级大地震而遇难的确切人数(按收容遗体计算)为5457人,接到的失踪者报告人数为9508人,两者合计14965人。看着这些每天都在增长的数字,谨向遇难的日本人民表示深切哀悼,向全体日本人民表示诚挚慰问。我们要向那些骤然逝去的生命致哀,将那些深陷黑暗的生命照亮,为尚在灾难中的日本人民积蓄生的力量!

我们如临其境,感同身受。自11日强震发生以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险情不断。目前,该核电站的6个机组当中,已有4个发生爆炸,3号机组的安全壳破损,核污染正在弥漫。福岛会否成为日版切尔诺贝利?核危机绷紧全球神经!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我们欣慰地看到,核电站还有最后50名工人,在冒死为3号机组加注冷却海水。17日上午日本自卫队两架直升机开始对3号机组注水作业,现场能看到有白色烟雾升起。尽管投注的水能否倾倒到目标反应堆上,尽管这样做究竟能否管用,尚不得而知,我们向那些为避免日本陷入更大核灾难而“孤注一掷”、以死相拼的人们致敬!

我们心心相印,感同身受。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和人民对中国灾区提供的救援帮助和救援物资。现在,中国政府和人民毫不犹豫地向日本灾区伸出援助之手,救援队赶过去了,大批救援物资过去了,两万吨汽油、柴油又源源不断地运过去了。总理宣布,我们将根据日本的需要,继续提供必要的帮助。透过中国在本次救援日本的行动,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大国气概和中国人的宽广胸怀。中华民族历来相信,“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左传》)

我们砥砺良知,感同身受。中国的教授们呼吁:“中日民族有XX多年交往之谊,惟近代殖民主义战争创痛巨深,今天,虽然历史遗留问题不时造成国家间政治的摩擦,但克服民族心智成长过程中的宿命困难,需要相互砥砺良知和仁爱。我们两国一直有草根国民、知识分子、企业家、政治家在努力。”

感同身受,是中国人善良的本性。中国的老百姓大都喜欢千手观音。他们说,人家有难,我们要一千次地伸手助人;我们有难,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我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

感同身受,是以生命的名义尊重生命。正如台湾青年歌手林宥嘉所唱:“有谁流过眼泪,请说;有谁没有哭过,请说;你怎么能挨过?如果那个是我,可能比你更失落。我想说,每个人都差不多,不一样的血肉之躯在痛苦快乐面前,我们都是平起平坐。全世界的脉搏,像你像我;让我们用心抚摸,是你是我……”

1234567891011121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5091.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