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拓展|错过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5-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错过
一、字音字形: 
贻误( yí)  颟顸(mān)  侥幸(jiǎo)  驾驭(yù)    硕果(shuò)   
斑斓(lán)  咀嚼(jué)  憬悟(jǐng)  渊薮(sǒu)    惆怅(chóu)
二、词语释义
[跳槽]:比喻人离开原来的单位
[贻误]:错误遗留下去受到坏的影响
[常态]:正常的状态
[存活]:生存的意思
[欣慰]:喜欢心安
[情愫]:真实的情意
[颟顸]:糊涂,不明事理
[憬悟]:醒悟
[万无一失]:绝对不会出差错
[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
[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刘心武(1942- ),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长篇小说《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等,还出版8卷本《刘心武文集》。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2)探寻背景
本文是一篇文艺性政论文,也称杂文,一般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它具有形象性、时评性、论辩性等特点。 明人吴纳在《文章辨体序说》中称:“杂著者何?辑诸儒先所著之杂文也。文而谓之杂者和?或评议古今,或祥论政教,随所著立名,而无一定之体也。”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称:“以其随事命名,不落体格,故谓之杂著。”冯雪峰认为:先秦诸子杂文,是最好的最出色的和最本质的杂文。诸子杂文是我国古代杂文的第一个繁荣期。在鲁迅为首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杂文创作形成了又一个高峰期,杂文作为一柄锐利敏捷的思想武器,最充分地发挥了它的艺术战斗作用。近些年,杂文数量增加,对杂文理论的探讨也有所发展。 如陈瑞衡对杂文的定义就做过新的补充,他说: “杂文是一种迅速反映和积极干预社会现实和思想文化问题,具有运思机智而笔法灵活、语言幽默而常带讽刺、体式多样而生动活泼、篇幅一般比较短小等特点的文学作品。”
四、课文内容分析
(1)题目解说
“当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错过其实是生活中的一种常态,人是有得有失的,不必大惊小怪,而应以平常心对待。
 (2)结构分析
《错过》的题目揭示了本文的议论中心。全文共1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问题,摆出事实:大小错过真不少。
第二部分(第3~6段),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第三部分(第7~13段),解决问题,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
第四部分(第14~15段),总结全文,强调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终点站。
(3) 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1)课文的提出问题部分,作者摆出哪些事实?
第1段,用对话的口吻,说过去一年,又错过许多。第2段,用一个长句举例说明"错过"的事真不少。所举事例,一为购物,二为跳槽,是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所以具有典型性。
(2)作者如何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
第3段是一个疑问句,第4段是个反问句,在文中紧相连用,后句以反问的形式,否定了前面的困惑和不解,否定了一般人内心存在的没有"错过"的希望,语意明确肯定。第5段是正面回答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问题。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得失本是"人生常态",人有"错过",不值得大惊小怪。第6段,是对第二部分的小结,"没错过"与"错过"是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的见证人,有了它们,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作者在这里用"存活"而不用"生活",存活是生存的意思,多指生命受到威胁后生存下来。第6段不仅小结第二部分,又引出第三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23456789
(3)作者是从几个层次来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
文章的第三部分分三层。第一层(第7~8段):"意识到错过"与"没有意识到错过"正反对比,强调突出"意识到错过"的意义。第二层(第9~11段):具体阐述如何正确对待"错过"。第9段分析如何正确对待还有机会相遇的"错过",第10段分析如何对待机不再来的"错过"。这两段也形成了正反对比,强调对不同的"错过",要用不同的方法对待。第11段,用设问句开头;用两个"立刻"强调速度要快;批评那种意识和行动迟缓的现象。第三层(第12~13段):对错过要习惯它、品味它。这一层是对第三部分的小结。
(4)课文第14~15段,运用通俗的比喻讲出了令人深思的道理,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第14段,把人生比作"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第15段,作者把那些"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扬"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5)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过错;错过自有意义,人"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所以必须"品味"过错。
(6)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
    (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作者的这段话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描写保尔•柯察金在墓碑前的心理活动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目’碌碌羌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123456789
  2主题
文章辩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3写作特点
(1) 本文是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它符合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即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文章开头摆出“错过”现象,从中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许多“错过”,怎样正确对待“错过”。在分析问题时,充满着辩证的色彩,对具体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很有说服力。结尾总结全文,深化论述的中心。
(2) 文中正反论证,相得益彰。如第三段“人生的路啊,为什么,为什么总是充满着这样多的过错”这个问题后,先用反问句进行反面论证,紧接着进行正面论证。二是对比论证。例如第7段和第8段,“没有意识到”和“能意识到自己过错”相对比,突出“意识到”的重要性。
(3) 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语言鲜明、生动、含蓄。具体表现在设问与反问并用;广泛使用比喻句,如最后两段;长句与短句并用。如开头第二句长达150字,显得语意周密,第12段,只用一句不长的话构成;整句与散句并用,整句如“没错过,抓住了,错过了,溜走了”结构匀称,铿锵有力。当然全文仍以散句为主,这样可以灵活的表达自己观点。
4体验拓展延伸
赵刚在上初三以前,一直担任班干部。升入初三以后,班上进行班干部竞选,赵刚听说初三很紧张,当班干部影响学习,于是没有参加报名。事后,他看到班干部们工作得很顺心,学习也没有受到影响,面对这次“错过”,他很后悔。如果你是赵刚的好朋友,你打算怎样开导他呢?
(4)课后习题答案
1 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错过;错过自有意义,人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细微深入丰厚的情愫,所以必须品味错过。
2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最根本的追求。
3略
4略
同步练习(100分  90分钟)
一、 基础知识与运用(23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8分)
xīn(    )慰    duò(    )入    mān hān(    )  yuān(    )薮
jiǎo(    )幸    滞sè(    )    咀jué(    )    变huàn(    )
2理解带点词语的含义。(4分)
(1)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的常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下列句子的意思及写作手法。(6分)
(1)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
4古人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一是“悟”,二是“追”,二者要刻不容缓,课文中哪一段文字与古人的教诲一致呢?(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语段阅读(14分)
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折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立于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1“灵魂具备了升腾的力量”如何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你这次的获得硕果。”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段中把“真切”改为“深切”好不好?(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4段中“既倒”改为“将倒”行不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的“错过”与“过错”有什么区别?(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错过?(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拓展阅读(17分)
人格——最高的学位
   ⑴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⑵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⑶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出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后来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就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
   ⑷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有一年的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123456789
   ⑸几日后,在北大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年轻的学子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竟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我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⑹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里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是关心的是什么?
   ⑺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这位在“五四”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80年的岁月而仍未老。
   ⑻历史虽然早已远我们而去,然而,当你有机会和经过“五四”或受过“五四”影响的老人接触后,你就知道,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崇高的人格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
   ⑼前几天,我在北大又听到了关于季老的另一个故事,清新而感人。一批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老,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⑽这该是多么美丽的一幅画面!离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还是太少。
   ⑾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             ,               ,              。               ⑿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着地前行。
   1从全文来看,标题“人格——最高的学位”的含义是(2分)                                                                                                                                            123456789
   2请你合理想象一下这位学子在开学典礼上面对季老时的心情,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                                                                                                                                                                 
  3能读全文,仿照卡萨尔斯的回答,在第⑾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2分)
                                                                                                                                                                                                               
   4作者为什么还要叙写有关季羡林的第二个故事?(5分)
   答:                                                                                                                                                                                                      123456789
   5选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4分)
   a.本文形象地诠释了作者对“到底怎样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优秀人才”这一问题的深刻见解,同时也使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了“到底应该怎样做人”的道理。
   b.世纪老人冰心的回答“简单而感人”的原因是她一辈子都在孜孜不倦地实践着自己的人生目标,直到接近人生的终点,仍然牵挂着芸芸众生。
   c.第⑻段中,“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一句是说“五四”运动和世纪老人尽管都已离我们而去了,但“五四”的钟声仍在耳畔回响,血的教训千万不能忘记;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反思自我,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d.第⑽段中,“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还是太少”一句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当今社会世风日下、学术界热衷功名的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愤慨之情。
   e.全文选材典型,条理清晰,语言朴实,富有哲理,既显示了作者的文学功底,又体现了作者对“人格魅力”的深刻挖掘和充分肯定,有较强的感染力。【 】【 】
四、中考题(XX•浙江丽水)(16分)
总有一种角色适合我
                                薛崇伟

①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②静谧的非洲大草原上,夕阳西下。这时,一头狮子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我要奔跑,以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此时,一只羚羊也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我要奔跑,以逃脱跑得最快的狮子。
  ③话说这只狮子发现了一只羚羊,追了半天也没追上。别的动物笑话狮子,狮子说:“我跑不过是为了一顿晚餐,而羚羊跑却是为了一条命,它当然跑得快了。”
  ④是的,无论你是狮子还是羚羊,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奔跑,尽管有的为晚餐,有的为生命。因为目的从来是没有过失的,错误与罪恶总是出在手段上,犹如猎手只瞄准而不射击,士兵只呐喊而不冲锋。
  ⑤也许你奔跑了一生,也没有到搭彼岸;也许你奔跑了一生,也没有登上峰顶,但是抵达终点的不一定是勇士,敢失败的未必不是英雄。不必太关心奔跑的结局如何,奔跑了,就问心无愧;奔跑了,就是成功的人生。
  ⑥人生之路,无需苛求。只要你奔跑,路就会在你脚下延伸,人的生命就会真正创新,智慧就会得以充分发挥。
⑦生活中,那些所谓的成功者总是被善意地夸张着,好像他一生下来就证明了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而那些曾和你我一样的凡人,却在一遍又一遍地演绎着试图证明自己不是凡人的闹剧。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之后,凡人终于发现其实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凡人。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点,所有的一切事情的得失就似乎都算不了什么了。一次次相遇的错过,一次次逝去的优越条件,一个个失败……凡人问自己:“这难道就是凡人的悲哀吗?”凡人就是凡人,
凡人只有凡心。于是凡人对自己说:“何必沮丧呢?我干吗要庸人自扰地看着别人的角色而懊丧呢?这个世界一定有一种角色是适合我的。”
  ⑧凡人渐渐发现,凡人也有成功的时候,一个善意的赞扬、一次深深的感动、一种不菲的收获……都意味着凡人的成功。“成功”这个字眼儿并不意味着像爱因斯坦那样闻名于世,像爱迪生那样造福人类……凡人终于知道所有的成功并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也并不一定要出人头地,只要你把握自己,好好地活着,别在烦恼中虚度光阴,你就会发现茫茫人海中,你也是不平凡的一个…… 123456789
⑨人能奔多远?这话不是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跑多快?这事不是问双脚而是要问素质。
1作者在文章开头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什么用意?(3分)
                                                                         
2第⑤节中,“奔跑”一词的含义是什么?(3分)
                                                                          
3作者在第⑦节中说:“凡人就是凡人,凡人只有凡心。”什么是凡人的“凡心”?(3分)
                                                                           
4概括第⑧节所表达的意思。(3分)
                                                                            
5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要和大家分享?(4分)
                                                                              123456789
五、一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需要的有时很多,有时很少。有的人需要无限的鼓励、关怀、理解和空间,有的人则只需要一张书桌,一个上学的机会;有的人渴望成长,无惧挫折,有的人则害怕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亲爱的同学,你认为成长最需要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感受,在下面题目的横线上填入一个你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如宽容、空间、挫折、成功、快乐、付出代价等),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30分)
    题目:成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一 1欣  堕 颟顸  渊  侥  涩  嚼  幻
2(1)“一般来说”限定了范围,指出了普遍性。
(2)用两个“立刻”强调速度之快。
  3(1)“抓住”与“溜走”两相对照,相得益彰,更加突出了“没错过”和“错过”是常见的。以“人生的经纬线”这个比喻进一步强调“没错过”与“错过”的屡见不鲜,并用“见证”把这个比喻拟人化,就是说“没错过”和“错过”是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的见证人,正因为有了它们,生活才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2)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谁的人生能够“万无一失”,所以必须“习惯”“错过”;错过自有意义,人只有经过了错过后才能“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所以必须“品味”它。这句话用两个结构相同的短句各自独立成段,显得铿锵有力,隽永含蓄,耐人寻味。
4课文的第十一段。
二1首先必须意识到自己错过了,其次必须有追悔的情愫,才能产生灵魂升腾的力量。
2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不好,因为“真切”有“真实而深切”之意,意思比“深切”多,程度也深。
4不行,“既倒”指已经错过,只要立即意识到,加以弥补,还可以变过来;而“将倒”指还未形成错过,也就谈不上弥补。
5“错过”还有机会相遇,还有机会把握;“过错”是基本无法挽回的错误。
6要认识错过并立刻行动起来,设法改正弥补,使它转化为收获。 
三1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追求崇高的人格在每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性。(意思对即可)
   2一是惊讶,堂堂北大副校长居然如此平易近人,出乎预料;二是惭愧,自己耽搁了季老的宝贵时间,只是礼节性地道声谢,感到内疚;三是赞叹,季老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人格魅力令人钦佩。(第一点必须答,2分;二、三两点答出其中一点就得2分。只答对某种心情不分析得1分,意思对即可)
  3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是自然地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句式1分,内容1分,意思对即可)
  4一方面与前文相照应,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季老的崇敬之情(1分);另一方面巧妙地证明了季老的人格魅力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更多的人,赢得了更多的人的尊重(2分);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2分)(分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5c、d(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得4分)
四 1引发议论,使说理更加生动。(大意答对即可) 
 2奋斗、拼搏、努力、“试图证明自己不是凡人”、“把握自己”。(大意答对即可) 
3“这个世界一定有一种角色是适合我的。”(用自己的话作答,意对亦可)
  4凡人只要把握自己,也可以成为不平凡的人。(摘录文中的有关句子酌情给1—2分)  5略。(根据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酌情给分)
五略

123456789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761.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