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_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2013-08-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初中美术教案】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多彩的学习生活
(造型*表现)
淮北市矿业集团水泥厂学校   刘  晛
单元总目标:人教版美术
通过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对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人教版美术
单元课时:
第一课  优美的校园(2课时)(人教版美术)
第二课  校园伙伴(1课时)
第三课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2课时)
活动一
课题  优美的校园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3、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活动安排:
体验与选择:
1、你对校园有哪些美好的印象?
2、你想选择哪个场景表现你的感受?
学习与研究:
1、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空间的?
2、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消失的规律?
写生与表现:
1、怎样取景与构图才能表现好校园?
2、采用什么表现方法才能显示校园的美感?
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石膏正方体、长方体或纸盒等立方体;厚纸板;建筑物图片或挂图;本校校园环境和建筑物照片等。

学生准备学具:厚纸板;方开纸盒;画纸;铅笔、钢笔或其他画笔。
2  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选择在校园中进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角落,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建筑物所得到的感受,对具有美感特征的场景、角度进行必要的观赏提示。
    ②引导学生注意建筑物呈现的透视现象,并讨论怎样才能基本正确地表现校园场景和建筑的透视现象。通过在室外结合校园场景、在室内结合石膏立方体、挂图或图片与学生共同研究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规律。
③演示并指导学生用厚纸板制作取景框,用取景框或用双手组合手势代替取景框的方法观察校园场景和建筑物,提示选择最佳构图的方法。
     ④引导学生在对透视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校园场景并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观察,自己确认校园中最具有美感特征、印象最深、最想表现的场景、建筑物及其角度。
(2)发展阶段
①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课前准备的纸盒,练习运用透视规律表现纸盒的立体形象。
②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理想的位置和角度,大胆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在校园中进行对景写生。写生过程中应指导学生确定最佳构图、对物象主次的区别表现以及对物象简繁的必要的取舍。
(3)收拾与整理
在写生过程中,应提示学生注意爱护校园设施及花草树木,并随时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安全。3 、课后拓展
(1)提示学生留心观察乡村或社区环境的场景及建筑物,注意物象所呈现的透视现象,感受其美感特征并大胆进行写生表现。
(2)也可在家中进行立方体静物的写生练习,以巩固所学的透视知识。
(3)同学之间将平时所做的写生练习,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欣赏评述,并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1234
(4)平时多做一些校园环境场景写生练习,为今后校园题材的绘画创作积累素材。
教学评价:
1、能否自觉地以审美的眼光观察校园或其他环境,并养成具有对景物细致观察,科学分析的良好习惯。
2、能否运用透视规律对景物形象和结构进行分析并基本正确地进行绘画表现。
教学参考资料:
《绘画透视》
《绘画构图》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关于透视教学的课外拓展的研究。
活动二
课题  人教版美术 校园伙伴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及其处在不同姿态情况下比例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人物动态的基本方法和人物写生的一般步骤。
3、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
活动安排:
学习与研究:
1、不同姿态的人体比例有什么不同?
2、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
写生与表现:
1、怎样把握与表现小伙伴的动态特征?
2、试试画出照片中人物的重心线。
3、怎样把握与表现小伙伴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人体比例教学挂图;人物动态录象或多媒体演示设备等。
学生准备学具:画纸;铅笔、钢笔或其他画笔。
2、  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a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说一说在校园里能看到的小伙伴的各种动作姿态,用语言描述这些动态特征,并相互表演一下这些动作姿态。
b   利用挂图指导学生以人体头的长度为单位,测量立姿、坐姿和其他各种姿势人体的大致比例。
c   用录象或多媒体配合,介绍人体比例知识以及表现人体动态的要点,不同姿势下人体比例的变化;把握人物的动态特征。
(2)发展阶段:
做人物练习。先练习临摹静止画面(照片、图片、录象定格等)中的人物,再由同学当模特儿进行静止动态姿势的写生练习。引导学生随时注意测量自己所画人物身体比例是否正确,动态重心是否稳定。还要注意把握小伙伴的形象特征,并尽可能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
(2)   展示讲评:
交流作业,师生共同评述作业的优缺点,总结出存在的共性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3、  课后拓展:
(1)    随时做一些校园生活中的人物速写练习,一方面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技能,一方面为以后的创作搜集积累素材。
(2)    运用所学的人体比例知识以及表现人物动态的方法,用线条对家庭成员或社区中的人物进行写生练习,除画静态姿势外,还可以初步尝试用速写方式练习画运动状态中的人物。
教学评价:
1、是否基本掌握了人体比例的大体测量方法。并正确运用于对人物的描绘中。
2、课后能否养成随时观察人物动态形象并用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描绘。
3、在课堂写生过程中能否愉快地相互合作。
相关课题研究:
关于透视教学的课外拓展的研究。
教学参考资料:
人物速写,是在较短时间内概括而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动态的一种绘画形式,其任务是迅速捕捉人物的形象特征、运动姿态和生活情趣。一般是以线造型,强调简练、概括、生动的笔法。是为绘画创作搜集素材最为常用的手段。
《人体的比例与结构》
《人体解剖》1234
《人物速写画法》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转型期(抑制期)少年儿童的人物画教学。

活动三
课题 人教版美术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
2、进行在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的绘画合作。
3、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感觉能力。
活动安排:
选材与构思:
1、选择什么样的学习生活作为表现题材?
2、想要表现什么样的意义和主题?
讨论与交流:
1、谈出自己对校园生活的突出感受与表现意图。
2、其他同学的选材与构思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表现与绘制:
1、采用什么样的构图最能表现自己的构思?
2、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才能达到好的表现效果?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校园活动场景照片一组;以校园生活为题材的画家绘画作品图片若干;同一课题的学生作业若干。
学准备教具:平时搜集和积累的校园生活题材的创作素材;根据自己采用的画种,准备的所需的工具材料。
2、  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a   引导学生回忆、交流自己在校园生活中印象最深刻,最有意义的事物,并讨论如何才能作为绘画创作的主题加以表现。
b   向学生提供校园活动场景照片、校园生活题材的画家绘画作品图片、同一课题的学生作业等资料作为构思的参考。
c   让学生拿出平时积累的有关校园生活的创作素材,进行选择、分析、改造,用于本课的创作实践。
(2)发展阶段:
a   将自己的创作构思画成简单的草图,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对各自的构思草图进行修改与完善。
b   根据创作意图、作品主题的需要,选择一种表现手段,如线条画、色彩或纸版画等,进行绘制。
c   创作过程中,仍可进行相互交流,交换各自所需的素材,或根据需要临时进行场景写生和人物动态写生。
d    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构思,大胆落笔,细心收拾。要独立思考,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交流的目的是启发创作灵感,而应避免相互照搬或套用一个模式。
e   教师应在辅导中,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画场景,运用所学的人体比例及动态表现的知识处理画面中的人物,成组人物的表现,应注意画面的均衡构图、前后遮挡、远近虚实等关系的处理。
(3)收拾与整理:
作业接近完成时,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自已的作品进行调整和修改,最后完成作品。
整理资料、素材、画具。恢复教室的整洁。交还暂时借用别人的资料、工具材料等并表示谢意。
3、  课后拓展:
(1)    课后可让学生进一步审视自己的作业,找出成功与不足,并利用课余时间尝试用另外的构图、方法和手段表现同一主题,看看会出现什么不同的效果。
(2)    进一步选取新的创作主题,从另一个角度表现校园学习生活。
(3)    尝试将所学的创作方法运用于校外生活的绘画创作中。
(4)    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主题办一个作业展览,展示每个同学的作业,组织参观与评述活动。
教学评价:
1、是否表现出自己的创作意图和主题。1234
2、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是否适于主题的表现。
3、创作过程中是否正确运用了以往所学的透视、人体比例等知识的技能。
4、在创作活动中能否与同学愉快地交流与合作。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1、学生生活经验与中学生绘画创作教学。
2、对学生绘画创作进行选材指导的研究。
3、拓展思维领域,启发学生的构思联想,进行绘画创作教学。
4、关于“双基”与中学生绘画创作教学关系的研究。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chuzhongmeishujiaoan/10237.html

  • 第10课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教案_第10课玄妙的星——我们的太阳

    第10课 玄妙的星——我们的太阳 本单元围绕对“星空”的感受、想像和探索,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建立起对艺术与科学的关注,提高学生的想像力,促进理性和感性的平衡发展。 美丽而玄妙的夜空,充满着神奇。夜的花朵绽开蓓蕾,布满天际,群星争辉,灿烂的星空展现着艺苑风采。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浮想联...

    发布于:2013-08-06

    详细阅读
  • 【灯与光的关系】灯与光教案

    教学目标 : 1、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圆筒基本形及其变式。 2、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自己对灯与光的综合知识及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 学生通过看书、讨论、探索做纸制灯饰的方法步骤。...

    发布于:2013-08-06

    详细阅读
  • 【我为校园添抹绿】我为校园添置色彩教案2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七年级·上册,人美版 [教学对象] 初中一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45分钟 [教案] 一、 教学目标 (一)、认知: 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

    发布于:2013-08-06

    详细阅读
  • [《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教案]《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美术14册第十课《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一. 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由于学生的日常衣着大多数是学校的校服,或是家长帮他们选购的服装、帽子,所以,学生们外出旅游或参加某些活动时,从他们的穿着方面,就很难反映出性格特点和...

    发布于:2013-08-06

    详细阅读
  • 【服装设计课例是什么】服装设计课例 《自己设计时尚的服装》

    《自己设计时尚的服装》教学理念:现代基础教育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为目标,《自己设计时尚的服装》在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自己设计时尚的服装》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偏向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应用层面上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自己设计时尚的服装》他们很...

    发布于:2013-08-06

    详细阅读
  • 【人教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三单元2d翻译】人教八年级上第三单元 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活动1

    人教八年级上第三单元 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活动1泉州现代中学 陈可可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设计8226;应用”活动内容,根据教材中四个活动内容进行拓展与变化,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美术知识及技能,分别将四个教学活动安排具体化,个性化。在活动内容上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感受到“...

    发布于:2013-08-06

    详细阅读
  • 【初二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初二年级下学期教案

    刘杨 第一课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初二年级下学期教案《开国大典》(1课时)初二年级下学期教案课 型: 单一课教学方法: 讲述、欣赏与思考。初二年级下学期教案教学目的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述与欣赏,初二年级下学期教案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对油画中国民族化特点的欣赏能力...

    发布于:2013-08-06

    详细阅读
  • 【我们爱吃的水果小班社会教案】我们爱吃的水果

    第三单元 甜美的果实,快乐的人7、我们爱吃的水果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我们爱吃的水果2 感知一些南北佳果的形与色的特点。我们爱吃的水果3 能运用各种工具、纸材,表现“我们爱吃的水果”。教学要点:1 重点:能进行整体记忆和学会从多角度观察水果的形与色。能欣赏与评述大师作品。能运用各种纸材表现水果。...

    发布于:2013-08-06

    详细阅读
  • 编织美丽生活_《编织美丽》说课稿

    [教案]湘版美术教材第八册第十课 《编织美丽》说课稿 一、说教材: 《编织美丽》是新版美术教材第八册第十课的教学内容。《编织美丽》说课稿这一课的原题目是《编纸条》,非常直观但我个人觉得标题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所以将它的名字改成了《编织美丽》,我想这样的课题会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编织美丽》是一堂手工制...

    发布于:2013-08-06

    详细阅读
  • 【神秘幽远的意思】第6课神秘幽远玛雅人

    第6课 神秘幽远玛雅人 (2课时)教学目标 1.学生在感受、了解玛雅艺术时,能用恰当的词汇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加强对人类文明的关注。 2.学会用辩证的眼光比较玛雅文明与秦兵马俑艺术的异同及其两者的关系。 教学准备 玛雅艺术图片、录像带;有关原始部落的面具(也可找类似的如非...

    发布于:2013-08-0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