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两首( )》.示例(之一).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诗经》的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2.了解古代民歌的又一特点:重章叠唱。

3.了解文言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一般规律。

4.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及时代意义,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设想

本课为此单元的首篇课,讲读应具有示范性,向学生示范应如何按照单元要求阅读一篇课文。本课教学拟以《伐檀》第一章为示范重点,带动二、三章的学习;以《伐檀》的学习带动《硕鼠》的学习;以这一课的学习带动全单元的学习。落实单元要点的主体目标之一(两大传统)。

赋、比、兴等表现手法的鉴别是一难点,将通过比较阅读解决。

本课安排2课时。《伐檀》、《硕鼠》各1课时。

伐檀

教学要点

1.学习《伐檀》;介绍《诗经》。

2.学习赋、兴等表现手法。

3.认识“兮”字在诗中的作用与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1.集体背诵《关睢》。

2.这首诗选自《诗经》,能说说你所了解的《诗经》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六艺”之一,故称《诗经》。相传为孔子编定,成于春秋时代。现存诗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诗经》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从各方面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及史料价值。

板书课题:伐檀

二、初读。重点阅读第一章。(即第一节)。

要求:第一遍默读,用铅笔画出难读难懂的字,对照注释和工具书读懂。第二遍小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

2.合上书,你能准确地读讲出下列字词吗?

(出示小黑板)

(河之)干 稼 穑 胡 廛 狩 猎 县 貆 素

注意:“干”与现代词语“干事”、“树干”、“干燥”中的“干”音、义的区别;“县”为“悬”的通假字。

3.指名朗读,注意字音的准确。

4.接力译文。由第一组第一名学生开始译文,每人译一句,接力完成全章译文。

三、再读。

1.第一章共有5句,你认为可分为几层?各层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展开时运用了哪种思维方式?

提示:第一句为一层,写的是伐木奴隶的劳动情景,这种直陈其事的写法叫“赋”。后三句是伐木奴隶的感慨。第二句写的河水,由这一句引出了后三句,因此后四句可分为一层。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兴”。由第一层展开到第二层时运用了联想。

四、研读。

1.为前后两层各拟一个小标题。

例:“河边伐檀”、“怒斥君子”

“河边伐木”、“义责君子”

“河边劳动”、“感慨君子”

“河边伐木”、“议嘲君子”

提示:第一层拟“河边伐檀”或“伐木”均好,“劳动则过于宽泛”。第二层“怒斥”、“义质”都属上乘之作,“感慨”则褒贬不明。“议嘲”更有一种居高临下感,实在是最佳品。(板书最佳小标题:“河边伐檀”“议嘲君子”)

2.读第二、第三章。第二、三两章与第一章有很多对应词,试找出来。

檀—辐、轮; 干—侧、漘;涟—直、沦;

廛—亿、囷;貆—特、鹑;餐—食、飧

注意:读准“漘chún”、“飧sūn”、“囷qūn”。鉴别:“特”的古今义。古:小兽;今:不一般的。

比较这些对应词的微小差别:辐,车条;轮,车轮,这构成了劳动的先后程序:伐木——制辐条——輮车轮。涟,水波;直,波平;沦,小波。其它各组对应词意义基本相同。这种在诗中语 句基本相同重复咏唱的方法叫重章叠唱,至于其它文学样式有类似现象,那可能是一种借鉴吧。这种重章叠唱我们不仅不觉得重复啰嗦,反而感到这样反复咏唱,有强调主题,深化感情的作用。

3.指导朗读。要求读出奴隶们内心的愤恨不平的感情。体会“兮”(相当于“啊”)字的作用。

教师指导:注意逻辑重音“不、不、胡、三百、不、不、胡、县貆、君子、不素”;注意节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4.现在有人要为《伐檀》画插图,你认为第一句该如何配图?请用几句话将图面介绍出来。

例:清晨的河边,太阳穿过树缝照到一片林子里,河水泛着小波纹。画面主要有五个人,两人正在抡斧砍一株大树;还有两人正扛着树往河边走,另有一人正站在河边堆积的树木上招呼着。他们衣着褴褛,膝头都磨破了,赤着脚,扛木头的奴隶脸正朝着画面,可清楚看见脸上淌下的汗珠及紧皱的双眉。

五、作业 。

1.继续完成第一句插图说明。

2.总结本课中的“兮”字的用法。

3.背诵全诗。

硕鼠

教学要点

1.学习《硕鼠》,理解“比”的表现手法。

2.比较阅读《伐檀》、《硕鼠》。

教学过程 

一、提问。背诵《伐檀》。

二、初读。学习《伐檀》的阅读方法,勾出应注意的词。

解释以下词语:

硕、黍、贯、顾、逝、乐土、爰。

师:“食”、“岁”、“去”、“适”等词在现代语言中也很活跃,辨析它们的古今意义。

三、再读。

1.在第一章中,歌者有什么打算?

2.歌者为什么要离开原来生活、工作的地方呢?

3.这一章可分成几层?

4.仿照《伐檀》的学习方法,也用两个短语来概括每层的意思,看看能拟出多少种。

例:“指斥硕鼠”、“向往乐土”

“怒责主人”、“远走他乡”

“控诉奴隶主”、“奴隶要解放”

“斥硕鼠”、“誓离乡”

“斥硕鼠,歌者不平”、“求解放,奴隶远走”

“痛斥硕鼠,怨愤难平”、“录求乐土,争取解放”;“斥硕鼠怨愤难平”,“要自由乐土唯求”

(板书其中一个小标题:“怒斥硕鼠”、“向往乐土”)

5.接力译出这一章。

6.自由朗读,现场背诵。

7.学习《伐檀》的学习方法,找出本诗第二、三章中与第一章相对应的词。

黍——麦、苗;顾——德、劳;乐土——乐国、乐郊;所——直

这些对应词有无细微差别?这些差别对表现全诗主旨有无作用?

提示:“黍、麦、苗”这一组对应词有一点微小差别,“黍”指的是碾出的粮食;“麦”指的是长成的庄稼;“苗“则是刚出土的嫩苗。这表明这只大老鼠越来越贪婪,不仅吃粮食,吃庄稼,而且连未长成的嫩苗都不放过。“顾“,表照顾,顾及;“德”,表施恩;“劳”,表慰劳、犒劳;这表明奴隶们要求解放的心情愈来愈迫切,对自身价值、自身权利的认识也愈来愈明确。先仅要求照顾,最后就要求犒劳了。

四、研读。比较《伐檀》与《硕鼠》,能否得出以下结论?

1.两篇都用了“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2.两篇都用了“重章叠唱”式,且所用方法完全一致。

3.因为都选自《诗经》中的“魏风”,故两篇的句式及语言风格基本相同。

4.两篇的主题基本相同,都表明了奴隶们反抗剥削,要求解放的心情。

教师明确:两诗都唱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都揭露了奴隶主剥削的本质,这种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来揭示现实生活本质的创作方法叫“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即本单元所说的“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五、听录音,跟录音表情朗诵两首诗。

六、作业 :

1.课本第一题第4小题。

2.课外改写《硕鼠》为散文。

附:板书设计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3992.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