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涛沙赤壁怀古古诗_《浪涛沙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一、导入 :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请问: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谁?(苏洵、苏轼、苏辙)
“一代苏长公,四海名未已。投荒忘岁月,积毁高城垒。”
再请问:这首诗中的“苏长公”又是谁?(苏轼)
不错,是苏轼。我们今天就学苏东坡的一首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正是苏东坡在“投荒的岁月”里写的,词人苏东坡因为被贬湖北黄岗,当时叫黄州的地方。一般说来,被贬职总归有点不太舒服,但是我们现在反过来审视这件事情,我们倒还觉得苏东坡的贬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正是由于贬职,使他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开始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和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二、初读《浪涛沙 赤壁怀古》:
古诗词学习的第一目标就是“熟读成诵”。下面同学们齐读这首词。
(学生读词)
读的应该说很不错,但是有些地方感情把握还不够。请听读录音,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畅所欲言,及时试读,老师予以肯定)
分别找一个男生、女生读词的上阕、下阕,进行比赛。
三、品读《浪涛沙 赤壁怀古》:
1、你们读的都很好,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多读,这样的词一定要把它们背出来。关于这首词,或者说关于苏东坡还有个小故事。当年苏东坡在翰林院工作,有一次大家在一块儿聊天,苏东坡向一个幕僚问起关于词的一些看法,幕僚就说,您的词和柳永的词不一样,柳永的词应该是十七八岁的小女孩,拿着红木牙板敲起来,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之类的,您的词应该是一位关西大汉,拿着铜琵琶、铁敲板高亢而歌。当时苏东坡也非常高兴,为之绝倒。现在我就来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当那位幕僚在说起一位关西大汉拿着铜琵琶、铁敲板唱起来的时候,如果他唱的是《念效娇•赤壁怀古》,那么应该是哪一句最适合这样唱呢?
明确:当然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齐读词的第一句)
老师提问:读得很有气势。怎么会读得这么有气势的?这里面我们要注意到这一句,它起首就是一个\"江\",大家注意到它前后的这些词语,这条江是怎样的一条江?一个字?
学生答:大。
老师提问:大。江的前面有个“大”宇。气势如何?它不说“流”、不说“淌”等,说什么?说\"淘\"。淘的程度怎么样?
学生答:尽。
老师追问:淘了多少时间?
学生答:千古。
老师继续追问:都淘些什么人物?
学生答:风流人物。
老师总结:可想而知,这种江的伟力,它的时空效应,它的整体感,以及流动的一种意象,所以把它定位于豪放毫无愧色。
2、作者将会写出一种怎样的内心活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我们接着往下看。一首词,按照古代的宋词来说的话,它只有调,叫做词牌,它后面是没有题目的,而这一首词很奇怪,它有个“赤壁怀古”的名字。它“怀”的是什么“古”?
(是周瑜)
老师问:不错,是周瑜。那么作者可以怀的内容千千万万,为什么他单单要怀念周瑜呢?或者说首先他是从什么角度来形容周瑜的?我们一起先把有关周瑜的词句捕捉一下。
首先请一位同学描写周瑜的几句读一读。
老师问:下面我们考虑一个问题,他是从哪些角度来形容周瑜的?
板书小结:
年龄——小乔初嫁了——(初24岁,实际34岁)——美女衬英雄,潇洒的英姿。
姿态——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有气魄。
装束——羽扇纶巾——儒雅的将军。(文绉绉的——文将?东吴的大都督——武将?——能文能武)
气魄——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曹操80万大军,周瑜谈笑间就把他们消灭了)
3、请问:现在我们该用一个什么样的称呼才配得上周瑜呢?
明确:风流人物。
老师问:“风流人物”,周瑜当之无愧。“时势造英雄”——那么,作者又把他放在一个什么背景下描写的呢?
齐读“乱石穿空”一句,讨论。
板书小结:
“乱”“穿”——石壁陡峭
“惊”“拍”“卷”“千堆雪”——气势磅礴
“景语皆情语”——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了它的雄伟壮丽,会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从而为下片追怀周瑜渲染环境氛围。
4、接下来我们就要考虑一个问题了,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里面的人物千千万万、英雄辈出,为什么苏东坡单单怀周瑜呢?
讨论一下。多角度思考,想得越多越好。要求各抒己见。
明确:好的,请坐。这个是要大家讨论的,没有标准答案,大家可以百花齐放。关于他为什么会怀周瑜呢?的确是有多种原因的,我现在谈谈我的想法,决不强加于大家,好吗?我想这里面有几个意思。第一个,功绩。周瑜对于苏东坡说来应该算小小的年纪就非常的得志,从二十四岁开始被重用,一直到三十四岁建立功勋,而苏东坡刚才好多同学都注意到,头发都白了还一事无成,搞个\"团练副使\"还是个虚职,这我想是一点。第二个,建功的年龄。跟第一点差不多的。第三点,谁都知道,当时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应该属于主要的角色,是主将,所以苏东坡不可能去怀念别的人,而是以周瑜为主的。第四点,好多同学当时也注意到了,这是一种机遇,在当时来说,应该说他们分别碰到了不同的机遇,或者说不同的君主。周瑜当时就碰到了一位明君--孙权。孙权识人才,重用了周瑜,而苏东坡很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所以他更加有感慨。
还有一点,两者在性情上面可以说是惺惺惜惺惺,两者是比较接近的,对吗?有的同学可能会产生一种误解,不对啊,周瑜心胸狭隘。搞错了,那是罗贯中给他加上去的。其实周瑜这个人,你想像一下这里面的描写还是比较真切的。我也感觉到苏东坡和周瑜在这点上有共同之处。苏东坡怎么可能去怀念六十多岁的曹操或五十多岁的诸葛亮呢!(众生笑)至于吕布、关羽更不是苏东坡所瞧得起的了,所以非周瑜莫属,连他自己也说过,\"知音如周郎\",说得很清楚嘛,他把周郎视作他的知音。
4、接下来我们就紧接着刚才的问题往下说,他怀念周瑜的最终目的是抒发感情,他想抒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齐读“故国神游”两句
老师问:读的很好!他抒的是什么情?
学生讨论
明确:关于这个问题呢,正如前面参考上面也说的,是见仁见智。
但有一点,我觉得我们纵观苏东坡的全部经历以及他所有的创作或者他的内心来说,我刚才也说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面的话,就不是苏东坡了,所以最后他很迅速地从这种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了苏东坡特有的旷达洒脱的感情。这真叫是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只有大自然才是他寄托自己感情的最好最终的归宿,所以他的感情就在这个地方把它来一个转折,也使他表达的感情更加丰富而有层次,最终完成了他作为豪放派代表作的整个的一首词。我想正如苏东坡他自己写给他朋友的信里面所说,苏东坡一生虽然是坎坷的,但是他始终笑面人生。所以惆怅失意未必全部属于他,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我认为基本上捕捉到了它的脉搏。
(附:观点一、谪居黄州,惆怅失意。观点二、谪居黄州的自慰之词。观点三、向“江月”倾吐壮志难酬的苦闷。观点四、反应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苦闷,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四、总结全词:
全词作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这么一种心情,我认为这就是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同时大家也可以知道,在苏东坡之前的词作都是以写艳词为主的,而苏东坡能一反前人创作的萎靡之气,在词的创作中渗透进了这种豪放的风格。要知道在他之前像周瑜这样的英雄进入词里面是微乎其微的,可以说是没有的。苏东坡在这一点上相当具有创新意识。所以我们从某个意义上说真应该感谢他的黄州被贬,没有黄州被贬,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一道天光就不可能射向天际。”所以正是黄州被贬导致了这样一首旷世杰作的产生。好,这首词在内容上就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在新的理解下面再把这首词完整地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
背诵全词。
[1]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详细阅读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详细阅读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详细阅读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详细阅读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详细阅读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详细阅读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详细阅读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详细阅读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