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ppt]《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示例二.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 掌握根据文学作品自身特点评价文学作品的途径。

2 学习叙、析、评三者有机结合的评述方法。

3 懂得运用阶级分析法评价文学作品的道理。

教学设想

《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虽然学生在初中学习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在高中学习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但可能有大部分同学并没有读过《水浒》原著。这就是说,大部分同学对《水浒》似了解并非全了解。今天,要教学《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如果学生对原著不了解,那是有困难的。因此,在教学该课前,教师可组织一次关于《水浒》的报告会,或在学习该课前,利用2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水浒》作简要的介绍。

从《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看,课文的重点十分明确:一是评价人物,二是评价结构。至于作者是如何评价的,是否准确、精辟,有独创见解,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不过,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清晰,呈“分—总”式。因此,教学时,可采用抓住重点,分散难点,逐层剖析,最后归纳的途径,以及师生共同“议”与“评”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课文,概括介绍《水浒》原著的主要内容。

2 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内容,理顺课文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水浒》内容简介。

要点提示:

1 《水浒》是一部在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基础上,作家进行整理加工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结晶。

2 《水浒》是一部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

3 《水浒》在人物描写和结构安排上的特色。

4 《水浒》的巨大影响。

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在第四点上。其他三个方面,可以用几句话概括介绍。

二、学生自读课文,理顺课文结构。

提示: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段),谈《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第二部分(5—7段),谈《水浒》的结构特点;第三部分(8段),着重谈论《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什么“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了解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2 明确《水浒》在人物描写上的两大特点。

3 具体分析“叙、析、评”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读揣摩第1自然段。

提问:这一段主要的内容是什么?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提示:首先,总说《水浒》的“人物描写”的艺术成就:“向来就受到最高的评价”。其次,说明《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个个面目不同”。接着,说明《水浒》人物描写成功的秘诀:朝夕揣摩。开门见山提出论题,引起读者重视。 、 \pnb0阅读第2至3段,填写下表:

讨论:

提示:第一,三个人在不同的遭遇中表现出了不同的个性特征。

第二,三个人的鲜明个性是与他们不同的阶级出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读者对三个人表现出的不同感受,实质是对三个不同阶级的阶级意识的感受。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强调: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这是《水浒》的人物描写的第一大特点;抓住人物的阶级意识去评价人物的立身行事,这也是评价文学作品的重要关键。

三、分析比较。

关于《水浒》人物描写的第二个特点:关于人物的一切都是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文中是怎样说明的呢?

提示:仍以林冲等三人为例:①详写了三人的出场情况(都是在别人事件的中间骤然出现的。其中,特别强调了“三个人物出场之时,除了简短的容貌描写而外,别无一言介绍他们的身世,自然更无一言叙述他们的品性了);②概括说明“他们的身世和品性都是在他们的后来的行动中逐渐点明,直到他们的主要故事完了的时候,我们这才全部认清了他们的身世和性格”。即说明人物的个性是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显示出来的,而不是静止的描写。如果用文中的比喻说明,那是一种“由远渐近”的方法。

关于《水浒》人物描写的这一特点,教师一是要引导学生注意全面说明,注意“;”号前后的两层意思。至于对这一评述的教学,不必花很多时间了。

不过,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比较一下文中的这两大特点在写法上的异同。相同点:举例论证

不同点:前者是逐层论述,最后归纳;后者是先提出观点,而后论证;前者详细,后者概括、简略。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 具体认识《水浒》结构上的特点。

2 比较林冲与杨志人物安排的不同点。

3 指出本文观点对以后“文学评论”论坛上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一、阅读概括。

在阅读第6自然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概括《水浒》结构上的特点。

提示:从总体看,“不是有机的结构”;从每一个人物(局部)看,“是严密的,甚至也是有机的”。即“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

那么,“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又有哪些特点呢?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书中将第7自然段开头两句勾画出来。特别是着重强调:“第一”中的:“前后勾联”“疏密相间”;“第二”中的:“变化错综”。

二、口述情节。

要求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分别口述“林冲”与“杨志”的情节安排,具体体会《水浒》在人物故事中安排上的上述特点。

三、比较分析。

林冲与杨志在情节排上有何区别?

提示:

林冲:时松时紧,曲折有致;腾挪跌宕,逐步推进。

杨志:一正一反,螺旋上升(纵横开合)。

四、点拨。

主要揭示作者在文中论述《水浒》的观点在文学评论论坛上的影响。

参考意见:作者对《水浒》的人物描写和结构上所论述的观点,都是作者独特的见解,在文学评论论坛上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比如,关于《水浒》的结构特点,自作者的观点提出之后,在论坛上就出现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特别是作者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用阶级观点分析人物,不仅对《水浒》的研究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一切文学作品的评价都有指导意义。

五、练习训练。

1 关于〔思考和练习〕中的“一”“二”题,可放在课文分析中结合进行。第“三”题,可在课后完成。

2 阅读下段文字,其中,对这段文字理解及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因为高衙内想把林冲的老婆弄到手,于是林冲吃了冤枉官司,刺配沧州,而对这样的压迫陷害,林冲只是逆来顺受,所以在野猪林内,鲁达要杀那两个该死的解差,反被林冲劝止;到了沧州以后,林冲是安心做囚犯的了,直到高衙内又派人来害他性命,这他才杀人报仇,走上了落草的路。 A 这段引述的文字简洁地介绍了林冲的遭遇,具体说明他的落草是被逼的。
B 这段文字主要是的揭露高衙内利用权势欺压人民的凶狠嘴脸。
C 这段引述的文字既讲明了林冲几次遭遇的前因后果,也揭示了他逆来顺受的性格。
D 这段文字主要在歌颂鲁达仗义救人,敢作敢为的勇敢精神。

3 《读〈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中,只举出林冲、杨志、鲁达三个人物的事例进行分析,这是为什么?

提示:在《水浒》书中,这三个人物是书中的主要人物,而且,这三个人物的经历各不相同,有其鲜明的性格特点,能反映不同阶层人物的思想面貌;其次,文章前后都以这三个人物的事例进行分析,就能比较全面地介绍每一个人物,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达到评论的目的。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3882.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