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的应用12道经典例题_楞次定律的应用

高二物理教案 2014-06-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物理教案】

山东惠民县第二中学 陈元满

楞次定律有两种常用的表述形式,第一种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它反映了感应电流的方向应遵循的规律;第二种是“感应电流产生的效果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它反映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某种机械效果。根据题意灵活运用楞次定律的这两种表述,会使分析解答过程趋于简捷。

、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时应采l用第一种表述

运用第一种表述形式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时,一般应分四步进行:(1)明确所研究的闭合回路原磁场方向;(2)确定回路中磁通量的变化(增加或减少)情况;(3)由椤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4)利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例1 如图1所示,导线框abcd与导线在同一平面内,直导线中通有恒定电流i,当线框由左向右匀速通过直导线时,线框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

解析 在线圈越过导线过程中,线圈左边部分磁通量穿出,而右边部分磁通量穿入,如图2所示,当跨在导线左边的线圈面积大于右边面积时,合磁通量是向外的且逐渐减小,为阻碍这个方向磁通量的减小,感应电流的方向是沿abc-da;当跨在导线左边的线圈面积小于右边面积时,合磁通量是向内的且逐渐增加,为阻碍向内方向的磁通量增大,感应电流的方向仍是沿abc-da。所以,匀速通过直导线时,电流方向是沿abcda。

二、判断机械效果宜用第二种表述形式

应用这种表述形式判断机械效果的步骤是,先找出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如磁通量变化、相对运动等),再来确定阻碍方式(如阻碍磁通量变化,阻碍相对运动等),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情况。

1.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或原磁场的变化,可理解为“增反减同”

例2 m和n是绕在一个环形铁芯上的两个线圈,绕法和接法如图3所示,现将开关k从a处断开,然后合向b处,在此过程中,通过r2的电流方向是()

a.先由c流向d,后由c流向d

b.先由c流向d,后由d流向c

c.先由d流向c,后由d流向c

d.先由d流向c,后由c流向d

解析 k在a处,电流方向如图中ia所示,由安培定则可知环形铁芯磁场为逆时针的,当k从a断开的瞬时,电流及电流的磁场均减弱为零,根据楞次定律的阻碍作用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电流的磁场相同,由安培定则可知n中的电流方向ia’流经电阻r2时由c到d。k接到b上,m线圈中的电流与l相反,产生的磁场是顺时针的且该磁场增强,由楞次定律知n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是逆时针时,n中的感应电流流经电阻r2时是由c到d,故a正确。

2.阻碍运动可理解为“来拒去留”

例3 如图4,通有稳恒电流的螺线管竖直放置,小铜环沿螺线管的轴线加速下落,在下落过程中,环面始终保持水平,铜环先后经过轴线上1、2、3位置时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a3,位置2处于螺线管中心,位置1、3分别与位置2等距,则( )

a.a1=a2=g  b.a3<a1<g

c.a3=a1<a2 d.a3<a1<a2

解析 由于螺线管中通有恒定电流,所以螺线管内部轴线中点附近的磁场为匀强磁场,方向竖直,故铜环经过位置2时无感应电流,因而a2=g。由“来拒去留”可知,1、3两点的磁作用力对铜环的向下运动有阻碍作用,即铜环在这两点受到磁作用力均向上,故铜环做变加速运动,在1、2、3点的瞬时速度关系为v1<v2<v3。又1、3点关于2点对称,故通电螺线管在这两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相等。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ε1<ε3即i1<i3,f1磁<f3磁。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f1磁=ma1,mg-f3磁=ma3,故有a3<a1<a2=g。12

综上可知:a3<a1<a2=g。

正确选项为b、d。

3.阻碍原电流的变化即为自感现象

倒4 如图5所示电路,多匝线圈的电阻和电池的内电阻可以忽略,两个电阻器的阻值都是r,开关s原来打开着,电流,令合下开关将一个电阻短路,于是线圈中有自感电动势产生,这个自感电动势( )

a.有阻碍电流的作用,最后电流由i0减少为零

b.有阻碍电流的作用,最后总小于i0

c.有阻碍电流增大作用,因而电流保持为i0不变

d.有阻碍电流增大作用,但电流最后还是要增大到2i0

解析 合下开关把一个电阻短路,电路中电流强度将增大,通过多匝线圈的磁通量增大,由于线圈的自感作用,线圈中将产生自感电动势,有阻碍电流增大的作用,但电流仍会变化,不会保持儿不变,c错。当电路达到稳定后,电路中电流强度不变,线圈中也不再产生自感电动势,不计电源内阻和线圈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为,这就是i0开始变化到最后的电流,

所以a,b都错,d正确。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wulijiaoan/19474.html

  • 【电流电路教案】电流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1 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 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3 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二)教具 验电器两个,带绝缘柄的金属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带座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干电池一节,剖面干电池1个,蓄电池一个,磁性黑板一块。(三)教学过程 1 复习 提问1:用毛皮摩...

    发布于:2014-06-17

    详细阅读
  •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知道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2)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有简单认识(3)知道永动机是不可能的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由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引出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的知识总结出能量守恒定律,最后通过能量守恒定律阐述永动机是不可能的....

    发布于:2014-06-17

    详细阅读
  • 分子的热运动是指什么|分子的热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2) 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并能简单解释其原因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特点是先实验(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两个实验现象),后得出结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根据现象说明热运动与温度有关,因此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 分析二...

    发布于:2014-06-17

    详细阅读
  • 【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表的基本构造. 2、知道电流表测电流大小和方向的基本原理. 3、了解电流表的基本特点能力目标 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电流表的原理,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教师可以通...

    发布于:2014-06-17

    详细阅读
  • 电场线|电场线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视,知道用可以形象地表示电场的方向和强弱; 2、知道一个点电荷、两个等量点电荷、点电荷与带电平行板间的的分布; 3、知道什么视匀强电场,以及匀强电场的的分布; 4、知道两块靠近的平行金属板,大小相等,互相正对,分别带有等量的正负电荷,他们之间的电场(除边缘附近外)是匀强...

    发布于:2014-06-17

    详细阅读
  • [电场中的导体]电场中的导体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静电感应,知道感应起电的原理和感应电荷正、负的判定。 2、知道静电平衡状态;理解静电平衡的特点,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 3、知道静电屏蔽现象及其应用。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分析推...

    发布于:2014-06-17

    详细阅读
  • [毛细现象]毛细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浸润和不浸润现象.能用浸润和不浸润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2、知道什么是以及是怎样产生的. 3、知道在实际中的应用和防止.教学设计方案 本节颗内容可以通过实验演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来完成。一、课堂引入 我们研究了液体和气体之间的交界面的性质——表面张力的作用,那么固体和液体之...

    发布于:2014-06-17

    详细阅读
  • 【电场线】电场线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视,知道用可以形象地表示电场的方向和强弱; 2、知道一个点电荷、两个等量点电荷、点电荷与带电平行板间的的分布; 3、知道什么视匀强电场,以及匀强电场的的分布; 4、知道两块靠近的平行金属板,大小相等,互相正对,分别带有等量的正负电荷,他们之间的电场(除边缘附近外)是匀强...

    发布于:2014-06-17

    详细阅读
  • 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_第一节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二

    课时:l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同时测量一段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3.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教具:课本图8-1的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引入...

    发布于:2014-06-17

    详细阅读
  • 日光灯出现黑斑的物理原理|物理教案-日光灯原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普通日光灯的组成和电路图,知道日光灯管在电亮和正常发光时对电压和电流的不同要求. 2、知道起动器和镇流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安装日光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两节的内容...

    发布于:2014-06-1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