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行为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唯一原因_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违法行为的类别,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一般违法行为如何制裁的过程中,提高辨别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的知识,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讲述有关违法行为的基本知识。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违法行为的含义,教师讲清两层意思,〔1〕做出法律禁止做的事情,是一种违法行为,这个问题学生比较好理解;〔2〕拒绝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一种违法行为,此问题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应知道法律不但规定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什么是禁止做的,违反了要受到什么处罚,而且还要求人们应该怎样做。二是违法行为的类别,本框的重点。违法行为根据其所违反的法律的类别,一般划分为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几类。教材分别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涵义作了解释,还列举了该类违法行为的一些表现。三是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讲清什么违法行为称为一般违法行为?为什么要受到制裁?行政处罚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是指谁?
教法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设置的小栏目。为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他们可自选小栏目提出的问题,思考或议论自己身边的民事或行政违法行为的案例。分析自己受教育最深的问题。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学生自拟题目收集各种材料,可在教师或同学协作下进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说服力,提高学生对为什么一般违法行为也要受到制裁的认识。
3、“研究性学习能力”作为重构课程的主线,是超越应试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可采用讨论的形式探究一些问题,例如: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
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对同学们收集的一些案例材料进行展示的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推进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步,分析什么是违法行为。
首先,由课代表展示各组同学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接着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进行总结概括。
案例详见扩展资料"案例分析(一)"
案例1:管某恶意拨打110
案例2:成克杰案
案例3:胡长清案
案例4:拾金而昧
案例5:刘某长期不缴纳税款
教师总结: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第二步:分析违法行为的类别
展示案例:(案例详见扩展资料"案例分析(二)")
案例1:绑架案
案例2:中学生抢劫案
案例3: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遭侵权
案例4:两名中学生散漫无聊,以拨打110取乐,被公安机关查处。
教师引导同学思考,请同学们对以上违法行为进行分类。
同学们发言。
教师概括总结:
案例1中的赵某和李某等人结伙绑架人质,勒索人民币4万元,其行为已构成了绑架罪;案例2中的中学生实施的是暴力抢劫,而且是团伙作案,只因对方未带钱而未遂,但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案例1和案例2中的行为都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已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我们把这种严重违法行为称之为犯罪。
案例3中太平洋广告影视公司的行为侵害了中央电视台的著作权,属于民事侵权行为。案例4中的两名中学生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其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案例3和案例4中行为人的行为虽然也是违法行为,但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因而把这种违法行为称之为一般违法行为。
所以,从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类别上,可以把违法行为作以下划分:
其中刑事违法行为又称为犯罪行为,而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则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第三步:重点分析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一框题中只重点分析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因为下一框题中将对犯罪行为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受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在同学中,往往存在着"一般违法行为不要大惊小怪,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的思想误区,所以在这一部分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场小讨论,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认识到违法行为的严重性。
讨论:一般违法行为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
讨论过程:略。
教师总结:一般违法行为虽然不像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但也干扰了人民的正常生活,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损害。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及时给予处罚、惩戒,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到犯罪。所以一般违法行为也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小结:
今天学习了:①违法行为的概念: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②违法行为的类别: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三类。③一般。④明确了一个认识问题:违法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却一定是违法行为。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zhengzhijiaoan/7880.html
相关教案
- 依法惩治犯罪行为的意义_依法惩治犯罪
-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知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 什么是法律_什么是法律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 [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权]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 教学设计(一)
- 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 教学设计(一)
- 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还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_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 婚姻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_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教学设计(一)
- [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制度 教案示例(人教版)
- [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 教学设计(二)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详细阅读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 2、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及思维辩别能力; 3、为教学质量检测奠定基础。【教学重点】:尊重、善意与沟通【教学难点】:正确面对竞争压力的方法和原则【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练习、提问相结合【教学过程】:[复习专题内容]1、人们之间...
-
[如何建设精神文明]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做了明确规定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能结合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法律保障发表看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法律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法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作文】《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
-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这种说法对吗]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详细阅读
学习内容: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材分析:本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发,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拓展。教材分别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公民个人三个层次上介绍了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深刻认识“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
-
【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财产留给谁详细阅读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研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继承权,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方法和继承人的资格。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合法继承奠定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
-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我国法律规定的对违反环境法行为的制裁方法,以及中学生自觉履行保护环境义务的努力方向。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违法与环境犯罪的区别,提高辨析能力;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依法治理环境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了解宽容的表现。懂得宽容是一种美德;理解宽容问题上的是与非。 2.能力目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和事的能力;辨证看待宽容与原则、自己与他人、和与同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宽容他人、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
-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PPT】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详细阅读
第六课 教学目标 识记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理解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的意义。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培养初步的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知道未成年人应该受到那些方面的保护,并...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详细阅读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 复习导航1.为什么人们之间需要理解?(1)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彼此间千差万别。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面对的处境、需求、心情、感受也各不相同。(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由理解开始。社会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的。如果人们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差异就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就可能变...
-
诚信做人到永远主题班会|诚信做人到永远详细阅读
第十课 1、什么是诚信 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的涵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3、“人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