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jiaoan.jxxyjl.com--初中语文说课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人教版职业中专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学习本文不仅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积极的作用。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文居于这套教材的最后一册(第四册)第三单元,是承接第三册的第一单元记叙文的语言表达,第二单元说明文的语言表达而编排的。课文是一篇悼词,同时也是一篇评述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卓越贡献和斗争精神的议论文。学习它对于理解马克思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议论文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高考考纲、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了解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方面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二体会课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三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内容连贯,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本课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根据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及所教学生现状的认识,故明确本课时教学要点为:运用揣摩语言的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个人的思想观点。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对这篇课文学习目标的理解,我认为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一重点: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能力。二难点:1.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划时代意义。2.第三段复杂单句的语法分析。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重点是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在教学中应以揣摩语言为主。另外,本课教学难点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1.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内容及意义的理解,2.一些重点语句的揣摩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积极收集资料,认真阅读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这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最佳途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教师引导型”教学方案,以突破难点。这种方案的教学思想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积极配合与认真思考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这种设计要求学生有比较扎实的基础,以及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把握教学时机的能力。文中的重点语句较多,体现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关照呼应的地方比比皆是,教学中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选择要点加以突破,比如:第三段的理解与分析、第六段的第二句中“远不是主要的”的表达作用的理解以及第八段中第三句和最后一句的理解。
三、说学法:
本课内容较难理解,特别是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划时代意义以及第三段的文字内容同学们理解较为困难,所以,同学们应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试着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结合书下注释,联系上下文,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体会它们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对文中的哲学、经济学理论的概念可以查阅书籍(如《辞海》,有关政治经济学、哲学的书籍)来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的伟大意义、对其内容可以只作简单了解不必过分深入。课文中复杂的句式较多,同学们可在课前复习一下初中学过的句子成分的划分、复句层次的划分的相关知识,然后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做一下语法分析,这样对于课上理解文章内容会有较大帮助。
四、说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
(一)、导语设计:语言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语言特色。有的人语言幽默风趣,有的人语言质朴自然,有的人语言清新明丽。我们学习的各类文体也是这样,记叙文的语言形象生动,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周密,那么,议论文的语言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深入体会一下议论文的特色。
此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旧的知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有个初步的认识。可谓\"一石多鸟\"。
(二)、课前检测: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具体介绍一下有哪些伟大贡献?
2.概述课文的结构。
此项设置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课文,为下文揣摩语言打基础。“温故知新”。
(三)、新课讲授:
1.先引导学生完成一些语句的揣摩理解,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揣摩重点语句的方法。
问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
问题2:讳饰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答案: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哀悼与尊敬以及不忍再说,而又不得不说的沉痛心情。
以上两个问题重在引导学生从重点句段入手揣摩语言。
问题3:第三段是一个复杂的单句,它的句子主干是什么?冒号后面作为宾语的复指成分可以分为哪几层意思?“正像达尔文……一样”在句子中是什么成分?起什么作用?
此问题通过对句子的主干和层次的分析,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2) 归纳方法
首先从句子本身去理解,抓主干,理枝叶,分层次;然后联系时代背景、上下文去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
2精读课文,分组讨论,运用揣摩语言的基本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然后选择以下句子检测学生理解的情况。
问题1、第八段在赞扬马克思的崇高人格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时,用了哪些极具感情色彩的词语,有何作用?
明确:这些词语分别表明敌人和战友对马克思的不同态度,用词准确。
问题2、第二段所写“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该句将马克思逝世这一事件放在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广阔背景中来考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评价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是全文的总纲。(此题从抓重点句、联系背景入手揣摩句子)
问题3、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使命”和“事业”的修饰成分各有哪几层?“推翻”一词的支配对象是谁?
明确:“使命”一词的修饰成分有三层,分别是“他”“毕生”“真正”。“事业”的修饰成分有一层,“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 “推翻” 的支配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此题通过对中心词的修饰、限制和补充的分析,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问题4、找出第五段的关联词,分析其作用。
明确:即使 也 但是 甚至 而且
问题5、说说第六段前两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前一句承接上段最后一句话,概括第3—5段的内容,也与第二段中的对于历史科学相呼应;后一句开启下文,与第7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相连,并为从实践方面介绍马克思的成就埋下伏笔。
以上两题分别从关联词和过渡段方面揣摩语言。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本节内容有了较清晰的认识,熟悉了揣摩语言的切入点。所以为节省时间,本步骤由教师总结,主要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所学。(出示板书设计)
(四)、比较教学: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这里选了一篇雨果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讲话──《巴尔扎克葬词》来进行比较阅读。
两篇文章均为葬词,在内容上有很多相近之处,均对逝者的历史贡献与高尚品格作了高度的评价与赞扬,表现了作者对逝者的哀悼与敬仰之情;在表达方式上也极为相近,都在记叙的基础上,把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使文章富有感召力。但是,由于逝者的不同,特别是作者的不同,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迥然不同,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思想家、科学家,在对马克思极尽溢美与痛悼之时,在语言上用词准确严谨,在行文中注意了语言的过渡、衔接、关照、呼应,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而雨果作为一位作家、艺术大师,他的悼词的语言朴实而不单调,准确而不呆板,全篇文章富于文学色彩,文采斐然,处处体现了语言大师的独特的语言风格。
在作比较阅读时,应注意体会两篇文章语言的异同之处。在这里,我们选取两篇文章中的几个片断来作一下比较阅读练习。
练习:
阅读甲、乙两文的语段,回答以下问题。
甲文,《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八、九段。
乙文,《巴尔扎克葬词》
(1)各位先生,面对着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样的重大打击吧。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这也许是一桩好事,这也许是必要的。上天在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2)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最高的教训。当一个崇高的英灵庄严地走进另一世界的时候,当一个人张开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飞翔在群众的上空,忽而展开另外的看不见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乡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只能充满严肃和诚挚。
(3)不,那不是未知之乡!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现在我也永不
厌烦地还要再说──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我说的难道不是真话吗,听我说话的诸位先生?这样的坟墓,就是不朽的明证!面对某些鼎鼎大名的与世长辞的人物,人们更清晰地感到这个睿智的人的神圣使命,他经历人世是为了受苦和净化,大家称他为大丈夫,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
1.面对逝者,人们感到悲痛,甲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人们对马克思的悼念与敬仰,乙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对巴尔扎克的尊敬与悼念。甲文用的是________句式,其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乙文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②乙文选段(2)的第二句。③双重否定。④准确严密。⑤比喻。⑥诚挚富于文采。
五、知识迁移:此项设置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训练,以达到讲练结合,培养能力之目的。
1.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第一段,完成下列各题。
(1)对详细记叙时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这是在葬礼上的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
b.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
c.马克思生命的每一时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是十分宝贵的。
d.明确指出马克思停止工作的最后时刻。
(2)对两个“睡着了”解释不确切的一项是( )
a.两个“睡着了”都指马克思的逝世,前一个是虚写,后一个是实写。
b.两个“睡着了”写出发现马克思逝世的过程,前一个是说以为他睡着了,后一个是确认他已经逝世了。
c.这是讳饰的手法,含蓄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崇敬和哀悼之情。
d.恩格斯表达感情的方式相当含蓄。他的巨大的悲痛浓缩在“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这几个字里。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第 2 、3 、 4题。
2、校园中有些同学染黄发,戴首 饰,穿奇装异服扮“酷”。针对这一现象,以说“时髦”为题 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语言的准确、严密。
联系现实社会中一些丑恶现象,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到教书育人。此项设置意义深远,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这堂课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时间允许可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chuzhongyuwenshuokegao/11980.html
-
[《七颗钻石》说课稿第一课时]《七颗钻石》说课稿2详细阅读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江苏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课《七颗钻石》,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则童话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因为充满了爱心而得到了生活对她的巨大回报的故事。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童话文字浅显易懂,...
-
[《端午日》沈从文]《端午日》说课详细阅读
江苏大丰市万盈二中 陈继军一、说教材1、《端午日》是苏教版七年级教科书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编者以民俗风情为主题分别编入了《端午日》等四篇课文,它介绍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是一篇新增加的课文,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
-
部编版《珍珠鸟》说课稿|《珍珠鸟》说课稿3详细阅读
《珍珠鸟》说课稿黄务中学 刘宏丽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珍珠鸟》这篇课文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五单元。这个单元都是写人与动物动物的佳作。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他们深入思考人和动物的关系。。 冯骥才写的这篇散文,通过人与鸟...
-
愚公移山说课稿一等奖|《愚公移山》说课稿2详细阅读
《愚公移山》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 《愚公移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它塑造了老愚公这个性格鲜明的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愚公移山》编排在第五册“文言文综合阅读(一)”单元中,本单元将文言文集中编排,试图从文言词法上来“合”...
-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十分钟_云南的歌会说课稿详细阅读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各位评委,我说课的课题是,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云南的歌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手段、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www diyifanwen com)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第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
[《斑羚飞渡》的故事]《斑羚飞渡》说课稿3详细阅读
《斑羚飞渡》说课稿杭州艮山中学 徐巧玲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编选了《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描写的是一群被...
-
幼儿园大班语言《犟龟》说课稿|《犟龟》说课稿详细阅读
《犟龟》说课稿 王晓敏 我说课的题目是《犟龟》,我将从以下四方面来说这节课。一、 说教材1、 说体系。《犟龟》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本课是学生升初一之后接触到的第一篇童话,第一课时简介了童话特点,引导学生默续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情节。本节课...
-
[《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化石吟》的说课稿详细阅读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张锋的科学诗《化石吟》。首先,我对本课内容分析如下:《化石吟》所在的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新课标在这一单元中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化石吟》写的是...
-
【张掖铁路学校怎么样】张掖铁路学校新课程改革研讨观摩课说课稿《海燕》详细阅读
张掖铁路学校新课程改革研讨观摩课说课稿语文组 张晓军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本文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
-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一等奖]《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3详细阅读
我的叔叔于勒杨 洁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虽然篇幅短小,但在艺术上却颇多成。.他的手法,寓主题于平淡自然之中。他的人物,在语言动作之中有内心世界的表露;他的情节,在平铺直叙之中有波澜起伏;他的描写,在平实朴素之中有锋芒;他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