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钱国币》原文_《三块钱国币》教案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大学生与吴太太之间的三次交锋,弄清矛盾冲突的开端、发展和结局。
二、通过台词和舞台说明了解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体会作者出人意料的安排剧本结构的佳妙处。
四、品味剧本幽默的语言风格,继续培养学生比较评价的能力。

教学设想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教学法中,可采用突破法,即举一反三法,是指以选取单元中最典范,最能完整地体现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一二篇课文为范例,教师重点进行研讨,然后指导学生在突破的基础上,模仿教师的方法自学其他课文,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又掌握到方法,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提倡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学习本课,在前两篇教读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潜能,利用这个剧本给他们一次大胆尝试和实践的机会。在教师有机的指导下,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鉴赏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并能写出有条理的鉴赏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方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表演剧本,整体感知,了解剧情及冲突。

教学过程 

一、表演剧本、整体感知

在课下编排和表演剧本的基础上,把精彩片断引入课堂,让学生具体感知戏剧人物形象,领略戏剧艺术的魅力,进入自学情境。

二、电脑提供如下背景材料 

1.丁西林(1893—1974)现代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丁燮林,字巽甫,江苏泰兴人。1914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读理科,其间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业余从事剧本创作。作品以喜剧为主,著有《一只马蜂》《北京的空气》《三块钱国币》等。他的剧作,构思巧妙,含蓄幽默,妙趣横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
郡副部长等职。

2.丁西林的喜剧风格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喜剧作家,尤以独幕喜剧见长。留学英国期间曾受英国近代喜剧影响,善于从人情世态中发现喜剧因素,通过揭示生活的情趣,制造悬念,组织戏剧冲突,把看来平淡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妙趣横生。他的作品多为带有诙谐意味的趣剧,大都结构精巧,形象生动,语言风趣幽默,能在较为轻松平淡的戏剧冲突中反映社会现实,寓庄于谐,受到读者和观众喜爱。其中的《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不仅技巧圆熟,而且表现了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尤为人所称道。他的喜剧不以滑稽为目的,而以智慧为基础,幽默与机智密切相连。其中虽然不乏讽刺嘲弄的意味,但轻松俏皮的幽默远胜于辛辣尖锐的讽刺,它不是引人哄堂大笑的讽刺喜剧,而是使人产生会心的微笑的幽默喜剧。

3.关于独幕剧

独幕剧是19世纪后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一种戏剧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全剧在一幕之内完成,故要求所写事件的矛盾冲突的全过程,必须集中于同一时间、地点并得到最完整、最集中、最充分69体现。由于独幕剧的演出受到较为严格的肘间、剧场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它的剧情不能太繁杂,要求情节结构更加精练集中,矛盾冲突的展开也要较为迅速,人物也不宜太多。

三、学生在背景材料的帮助下,围绕教学目标 、深入解读,质疑解疑

1.学生自主阅读,结合目标和课后练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2.小组同学交流探讨,结合自己解疑的过程展开讨论,在吸取他人长处的基础上不断修正,补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把全组同学存在的共性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交全班同学讨论。

四、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分别就本课的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谈本组鉴赏的结果,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修正

1.鉴赏戏剧冲突,评价剧本结构及剧情。

学生甲:

全剧围绕花瓶事件展示主仆之间,大学生与女主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大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揭露了阔太太的自私和狡辩,也一定程度上讽刺了警察的趋炎附势。

开端:吴太太继续开幕以前的口角,成众来找杨长雄下棋。

发展:围绕李嫂该不该赔花瓶和铺盖该不该押,杨与吴正面交锋。

高潮:第三次交锋,杨长雄忍无可忍,打碎吴太太的另一只花瓶。

结局:杨长雄无可奈何,赔偿吴太太三块钱国币。

学生乙:剧本结构严谨,矛盾集中,虚写女仆赔不起花瓶,赔不起,以铺盖抵押、被辞退情节,而将大学生与女主人的冲突作为矛盾的焦点,着力描写他们之间的三次交锋。第一次争论的焦点是李嫂该不该赔花瓶;第二次,焦点是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第三次是由大学生骂女主人是“一个无耻的泼妇”引起。三次交锋,层次清晰,将剧情逐次推向高潮。结尾以打碎另一只花瓶解决冲突,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学生丙:

作者这样安排剧本的结构与冲突,能更好地展开情节,突出问题。如果只写李嫂打碎花瓶,赔不起,被辞退等,而没有杨长雄与吴太太之间的三次交锋,情节就会很单调,而且不足表现杨长雄的正义感和同情心,也无法显示吴太太的尖酸刻薄和对穷人的欺凌压迫。出人意料的结尾更是耐人寻味,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收到了传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2.通过舞台提示和情节鉴赏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学生丁:

剧本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富于个性。舞台提示与剧本情节相乎应,惟妙惟肖地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

吴太太:

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诈是一条公例,她是一个例外”。可见,按常理,吴太太作为一个外省人,本应受本省人的欺诈自己也有寄人篱下之感,可是吴太太恰恰相反,她破了例。从后面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她尖酸刻薄,出言不逊,得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在与大学生的三次交锋中,她总是主动进攻,大学生则是被迫抗战。特别是当她听到大学生说她是“泼妇”时,不依不饶,争吵、谩骂,一逼、再逼、三逼,直到大学生忍无可忍,打碎花瓶,掏出国币,她才一时语塞……这是一个自私、吝啬、毫无同情心的有钱阶层的典型。

学生戊:

杨长雄:

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袒护外省人是一条公例,他是一个例外”。作为抗战期间上千流离颠沛的大学生之一,遇到同是外省人的吴太太本应同病相怜,共度患难,可杨长雄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面对一个自私、吝啬,胡搅蛮缠的女人,他仗义执言,锋芒毕露,据理力争,在与吴太太的三次交锋中,他先是辩论,为李嫂鸣冤,当吴太太的矛头直接指向他时,他是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时,他只用两个动作便结束了全剧,给人留下较大的回味余地。这是一个正直、善良、富于同情心的青年的典型。

3.结合练习三,与(茶馆)比较,鉴赏语言的不同特征:

学生乙:

本文和《茶馆》的语言都很幽默,富有讽刺意味,但也有不同之处。

本文的幽默是诙谐的幽默,蕴含着轻松和机智。例(详见课后练习题)杨长雄先是发牢骚,通过对比发泄不满,对比中见幽默。接着又模仿吴太太一上场时说话的语调,好像是抱怨,实际是对吴太太的嘲讽,充满机智和诙谐,能使观众产生会心的微笑。《茶馆》中的幽默是含泪的幽默,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对于王利发的不满,(详见练习三例2)唐铁嘴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让人误以为他已经去掉了不良嗜好。正当王利发感到惊讶时,他出人意料地紧跟着说:“我改抽‘白面儿’啦。”听到这里,观众一定会哄然大笑。而他接下来的夸耀,虽然听起来更加滑稽可笑,但同时也让人感到一种悲哀:明明是帝国主义侵略,自己受了毒害,他却偏偏拿来作为炫耀的资本,他的无知、无耻,他的奴性就不言而喻了。

四、总结归纳,理顺思维

经过“自读——质疑——讨论——评价”,学生已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再帮助学生跳出文本的圈子,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维过程,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论联系实际——写出有条理的鉴赏文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知识的误解与能力的运用

结合上节课的鉴赏过程,指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分析鉴赏,抓住关键问题写出自己的评论文章。

提示:抓住一点去评析;最好不要面面俱到,以免空泛肤浅。

三、互相交流,分组品评

就自己的观点和鉴赏文章在小组内交流探讨,互相吸取好的观点和看法。不断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和文章: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最后评出最佳者交给老师。

四、成果展示

把各组推选出来的优秀文章读给大家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084.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