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的乐趣]《挖掘生活之源》说课案

初中语文说课稿 2013-09-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初中语文说课稿】

 

作文教学之思维训练一

福建省厦门市巷南中学  林志军

 

一、说课题

《挖掘生活之源》是作为作文思维训练的基本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面对作文任务时,不知“文从何来,情由何生”这一问题而设计的。勿庸置疑,作文源于生活,是生活基础上的思维结晶。学生初步懂得了生活素材是作文的最感性基础,但常常无法准确捕捉到一般素材的闪光点和价值处,于是写起作文来陷入了纯粹的写人记事的庸俗化、浅层化。综其缘由,是对生活素材的观察思考不够细致、深入;览物而生的情感体验不够细腻多角度;对由素材激发的信息的观照不够全面多层次。容易走进了作文思维的一体化和失语性。

如果说写作的过程是察物——创意——缀文,那么学生的作文思维的开发必先解决的是察物,就是在最常见的事物上,通过一定形式的引导和启发,激发兴趣,激发发语的可能性。本课题所选的媒介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物,通过艺术手法使物以异于常规的面貌出现,激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对其进行判断,产生感悟,并由小及大,由物及人、及理,形成思维碰撞,从而引发创意。

二、说教法

与一般的文章教学不同,学生没有任何“预习”和参照准备,要在单位时间产生思维的比较、发散、逆向,信息的整合、拓展、延伸等动作,需要合作、讨论、交流,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完成感悟的独立性和多角度多层次性。教师恰当的引导时间、引导方法和引导技能以及及时处理课堂变数的方式至关重要。

三、说学法

思维的变化决非几课时就能完成,也决非闭门造车式的个人感悟能达到。因此,本课时侧重让学生讨论、交流、实践。其中实践环节犹为重要,本课所提供的思维训练物只是一个实践载体,课后的延伸实践更为重要。学生在学习中,以课堂为阵地,以课题为媒介,以这一思维训练为契机,加强实践,才能确实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四、说目标

1、              知识目标:①能通过对图物的感悟形成自己的理性见解;

②把自己感悟到的理性见解用短文形式写出来。

2、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②培养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能力。

3、              德育目标: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②引导学生用辨证的眼光分析自我。

五、说重点

感受事物,启发思维,开拓视野,培养个性。本课所展现的图片有两个特性,一是物的本体特性,二是物的外延特性。因此学生感受的切入点和感悟的发散性可以有多方面的因素组成。这也有利于培养写作思维个性特征的的展现,但感受物需要调动自我的实践经验和内心体验以及各方面综合素养,所以要做到有感,有言,使感悟和创意有所迸发。教师必须最大可能地在想象、联想等思维品质的框架里允许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独特体验,并在不影响学生独立发挥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归纳、引申、逆思、整合、肯定。

六、说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是针对学情而定的,通过前两次作文,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感性事物观察的粗略性、感悟的表面化、思维的单一性,寻找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者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但自己有很少真正关注过的事物)做为激发点是最有利的引导案例。

【三图全貌】

七、说过程

1、导入

刘勰《文心雕龙》提到文章的创作过程:察物——创意——缀文。就是仔细观察,用心感悟,自我创作。

2、出示教具

1、单图出示

(先后出示单截图——西瓜、橘子、西红柿,引导学生认物:图中物,适当引导联系生活实际物——由眼前物,回忆、联想)

2、两图比较

(先后出示两物并图。引导学生在回忆联想的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对展示物进行比较,引发进一步的感悟。)

3、三图共景

(呈现全图——三物并观,引导学生观察作为一整体,在前两步骤观察、感悟的基础上,整合所观察到的信息,产生更为深刻的思维见解,引发想象,形成理性认识,力争超出“物”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鼓励直观第一印象和第一感悟的形成。

3、交流讨论观察所感

把自己的第一印象和第一感悟在四人学习小组中进行交流,并且在整合其他成员感悟结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找共性,发挥自己的特性)

4、抒写主要感悟

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阅读经验、内心体验、个性特点、感情特征等综合因素,把自己的理性认识用短文写出来,各个学习小组推荐一位代表作课堂交流发言。

5、课堂交流

(根据学生完成的具体时间的情况来决定学生发言的次数和长短。教师可及时在每位学生发言后进行适当的小结或阐释;可在所有学生发言后进行总结,以归纳、比较、整合等方式进行点评。教师的姿态应以鼓励创新,评价以激励肯定学生的思维结果为主。)

6、课堂小结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可穿插在学生发言后)。学生常说作文难写,或者不知道写些什么,其实,就是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深入、对情感的体悟不够细腻多角度、对生活中现象本质的思索不够全面多层次,造成思维的浅显、单一,无话可说,无字可写,无情可抒,或者写起作文来观点不新,角度狭小,叙说瘪瘪,议论泛泛,抒情平平。只有观察感悟思索到位才能文思泉涌,才能言及有物,才能立说自圆。(根据学生交流思维的结果,可适当引用实例,多肯定表彰,少否定批评。)引导学生作文要做到四到:眼到、心到、情到、文到。

7、拓展和作业

1、对另外事物的观察。

设置物为水杯和热水瓶,杯为空,热水瓶则装上豆浆。情景设置:先让学生说热水瓶作用,再倒出豆浆。(经验是我们判断事物的重要参照,但经验也常是束缚我们全面判断事物内在和外在规律的枷锁,因此我们要尊重经验,也要敢于向固有的经验说不,要怀疑,要大胆,要求异,要实践。引导学生反向、逆向和求异等思维。)

2、把本节课的感悟短文(主要见解或者观点)拓展成一篇字数在六七 百字的文章,写在周记上,下周一交上来。

八、反思

   本课题教师设计初衷是引导学生思维的求异、多角度,通过感悟,借由理想和现象,完成培养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这一目标。教师的自我观感是:由三图全貌感受到的——事物的存在,是在比较的环境中获得其貌,即对比产生对事物的某方面特性的张扬,可以作为人生之路有益的指导等。

学生在实际课堂上的思维交流已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期观感结果,总共归纳起来有八种类型:

1、                   对三种水果的品尝角度,甜、酸、脆、爽等口感拓展到生活的滋味,无味的人生是遗憾的。

2、                   对三种水果的颜色,联想到地球在人为的作用力下,有绿洲到沙漠,拓展出环保的主题。

3、                   由三种水果带给人类的享受,导出做社会有用的人才。

4、                   由三种水果的色泽和品尝效果,引到在学习上,应该注重方法和实践效果。

5、                   由三种水果的来源,引到不经历一翻努力,不能做出宜人的成就。

6、                   由三种水果的色彩,想到红灯、黄灯、绿灯,联想到交通和人类生存话题,以及如何做一个遵守社会秩序的公民。

7、                   由三种水果的色调,从美术角度出发,拓展到人生之路的悲欢离合,生命不能总是处在高潮或者低潮。

8、                   由三种水果的大小对比,联系自我学习实际,谈到自己如何从井底之蛙的思维困境中走出,正确看待自我奋斗的历程。

因为学生观察和注意力集中的焦点差异,因此,在不同环节的侧重点有区别,所以诱发的理性思考结果异彩纷呈。

学生反馈说,他们从未知道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事物可以拿来做这么多的思考,特别是在讨论交流中,发现其他同学的思维角度是如此的“个样”。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原来,我们是如此的富有。

这是作文,更是我们人生之路的宝贵财富!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chuzhongyuwenshuokegao/11915.html

  • [《七颗钻石》说课稿第一课时]《七颗钻石》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江苏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课《七颗钻石》,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则童话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因为充满了爱心而得到了生活对她的巨大回报的故事。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童话文字浅显易懂,...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端午日》沈从文]《端午日》说课

    江苏大丰市万盈二中 陈继军一、说教材1、《端午日》是苏教版七年级教科书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编者以民俗风情为主题分别编入了《端午日》等四篇课文,它介绍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是一篇新增加的课文,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部编版《珍珠鸟》说课稿|《珍珠鸟》说课稿3

    《珍珠鸟》说课稿黄务中学 刘宏丽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珍珠鸟》这篇课文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五单元。这个单元都是写人与动物动物的佳作。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他们深入思考人和动物的关系。。 冯骥才写的这篇散文,通过人与鸟...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愚公移山说课稿一等奖|《愚公移山》说课稿2

    《愚公移山》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 《愚公移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它塑造了老愚公这个性格鲜明的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愚公移山》编排在第五册“文言文综合阅读(一)”单元中,本单元将文言文集中编排,试图从文言词法上来“合”...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十分钟_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各位评委,我说课的课题是,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云南的歌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手段、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www diyifanwen com)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第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斑羚飞渡》的故事]《斑羚飞渡》说课稿3

    《斑羚飞渡》说课稿杭州艮山中学 徐巧玲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编选了《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描写的是一群被...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幼儿园大班语言《犟龟》说课稿|《犟龟》说课稿

    《犟龟》说课稿 王晓敏 我说课的题目是《犟龟》,我将从以下四方面来说这节课。一、 说教材1、 说体系。《犟龟》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本课是学生升初一之后接触到的第一篇童话,第一课时简介了童话特点,引导学生默续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情节。本节课...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化石吟》的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张锋的科学诗《化石吟》。首先,我对本课内容分析如下:《化石吟》所在的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新课标在这一单元中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化石吟》写的是...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张掖铁路学校怎么样】张掖铁路学校新课程改革研讨观摩课说课稿《海燕》

    张掖铁路学校新课程改革研讨观摩课说课稿语文组 张晓军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本文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一等奖]《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3

    我的叔叔于勒杨 洁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虽然篇幅短小,但在艺术上却颇多成。.他的手法,寓主题于平淡自然之中。他的人物,在语言动作之中有内心世界的表露;他的情节,在平铺直叙之中有波澜起伏;他的描写,在平实朴素之中有锋芒;他的幽默,...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