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翻译]《勾践灭吴》教学设计6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script>教学目标 : 
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2、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掌握特殊的语法现象。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清代蒲松龄有副对联——
                 有志者,事竞成,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其中“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苦心人”,指的就是卧薪尝胆,雪耻复仇的越王勾践(可以让学生答)。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忍辱负重、厉兵秣马,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灭掉吴国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勾践灭吴》。
板书:勾践灭吴
二、解题
    《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越语上》,原文没有标题,题目是后人加的。《国语》被王充称为《左外氏传》,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三、学教要求:
1、了解勾践在败于吴国后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富国强兵,终于灭吴的经过与意义;
2、理解“更”、“广运”、“政”、“摩厉”“亿”等词语;
3、了解并借鉴课文叙事主次清楚,记言范围广范,层次丰富,生动形象,个性鲜明,委婉得体,辞令优美、贴切等特点。
四、课文研读
(一)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或听录音
2、学生齐读
3、学生自读
(二)知识积累(学生活动)
1、古今异义:
栖:古义:停留,驻扎;今义:栖息。
爪牙之士:古义:勇猛的将士;今义:走狗,帮凶。
去:古义:离开;今义:离开本地到另一地方。
亿:古义:十万;今义:万万。
2、一词多义:
知:知道;感觉;管理;通“智”……
复:繁复;再;恢复;答复……
既:不久;已经;既然;劝勉;劝说……
遂:满足;于是;终于……
雠:仇敌;仇恨;伴侣;报答……
当:掌管;面对;在某个时候;阻挡;必定;将……
3、通假字
帅——率        取——娶        免——勉         摩厉——磨砺
4、词类活用
(1)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退
(2)我攻而胜之    胜,形容词用作动词,战胜。
(3)服之而已    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之服。
(4)然后卑事夫差    卑,形容词用作动词,降低身分。
(5)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洁、美、饱,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其居洁”、“使其服美”、“使其食饱”。
(6)必庙礼之    庙,名词作状语,在庙(朝庭)上;礼,名词用作动词,礼待,接待。
(7)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衣,明词用作动词,穿。
5、重点实词
更      广运      忾     政      达      次      耻      志行      摩厉

                  第二课时

(三)重点讲析
1、何后之有?——“何……之有?”特殊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2、无乃后乎?——“无乃……乎?”特殊疑问句,固定句式,译为“恐怕……吧?”
3、然谋臣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
4、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行而少耻也。—不担心军队人数的不足,却担心军队士兵不懂什么叫羞耻。
(四)学生质疑


五、课文赏析
(一)内容感知
1、越国大夫种对勾践“求谋臣”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凡事应该早做准备。
2、伍子胥对越国提出媾和持什么态度?原因是什么?
不可求和——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3、太宰对越国提出媾和持什么态度?原因是什么?
同意求和——贿赂太宰,进献八美女。
4、勾践对内对外“请更”,有哪些具体措施?
对内: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对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5、勾践“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其目的是什么?
养精蓄锐,作复仇准备。
6、勾践“请姑无庸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时机还不成熟。
7、勾践认为助天灭吴的成熟条件是什么?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8、勾践用兵作战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主张集体同进同退。
9、越国准备伐吴时,国人皆劝的原因是什么?
举国都愿意为国君效死,表达了人民爱国的激情。
(二)文意概括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始到“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写文种定计,向吴求和。
第二部分:从“勾践说于国人曰”到“民俱有三年之食”。写勾践卧薪尝胆,准备复仇。
第三部分:从“国之父兄请曰”到结束。写越国同仇敌忾,一举灭吴。
(三)写作特色
1、叙事主次清楚,层次分明;
2、写人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3、辞令委婉得体,优美贴切。
六、小结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比较详细地了解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雪耻报仇的故事,增强了同学们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坚强意志;同时我们还积累了一些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提高了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七、作业 
(一)课后练习
(二)基础训练
八、教后小结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586.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