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教案_勾践灭吴(教案)|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ybck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1.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常被广大青少年引用。这个故事和成语密切相关,导
入课文可先让学生回答,这个成语是什么,并让他们简单介绍这个成语故事。这样做可以调
动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2.本文记叙了吴越兴亡的历史,有必要对背景加以介绍,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势不两立。吴国依靠伍子胥、武的计谋,往西攻破强大的楚国,往北威慑到齐、晋两国,往南攻打越国。越王勾践领兵迎击,在姑苏山打败吴军,击伤了吴王阖庐的脚大趾。吴军撤退,阖庐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勾践杀死了你的父亲吗?”夫差答说:“不敢忘记。”当天夜里,阖庐死去。夫差立为吴王后,任伯嚭为太宰,演习战斗射技,三年后攻打越国,在夫椒山打败越军。
3.要注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整体感知课文。可根据沉重的预习情况,试着让同学们简单议论一下,课文记叙了吴越兴亡的历史,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可启发诱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相教育。
4.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是诵读。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意思是说,读得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逐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诗歌的语言规律,从而自己也就会写诗了。文言文也是如此。
所谓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诵读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第一,读准字音。第二,读清句读。第三,读出语气。
文章要让学生自己读,学生阅读文言文存在着种种障碍,更要多读才能领会。当然提倡学生自己阅读,并不排斥教师的必要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精读部分章节。
5.剖析分析步骤和要点。
(1)结构层次
第一段 勾践总结经验,文种进谏。
第二段 越王委曲求和,吴国态度不一。
第三段 勾践深刻反省,礼贤下士。
第四段 勾践内修法政,奖励增殖,磨砺士人,善待人民。
第五段 明耻教战,上下一心。
第六段 国仇敌忾,战胜吴国。
(2)人物形象:
勾践:忍辱负重,善于总结经验;礼贤下士,能够团结国内各种力量;深谋善政,在战
略上英明决策。
夫差:亲小人,远贤臣,骄傲轻敌,刚愎自用。
(3)重要字、词
实词:知、资、吊、致、蕃、报、旅、劝、勉、水人、广运、二三子、孺子、匹夫、常赏
虚词:无乃、苟、已、其
(4)重要文言句式:
①宾语前置 例:何后之有?
②判断句 例: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
③省略句 例:于是葬死者
(5)词类活用:
①使支用法 例: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②名词作状语 例:必庙礼之。
指点迷津
1.创设语境,导入  课堂。
本文牵涉到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哪位同学能讲述一个他们的故事?看谁讲的语言准确
、生动活泼。如:说成语故事,讲历史人物,谈背景知识,把同学们带入一个特殊意境,从
而引起学习本文的兴趣。本文牵涉到的历史人物很多,如:孙武、伍子胥、西施、勾践等。
2.训练学生朗读课文。要揣摩人物的思想性格,读出语气。如:
找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在读准字音,读清句子的基础上,揣摩人物的思想性格,读出
语气。要在语气上体现伍子胥的深谋远虑、忠心耿耿;体现出太宰嚭的阴险狡诈、卑劣无耻。
3.精读某些段落,领会文章语言特点。
4.贯穿启发诱导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5.补充和本文相关的文章,加以比较阅读。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1.课文第一段提问:大夫种的建议可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成语是什么?
答案提示:未雨绸缪
2.课文第二段提问:子胥进谏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对于越国求和,子胥与太宰嚭各是什么态度?
答案提示:
类比推理。子胥认为不可。太宰嚭认为可以。
讨论题目之一:子胥和太宰嚭的态度不一致,孰是孰非?
答案提示:
子胥为吴国长远计,太宰嚭为个人谋私利。
3.课文第三段提问:(勾践)葬死者,问伤者,养生才;吊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
者,迎来者;这样做的用意何在?
答案提示:团结国内各种力量。
4.课文第四段提问:勾践为鼓励人口增殖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提示:适龄、适时婚姻,奖励生育。
5.课文第五段提问:越人坚持请战的理由是什么?用现代汉语表达。讨论题目之二:说
一说越人为什么愿为国君卖命。
答案提示:越国人,像受戴父母一样受戴国君,像孩子思报父母之仇一样想着为国君报仇,难首有敢不尽力的吗?
讨论题目之二提示:越王治国有方,爱民如子,下下一心。
6.课文第六段提问:越人为什么取胜,取胜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答案提示:同仇敌忾。勾践治国有方。
7.阅读下文,结合课文作比较阅读。
吴以伍子胥 、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伐越。越王勾践迎击之,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而父乎?”夫差对曰:“不敢。”是夕,阖庐死。夫差既为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三年,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钗践乃以兵五千人栖于会稽山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于宰嚭计,与越平。其后五年,吴王闻齐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子胥谏曰:“不可。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能用人,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越,腹心之疾,齐犹疥癣耳,而王不先越,乃务伐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与邹、鲁之君会以归,益疏子胥之言。其后四年,吴将复北伐齐,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众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嚭。太宰嚭既数受越赂,其受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王信用嚭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疾,今信其游辞伪诈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盘庚》曰:‘古人有颠越不恭,劓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吧。’是商所以兴也。愿王释齐而先越,不然,将悔之无及也已。”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谓其子曰:“吾谏王,王不我用,吾今见吴之灭矣,女与吾俱亡,无为也。”乃属其子于齐鲍氏,而归报吴王。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胥为人,刚暴少恩,其怨望猜贼,为祸也深。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计谋不用,乃反怨望。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徼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字胥谏不用,因辍,佯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臣使人微伺之,基使齐也,乃属其子于鲍氏。夫人臣内不得意,外交诸侯,自以先王谋臣,今不用,常怏怏,愿王蚤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子胥曰:“嗟乎,谗臣宰嚭为乱,王顾反诛我。我令若父霸,又若立时,诸子弟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立,欲分吴国与我,我顾不敢当,然若之何听谗臣杀长者?”乃告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氛吾眼著之吴东门,以观越寇之灭吴也。”乃自刺杀。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乃为立祠于江上,因名曰胥山。后十余年,越袭吴,吴王还与战,不胜,使大夫行成于越,不许,吴王将死,曰:“事故以不用子胥之言至于此,令死者无知则已,死者有知,吾何面目以见子胥也!”遂蒙絮覆面而自刎。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034.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