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_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八年级政治教案 2013-05-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政治教案】


导入  新课:

案例:《为求门当户对,局长夫妇逼死儿子和女友》(详见扩展资料)

学生分析:为什么两个年轻人原本正常的恋爱,却使两个家庭家破人亡?

分析方向: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旧的门第观念作祟,使局长夫妇干涉儿子的婚姻自由权利。

(师):那么,什么是婚姻自由?法律如何保障公民的婚姻自由?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了解的问题。

第十课  公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板书)

(板书)

一、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板书)

学生结合上面所述案例,总结什么是婚姻自由,教师归纳。

婚姻自由,是指婚姻当事人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决定自己的婚姻问题,不允许任何人强制和干涉。我国宪法和婚姻法都把婚姻自由列为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个方面。

小辩论:不能实行离婚自由VS必须实行离婚自由

学生通过辩论明确以下认识:实行离婚自由确实使一些家庭分为两半,尤其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如果不实行离婚自由,就会使一些家庭继续其摇摇欲坠的局面,家庭里同样没有温暖,没有快乐,当事人和孩子都会陷入痛苦之中。而离婚,使他们还有机会重新组建和睦幸福的家庭。因此,离婚自由是结婚自由的必要补充,两者是婚姻自由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缺一不可的。

二、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结婚的条件和结婚的程序。

讨论:1、为什么要实行一夫一妻制?

2、为什么禁止近亲结婚,某些特殊疾病患者也禁止结婚?

3、在农村,有的父母给孩子订了娃娃亲,有的男女双方父母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宣布两人结婚。这两种“婚姻”是否为法律所承认?

通过讨论,学生进一步了解结婚的法定条件和程序。

三、禁止包办、买卖婚姻,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板书)

电影《香魂女》片段或电影《刘巧儿》片段

学生通过电影内容,分析包办婚姻、借婚姻索取财物给人带来的不幸。通过教材上的案例,说明这些行为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

四、禁止重婚(板书)

分析案例:全国首例公诉重婚案宣判 北京一重婚者被判刑1年

2002年6月10日,首例公诉重婚案在西城法院宣判,被告人王炳权、陈俭莉犯重婚罪,二人的婚姻无效,王炳权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陈俭莉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1987年10月,王炳权与余长凤自愿登记结婚,并于第二年生有一子。王炳权在没有与余长凤解除婚姻关系的情况下,于1999年5月起与陈俭莉在本市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并于2000年1月生有一女。

法院认为,王炳权、陈俭莉明知一方已有配偶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已构成重婚罪。宣判后,王炳权当庭表示不服判决,而余长凤则泪流满面,她认为对王炳权、陈俭莉的判决太轻,要申请抗诉。

一起重婚案就这样酿成了悲剧性的结局。王炳权面临着坐牢;余长凤与儿子的抚养费还是没有着落,又要流落街头;陈俭莉与两岁多的女儿也面临衣食无着的生活。

讨论:你如何看社会上的“包二奶”现象?

通过分析和讨论,学生了解到重婚给家庭带来的不幸。“包二奶”现象是一种事实上的重婚纳妾现象,是对女性的不尊重,是封建思想的返潮,也是违法行为。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婚姻自由,必须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重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但也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和程序。法律为了保障公民的婚姻自由,禁止包办、买卖婚姻,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zhengzhijiaoan/8028.html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 2、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及思维辩别能力; 3、为教学质量检测奠定基础。【教学重点】:尊重、善意与沟通【教学难点】:正确面对竞争压力的方法和原则【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练习、提问相结合【教学过程】:[复习专题内容]1、人们之间...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如何建设精神文明]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做了明确规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能结合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法律保障发表看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法律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法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作文】《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这种说法对吗]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学习内容: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材分析:本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发,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拓展。教材分别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公民个人三个层次上介绍了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深刻认识“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财产留给谁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研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继承权,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方法和继承人的资格。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合法继承奠定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我国法律规定的对违反环境法行为的制裁方法,以及中学生自觉履行保护环境义务的努力方向。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违法与环境犯罪的区别,提高辨析能力;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依法治理环境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了解宽容的表现。懂得宽容是一种美德;理解宽容问题上的是与非。 2.能力目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和事的能力;辨证看待宽容与原则、自己与他人、和与同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宽容他人、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PPT】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六课 教学目标 识记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理解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的意义。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培养初步的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知道未成年人应该受到那些方面的保护,并...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 复习导航1.为什么人们之间需要理解?(1)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彼此间千差万别。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面对的处境、需求、心情、感受也各不相同。(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由理解开始。社会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的。如果人们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差异就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就可能变...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诚信做人到永远主题班会|诚信做人到永远

    第十课 1、什么是诚信 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的涵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3、“人而无...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