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十五 苏格拉底之死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对苏格拉底的人生和主要思想有所了解和认知。
2.通过对苏格拉底的思想和形象的认知,获得人生的启示。
3.了解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
对苏格拉底主要思想的认知。
教学难点
整体了解苏格拉底的人生轨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一些屈指可数的思想巨子,他们的精神有着无法估量的魔力,不仅影响着一个或者数个学科的历史发展,而且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西方哲学史的奠基人——苏格拉底。
二、苏格拉底及柏拉图简介。
1.柏拉图
希腊唯心论哲学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贵族出身,20岁拜苏格拉底为师,跟他学习8年,直到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老师的死给柏拉图以沉重的打击,此后他常年在海外漫游,先后到达埃及、意大利等地,他边考察边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回到雅典后,开办了一所学园,一边教学,一边写作。这个学园成为古希腊重要的哲学研究机构,开设四门课程:数学、天文、音乐、哲学。柏拉图一生留下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申辩篇》《美诺篇》《国宗篇》(又译为《理想国》)《斐多篇》《会饮篇》等对话录。本文《苏格拉底之死》节选自《斐多篇》。
2.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老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教。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伤的士兵。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远近闻名的人物。他一直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酷暑严寒,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也不讲究。他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主张专家治国论,认为各行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应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比如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
公元前4XX年,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三十僭主的统治取代了民主政体”。三十僭主的头目克利提阿斯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但苏格拉底极其反对他的暴政统治。后来民主派重掌政权,有人控告苏格拉底与克利提阿斯关系密切,反对民主政治,用邪说毒害青年,苏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狱。按照雅典的法律,在法庭对被告判决前,被告有权提出一种不同于原告所要求的刑罚,以便法庭二者选其一。苏格拉底借此机会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他自称无罪,认为自己的言行不仅无罪可言,而且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结果他被判了死刑。在监狱关押期间,他的朋友们拼命劝他逃走,并买通了狱卒,制订了越狱计划,但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就这样,这位70岁的老人平静地离开了人间。123
那么,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哲人是怎样度过的呢?
三、快速默读全文,圈点出透视苏格拉底思想品质或给予自己深刻启示的语句和情节。
1.苏格拉底关于“快乐与痛苦”的认知——不屈服于现在的痛苦。
2.嘱托朋友和弟子们要照顾好自己——对自己哲学观点的执著。
3.从回答朋友如何安葬自己的话语中看出,苏格拉底坚信自己是法庭错误的牺牲品,消失的只是躯体,自己的思想是正确的,是长存的——可见他对信念的执著与对黑暗的不妥协。
4.从典狱长的话语中,可看出其“高尚、伟大、勇敢”。
5.服毒时的坦然、从容、镇定——可看出他与现实社会的决裂。
6.嘱托克里托还鸡——诚实、守信。
四、布置作业。
细致研读课堂上大家提炼出的六个情节。
第二课时
一、研读第一个情节。
苏格拉底对“快乐与痛苦”做出怎样的判断?给你什么启示?
判断:“快乐和痛苦从来不会……两个躯体一样。”
启示:1.苏格拉底的确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智者。2.对生活要热爱、要细心体味。
二、研读第二个情节。
怎样看待苏格拉底对朋友和弟子强调要“照顾好自己”“抓住我,不使我从你们的手指缝中溜走”?
苏格拉底让朋友和弟子们“照顾好自己”的意义在于保留传播自己思想的生命。“抓住我”实质是不放弃自己的思想。这与他强调“苏格拉底仍然活着”“埋葬的只不过是我的身体”是一致的,可见苏格拉底是多么坚信自己的哲学观点。
三、研读第三个情节。
怎样理解“我与被交付法庭受审的苏格拉底根本不同”?
“受审的苏格拉底”是统治者涂黑的人,而在苏格拉底看来自己是清白的。
四、研读第四个情节——典狱官对苏格拉底的评价。
典狱官是国家机器的代表,在长时间的接触中,典狱官对苏格拉底的印象发生了转变,可见苏格拉底的正直与高尚。
五、研读第五个情节——苏格拉底坦然从容服毒。
如何看待苏格拉底服毒时的坦然从容与镇定?
服毒就死时的苏格拉底非常平静,他劝慰那些伤心哭泣的学生。这样的行为有异于常人,因信念选择死亡,其意义影响深远。这种坦然从容与镇定,来自于自己深爱的哲学,认为自己所持的观点是幸福、快乐、不会枯竭的源泉。
六、文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文章更有表现力。作为传记,这些描写是确有其事,还是作者的合理推测和主观安排?
传记文学具有历史及文学的双重特征。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又允许有艺术创作,否则,作品就会枯燥无味失去文学的特质。柏拉图运用回忆录的方式记叙苏格拉底人生的最后一刻,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中有合理的艺术创作。
七、开拓思维
苏格拉底作为一个智者,本可以逃避死刑,但他没有逃避,而是慷慨赴难。苏格拉底死了,死在雅典的民主审判之下,死在了雅典民众的手中,留给后人怎样的深思?
(提示:结合苏格拉底的生平和雅典的民主制度来谈。)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雅典就像一匹钝马,而我就是一只不断叮它,让它具有活力的牛蝇。”正是他的这种性格使得他成为一个传播思想的斗士。他与别人讨论,在刚开始时装作一无所知,经过讨论,使同他交谈的人明白他们自己的不足与缺点。这种苏格拉底式的反讽使很多智者当众出丑,他们视苏格拉底为眼中钉,而这些人大都是当时有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之所以像牛蝇一样不断地叮咬他的同胞是因为他内心有某种力量非让他如此不可,他总是说他的心中有“神明指引”,而这正好成了他的反对者们抓住他的致命把柄。他的反对者以亵渎神、创造新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来控告他,结果他在一个由501人组成的法庭上,以281票对220票被判有罪,以毒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123
陪审法院是雅典司法制度一个最大的特点,雅典的陪审法院并不同于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法院,它的权力比现代法院要大得多,它实际是控制政府的主要机构,它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几乎所有的问题,其判决是最终的。陪审法院的陪审员最多可达6001人,一般案件也要有501人、1001人、1501人进行审判。按当时的法律,陪审员由选举产生。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的是一个由501人组成的法庭。
从苏格拉底之死我们可以看到雅典陪审法院制度存在着如下的缺陷。首先,人数众多,陪审员未受过专门的法律训练,根据他们的个人喜好,判决带有极大的偶然性,法庭上的辩护能否打动听众往往决定着被告的命运。第二,法律发展的停滞和法律的不确定性。人们醉心于研究如何演讲,如何用动听的语言打动台下的听众,法律在这种情况下只是大多数人的喜好,所以法律在雅典是不确定的。第三,舆论左右审判。谁主宰了舆论,谁就可以主宰审判。第四,通过主观的投票选举决定客观上的事实。审判不需要任何的证据,证据的作用是很微不足道的,最后的投票才是决定有无犯罪和应受何种处罚的依据。这种通过他人的投票来决定被告犯罪与否的审判显然是不合逻辑的。正因为这些缺陷的存在,才导致了苏格拉底的死。苏格拉底是死在雅典的民主审判之下的。“(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
八、布置作业。
写一篇人物回忆录。在你的成长经历中,谁对你影响最大?他(她)的哪件事,哪些话,与之有关的哪幕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模仿本篇课文,写一篇回忆录,写写这个人。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713.html
-
[《大雁归来》教学视频]《大雁归来》教学方案详细阅读
《大雁归来》教学方案 深圳市翠园初中部 彭艳一 教学目标:知识:1 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 2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 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能力:1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训练学生们概...
-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_《新闻两则》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点。2、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3、识记新闻结构组成,并能分析典型的新闻的结构。4、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教学重点】1、主体部分层次的划分和层意概括。2、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教学难点】第二则主体与背景的确立,以及中间部分层次的划分。【教...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等奖_《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目标: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搜集一些农谚。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
-
白杨礼赞_白杨礼赞详细阅读
《白杨礼赞》教学思路设计安徽师大附中 朱诵玉 语文课堂是个丰富多彩的小世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从中获得知识、快乐和陶冶——这是一种享受。要达到这个境界,撇开其他方面因素不说,单就教材分析和课堂控制来讲,我认为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1、教材分析应做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
【无题】无题详细阅读
无题 一、导入由“李杜”→“小李杜”→课文二、初步感知1、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晚唐著名诗人。与村牧一起并称“小李杜”。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善于用典尤其以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表现了语言的艺术魅力。但有时也写得隐晦迷离,难于理解。2、找出...
-
[《喂——出来》读后感]《喂——出来》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 一.字词解析 1.注音 颤颤巍巍chànwēi栅栏zhà众目睽睽kuí贪婪lán牟取móu哂笑shěn棘手jí铆钉mǎo眺望tiào履行lǚ 2.辨音 3.辨形 4.辨义 (1)损害伤害危害 三个词作动词,都表示对完好的事物加以破坏,使它受损伤的意思,因而都含贬义...
-
鹤群翔空|鹤群翔空详细阅读
《鹤群翔空》教案4 《鹤群翔空》教案3 《鹤群翔空》教案2 《鹤群翔空》教案加练习2 《鹤群翔空》教案1 《鹤群翔空》教学实录 《鹤群翔空》说课稿 语教版《鹤群翔空》ppt课件 《鹤群翔空》ppt课件 《鹤群翔空》ppt课件(1)...
-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余映潮】《藤野先生》教学设计8详细阅读
【教学目的】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教学重点】 课文阅读。【教学难点】 课文思想的理解和主题的确定。【教学时数】 3课时。【预习质疑】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日本古筝曲《樱花》的伴奏下介绍:...
-
三峡_三峡详细阅读
《三峡》教案6 《三峡》教案5 《三峡》教案4 《三峡》教案3 《三峡》教案2 《三峡》教案1 《三峡》教案 《三峡》备课笔记 《三峡》说课稿 2份 《三峡》课堂教学实录 《三峡》突破难点能力训练 《三峡》检测题 《三峡》自学评估练习 《三峡》综合能力测试 《三峡》同步训练...
-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长征组歌》两首详细阅读
萧华教学目标:1、 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2、 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3、 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课前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