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教案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课题:<窗>
设计理念:设计时,主要抓住抓住小说情节、人物与环境三方面,根据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 力, 通过师生讨论,让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情感.
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读小说的能力; 2方法目标:学会分析小说
品味小说的语言,体会小说的情感;3 情感目标:让学生领悟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学会分析小说,领悟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XX年高考作文,陕西有个考生写了一首诗歌,在网上炒得很火,同学们知道吗?
学生回答,老师加以补充.
高考作文明确规定,不容许写诗歌,可他写了;明确规定不少于1000字,可他只写了209字;然而这首诗却被评为满分。他也因此改变了中国考试的历史——把高考作文不容许写诗歌,送进了坟墓。 创新,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石,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他的这首诗的题目是——《打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 可我要问的是:打开窗帘,阳光真的只有一种颜色吗?我以为:在有的人眼里,打开窗帘,他的内心不仅阳光灿烂,而且还能把光明播撒到别人的心灵;而在有的人眼里,却永远只能面对一堵光秃秃的墙。正如北岛的一句名诗“卑鄙——” (学生回答)
很好。下面我们共同走进澳大利亚著名作家泰格特的《窗》,一起见证人性的光辉与暗淡!
(师板书:窗)
二、读课文
提前请同学们预习课文
1.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
板书:1、概括——情节 2、对比——性格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投影: 1、文中写了哪两个人?
2、你认为教参对情节的概括,是以哪个人为角度概括的?有何不妥?
3、请从另一个人的角度重新概括,并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
三、重点字词分析
“阴”“栩”“鸟瞰”和“俯瞰”
明确:“鸟瞰”是“从上往下整体的看”,而“俯瞰”只能表示“从上往下看”
四、分析文章情节
请同学们思考导读题三分钟。再分组讨论
老师指导:把这两个人简称为近窗和远窗的人
1.提问:你认为教参的概括是从哪个人的角度概括的?
(投影:教参概括 1、两人关系融洽;2、从享受到困扰3、见死不救4、一堵光秃秃的墙)
让学生修改教参,自行概括。注意角度
2.提问:如果在“近窗的人”概括中,也加上一条“见到一堵光秃秃的墙”,怎么理解这种概括?
3.提问:说说作者不用“近窗的人”角度行文的理由。
(明确:“悬念”正是小小说艺术上的灵魂)
此处是一连串的追问,逐步加深理解
五、分析人物
在把握情节的基础上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同学们看导读题4—6小题,先思考,后交流。
1.提问: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近窗人的精神
(明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如:白求恩
2.提问:细节描写的好处
明确:小小说的第二大特点:先蓄势,然后再陡转
3.重点:提问:不靠窗的病人病情为何加重?
明确:小小说蓄势之后的陡转,既要出于意料之外,又要合乎情理之中,如此说来铺垫和伏笔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总的来说:悬念、蓄势和陡转是小小说的几个鲜明的特色。
4.提问:现在如果让你用成语来描绘这两个人的品格,你能运用哪些成语? 12
六 、添加结尾
要求同学们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要求有创意,切合主旨,符合人物性格.
教师结尾:用顾城的一首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这堂课:“我要在大地上,画满窗户。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背景音乐:回家)
附:板书:窗
1、概括——情节 2、对比——性格
1、文中写了哪两个人?
2、你认为教参对情节的概括,是以哪个人为角度概括的?有何不妥?
3、请从另一个人的角度重新概括,并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
教参概括 1、两人关系融洽;2、从享受到困扰3、见死不救4、一堵光秃秃的墙)
相关教案
- 2019高考语文全国二卷古文翻译_2019届高考语文古文阅读复习教案
- 【全品高考第二轮专题语文答案】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阅读导练复习教案
-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2019届高考语文实例复习教案
- 全品高考第二轮专题语文答案|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写作一
-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断句过关检测题
-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2019届高考语文正确使用成语和熟语复习1
-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2019届高考语文模块分类复习1
- 分析和综合的区别|第2节 分析综合
- 【高考系统账号锁定怎么解除】锁定高考2019系统复习31: 语言表达新题型详解
- 2019年至2020年语文答案_2019年语文复习攻略诗词鉴赏对策(二)体悟意象解析形象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详细阅读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详细阅读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详细阅读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详细阅读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详细阅读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详细阅读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详细阅读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详细阅读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