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战|林黛玉进贾府·.示例之一.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2.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4.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是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指导学生学习小说所运用的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2.思想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正确认识《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反封建的重要意义。这种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 中,则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特别是对贾宝玉的分析完成的。

3.《红楼梦》的开头四回是全书的序幕,为后面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作了铺垫。教师简要介绍开头四回的主要内容,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

4.基础较好的班级或课文中容易理解的内容,应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小结;基础较差的班级或课文中较难理解的问题,应以教师分析讲解为主,以利于学生心领神会。

5.应当组织学生看电视剧或电影中的有关部分。

教学时数 安排3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作品、《红楼梦》开头四回的主要内容;认字解词;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

教学内容与步骤

1.教师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在自学预习的前提下,也可以由学生介绍,教师再作些补充)。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2.简要介绍《红楼梦》开头四回的内容。介绍时,无需细述情节,只讲梗概,重要的是讲清楚与课文有关的地方,使讲解确实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

(1)第一回,是全书的楔子,写了女娲补天、顽古转世、木石前盟的故事,既暗示了人物性格,又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女娲补天,剩下一块“无材”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巨大的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的美玉,这块美玉就是和贾宝玉一起降生、又被贾宝玉随时佩戴的“命根子”“通灵宝玉”。作者用这块石头“无材补天”的特性来暗示贾宝玉是不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于国于家无望”的废物;用这块石头从天而降的顽劣性来暗示贾宝玉的与封建传统相对立的思想和叛逆性格。

“木石前盟”的故事,主要介绍了顽石和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降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了一棵绛珠仙草,使仙草能够久延岁月,脱离草木之态,变成了一个女子。后来,顽石要下世投胎时,绛珠也要同去走一遭,为的酬报顽石的灌溉之恩,把一生所有的眼泪都还给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过这段关系,本篇课文在写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初次见面时,都觉得对方眼熟、面善,好像曾经见过。“还泪”之说,也和课文中“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的话相照应。

(2)第二回,通过冷子兴的“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开列了人物表。

(3)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第一次描写贾府环境,第一次描写贾府的一些主要人物,照应了前两回的内容。《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就选自第三回。

(4)第四回,通过贾雨村断案,展现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并由薛蟠的案件引出了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开头的四回,交代了主要人物、社会背景、典型环境,为小说情节的展开作了充分准备。

3.认字解词。

认字解词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古典小说中的一些古今义不同的词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应当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课文中有些不常用的偏僻字词,可以不作为教学重点。

字词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工具书查音、注释,教师检查订正;也可以由教师利用卡片、投影片出示一些字词,学生拼读讲解。

字词教学要利用课本的注解,还要注意解决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

字词举例:

(1)给字正音

敕造 阜盛 绾着 内帏 盥沐

(chì) (fù)(wǎn) (wéi)(guàn)

两靥 忖度 宫绦 嗔视

(yè) (cǔn) (tāo) (chēn)

(2)解释词语

小厮:未成年的男仆人。厮,古代剥削阶级对服杂役的人轻蔑的称呼。

厮认:互相认识。厮,互相。

纳罕:感到奇怪。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敛,liǎn,收拢;屏,bǐng,抑制呼吸。

茗碗:茶碗。茗,míng,泛指各种茶。

憨顽:天真顽皮,憨,hān,朴实天真。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懵,měng。

草莽:指野草、杂草。“腹内原来草莽”,意思是说贾宝玉腹中只有杂草,没有当时一般人所说的才学。

潦倒:对自己的举止行为不加约束检点。

纨裤:wán kù,原指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引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膏粱:指富贵子弟。

劳什子:北方方言,如同说“东西”。

(3)课后练习题四

偏僻:偏激、不端正。

便宜:方便。

态度:神态。

像这样的词语,课文中还有,例如:

不经之谈:不合常理。

体格风骚:姿容俏丽。

可怜辜负好韶光:可惜。(《红楼梦》的“可怜”有时作“可爱”讲。)

惫懒人物:涎皮赖脸。

4.分析情节结构。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是第1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是第2层。

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这是第3层。

12—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4层。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布置作业 

1.按课后练习题一、二的要求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不同的方法介绍众多人物的。

2.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分析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的写法。

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教学内容与步骤

1.分析课文围绕中心事件用多种方法来描写人物的写法。

提问:这篇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通过林黛玉的见闻,介绍了众多的出场人物,但所使用的方法却绝不相同。按课后“思考和练习”一、二两题作分析。

明确:作者介绍人物有详有略,详写的如贾宝玉、王熙凤,略写的如王夫人、邢夫人等。有实有虚。实写,人物出场,作者作正面的直接描写,如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虚写,人物不出场,作者从侧面作间接描写,如贾赦、贾政。有的单独介绍,如贾宝玉、王熙凤;有的集体介绍,如迎、探、惜春三姐妹。有的是在人物出场之后再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来表现其性格特点,如王熙凤;有的则是在人物出场之前就作了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在人物出场之后再作正面直接描写,刻画其性格特点,如贾宝玉。有的人物是只见其形不闻其声,如迎、探、惜春三姐妹;有的则是未见其形而先闻其声,如王熙凤。

采用哪种方法,是由人物的地位、身分、性格特点等因素决定的。例如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个主要人物,由于在贾府中的地位身分不同,性格特点不同,作者对他们的出场介绍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作了精心处理。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的妻子,年龄不大,又不识字,却掌握着贾府的钱财大权。又因为她极会察颜观色、阿谀奉承,所以深受贾母宠爱。在贾府中她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位身分,就凭这,她在府中欺上压下,为所欲为。为此,作者写王熙凤出场也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众人都“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她却又说又笑,“放诞无礼”。只有这样写,才符合她的特殊的地位身分,才能表现出她泼辣的性格。而对贾宝玉,作者则采用了人物出场前从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出场后再正面描写,细致刻画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通过前后对比来突出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也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作了铺垫。

2.分析主要人物贾宝玉。

提问:在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怎样从侧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对贾宝玉作侧面描写的。一是王夫人在嘱咐林黛玉时,说贾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意思是说贾宝玉是给全家人带来灾害的祸根。还说“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意思是说贾宝玉喜怒无常。二是林黛玉原先在自己家时曾听母亲说,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贾府内外这些人贬斥贾宝玉的话,充分表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人们把他说得这样坏,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由此可见,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形象。

提问:人物出场之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贾宝玉出场之后,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他作了正面描写,一是外貌描写,二是用两首《西江月》词来揭示人物性格,三是通过摔玉的情节进一步刻画人物。

外貌描写。宝玉出场后,作者首先从黛玉眼中所见来着力描写他的外貌,先写衣着打扮,后写神态表情。在黛玉看来,宝玉并不是什么“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个眉目清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并一见如故,产生亲切感。

《西江月》词。作者用“后人”的两首《西江月》来表现贾宝玉的性格。这两首词模拟封建正统派人物的口吻,运用了明贬暗褒的写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嘲讽、批判,实际上是在歌颂,既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也表达了作者曹雪芹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第一首词着重在概括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不通世务”“怕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也集中体现在这里。“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概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派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是说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毫无兴趣。这样一个“愚顽”的“蠢物”,自然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大逆不道的人,说他“行为偏僻性乖张”,然而,这正是贾宝玉的可贵之处。第二首词着重在从批评告诫的角度,正文反作,进一步歌颂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贾宝玉既不听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去“通世务”“读文章”,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分,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那些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摔玉的情节。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的通灵宝玉,贾宝玉自己却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发作起痴狂病来”,就“摘下那玉,狠命摔去”。用王夫人的话说,就是“一时甜言密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用《西江月》中的词句,就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其实,这也是贾宝玉对封建思想不满和反抗的一种形式。应该说,摔玉的情节也表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在分析贾宝玉的性格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贾宝玉虽然具有反封建的叛逆精神,但由于他在经济上要依赖封建贵族,思想上又没有完全摆脱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所以他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还是很不彻底的。

布置作业 :

1.分析林黛玉、王熙凤两个人物。

2.从课文中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分析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内容与步骤

1.分析林黛玉的性格

提问:“预习提示”告诉我们,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细心、多虑与自尊”,请分析课文是怎样刻画出这些特点的。

明确: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进贾府后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细心、多虑、自尊。比如:

(1)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婉言拒绝了,她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这一番十分得体的话,既表达了对邢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又表现了自己懂礼节、识大体,可以看出林黛玉做事处处留心在意。

(2)在王夫人房里。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连坐在什么地方都不肯轻易从事,可见黛玉行事的谨慎小心。

(3)在贾母房中吃晚饭时,“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直到贾母说明了理由,“黛玉方告了座,坐了。”饭后喝茶、漱口之类的事不合家中之事,便“一一改了过来”。

(4)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时,黛玉回答是“念了《四书》”,但当宝玉问她念什么书时,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先说读过书,后说不曾读,是因为她听贾母说“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之后,才改口的,可见她多思多虑,作事小心谨慎。

2.分析王熙凤的性格

提问:课文的5、6两个自然段集中刻画了王熙凤的性格,分为五层:一是人物出场,二是肖像描写,三是贾母的戏谑之言,四是见林黛玉,五是回王夫人的话。分析这五层内容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1)从人物与众不同的出场,既能看出人物特殊的地位身分,又能看出泼辣的性格。

(2)肖像描写不仅表现了王熙凤的外在特征——年轻、貌美,而且表现了她的内在性格——刁钻、狡诈。

(3)贾母的“泼皮破落户”“凤辣子”的戏谑之语,虽是开玩笑,却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狠手毒。

(4)王熙凤见林黛玉,先是恭维,而后“便用帕拭泪”,接着“忙转悲为喜”,还“亲为捧茶捧果”,差人打扫房间。王熙凤察颜观色,善于逢迎贾母的虚伪性格,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5)回王夫人的话,虽是一带而过的情节,却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一笔,它不仅表现了王熙凤善于机变逢迎的性格,也表现了她的精明能干的特点。

3.分析环境描写

提问:如“预习提示”所说,《红楼梦》的第三回“初步展现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概貌”。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这一典型环境?

明确:主要是三个方面:

(1)写外观。开头一段。

(2)写布局。以林黛玉的行踪为线索,写了贾府的结构布局。

(3)写陈设。

提问:分析一下环境描写的作用。

明确:主要有两点:

(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

(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禧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4.教师总结

课程结束时,教师应总结一下所学内容,强调以下几点:

(1)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描写人物的方法;

(2)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

(3)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布置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三、四题。

2.课外阅读《红楼梦》。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3923.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