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设计国家级一等奖|《马说》教学设计
【jiaoan.jxxyjl.com--初中语文说课稿】
沧州第五中学 王凯梅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书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
二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使学生了解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理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主题。
3. 明确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培养学生对人才的认识。
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学习的难点。
三 教学方法设计
新课标指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 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加强了课文的朗读环节,以语气作为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带动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强烈愤懑不平的感情。
加强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开放式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等教学方法巩固学生的文学积累。
四、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走进韩愈的生活经历,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
(一)导入新课: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由《神雕侠侣》中杨过遇小黄马的经历导入。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理解营造一个情感氛围。
(二)诵读感知:
1.听课文录音,正音正字,注意停顿节奏和重音。
2.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体会文中11个“不”字的语气。
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体会句中关键字词表达的感情。
4.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提出讨论题:为什么韩愈会在文章中流露出这样强烈的愤懑不平之情?提示学生;联系韩愈的生活经历。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强调作者25岁已高中进士,但一直得不到重用的怀才不遇的经历。从而明确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
5.细读第三段,体会“天下无马”、“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的语气。
让学生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体会到明君对人才的重要性。
6.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韩愈,齐读全文。
本设计力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三 )积累提升:
1. 译读积累:分小组合作串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独立圈点总结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教师提示学生研究“策、其、食”的不同用法。
这个环节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学法,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角
2. 交流探究:每组派出代表,或翻译全文,或交流重点词句,或提出质疑。
解词练习,教师提出:故、或、虽。以前在何处学习过?
3. 背诵积累:
4. 知识迁移:1)以“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有太多的中国文人有这样的遭遇了。”为开头写一段话,融进这些失意的文人以及他们表现这种情感的文句诗句。
2)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这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怀才不遇整体印象,认识到这是个时代的悲剧。然后再联系到今天的生活,拓宽其对人才的认识。更好的达到本文的情感目标。
附:板书设计
五、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马说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识别人才的人)伯乐不常有 ——不以千里称也 (痛惜)
(埋没人才的人)食马者不知 ——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
(有才能的人 )其真无马也邪 ——其真不知马也 (嘲讽)
托物言志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chuzhongyuwenshuokegao/164851.html
-
[《乡愁》的说课稿]《乡愁》说课稿2详细阅读
《乡愁》说案一、 教材分析《乡愁》是九义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乡愁诗两首》之一。第四单元的课文,都是新诗。五四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诗应运而生,并得到蓬勃发展。产生一百多年以来,一代代诗人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本首《乡愁》就是其中之一。本诗的教学目标是:1、 朗读诗歌,体...
-
《安塞腰鼓》说课稿15分钟|《安塞腰鼓》说课稿详细阅读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安塞腰鼓》。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选编了《社戏》《安塞腰鼓》《观舞记》《竹影》《口技》等几篇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向...
-
[《土地的誓言》说课稿]《土地的誓言》说课稿详细阅读
教材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初一现行教材第二单元第十课。本文是端木蕻良在1941年8月18日,9、18 事件十周年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对沦丧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正在倍受蹂躏的家园的深深眷恋,发出了热血男儿誓死为家乡的解放战斗到底的铮铮誓言。综观全文,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强烈急...
-
马说教学设计国家级一等奖|《马说》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沧州第五中学 王凯梅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 ,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
-
冰心《观舞记》_《观舞记》说课稿详细阅读
广东广州市19中 雷陆地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观舞记》。我的说课分为七个板块:(出示幻灯片) 第一板块(播放多媒体) 本课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第四单元是以文化艺术为主题,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
-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范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详细阅读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
-
[《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化石吟》说课教案详细阅读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本诗,首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
-
《斑羚飞渡》的故事_《斑羚飞渡》说课稿详细阅读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叫赵剑漪,来自荣城十二中。我说课的题目是:《斑羚飞渡》,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编选了《珍珠鸟》、《斑羚飞渡》、《鹰》等...
-
《黄河颂》说课稿|《黄河颂》说课稿详细阅读
《黄河颂》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黄河颂,它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初二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歌。 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设定:《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
-
《斑羚飞渡》的故事|《斑羚飞渡》说课稿详细阅读
知识技能:整体感知,复述课文 过程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价值观: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课时分析] 第一课时:生自学,师辅导,弄懂字、词、音、义,了解斑羚,熟读课文,思考“研讨与练习” 第二课时:侧重说演,学生亮相 [公开课型] 说演课 [设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