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白话文|晏子使楚、讽谏小议重难点精讲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晏子使楚、讽谏小议重难点精讲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傧者( ) 张袂( ) 继踵( ) 诣王( )
为枳( ) 缚者( ) 与熙( ) 酒酣( )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①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使:
使:
②王日:“何坐?”曰:“坐盗”。
坐:
③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徒:
其实: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邪!
③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4.文学常识填空。
《晏子使楚》摘自《____》,这是记述晏婴言行的一部书。《讽谏小议》作者____,当代作家。
5.《讽谏小议》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点击思维
1.注意“袂”在本文中的读法;“诣”不要误读为“zhǐ”
2.要结合具体语句和工具书准确解释文言词语,这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此处①的前一个“使”是“派,派遣”的意思。后一个“使”是“使者”的意思。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要准确流畅,特别是关键性词语要翻译准确,如①中的“比肩继踵”,②中的“得无”,③中的“熙”等要翻译准确。
4.《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春秋末期齐相晏婴思想言行的著作。全书分《内篇》《外篇》,共215章。多半是记载晏婴的生活、思想和行为。萧春雷,男,福建泰宁人,1964年生。作家,曾用笔名司空小月、十步、围石等,写作诗歌、散文、小说、艺评。著有诗集《时光之砂》、随笔集《文化生灵》、《我们住在皮肤里》,以及文化随笔集《阳光下的雕花门楼》、《风水林》、《嫁给大海的女人》、《烟路历程》等。
5.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提炼课文主要信息。
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晏子——机智勇敢 灵活善辩 不辱使命,
楚王——趾高气扬 傲慢自大 自作聪明
谏诤制度
文死谏 武死战
谏诤宽容度决定文化生态
纳谏者昌 拒谏者亡
2.语言特色:
《晏子使楚》语言干脆利落,简练生动,行文畅达明快,幽默生动。
《讽谏小议》的作者萧春雷写山水,如小品,文约而意丰;写市井,如漫画,人物跃然纸上。他的文化随笔引经据典,但是涉笔成趣;他的生活散文出语机警,往往妙论逗人。有渊博的知识而不掉书袋,真是一位不简单的散文作者。
3.把握重点:
课文内容综述
《晏子使楚》一文描写了晏子面对楚国君臣对他和对齐国的侮辱所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晏子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在斗争中,长了自己的志气,灭了楚国的威风,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这两则故事,以楚人和楚王挑起事端,展开矛盾冲突,而以晏子不畏强暴,随机应变,从容自如地挫败了对方而终篇。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十分成功。晏子的机智勇敢、灵活善辩、不辱使命,楚王的趾高气扬、傲慢自大、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窘态,都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4.攻克难点:
课文参考译文
晏子出使到楚国。楚国人因为晏子个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设置了一个小门来接见晏子。晏子不进,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现在我出使到楚国,不该从这个门进。”接待他的人改变了引导的方向,让他从大门进。12
晏子朝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说:“临淄有三百闾的人口,张开袖子能遮住太阳,如同下雨,人们肩并肩,脚挨脚,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是按国家派遣相当的使者,各自都有所担负的使命,贤者出使君主贤明的国家,不贤者出使君主不贤明的国家,我晏婴最不贤,所以适合出使楚国。”
晏子将要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就对旁边的人说:“晏婴是齐国一个善于说话的人。现在他要来了,我想羞辱他一下,用个什么法子呢?”旁边的人说:“等他一到,请让我绑上一个人,从您跟前走过。大王就问,这是干什么的?我们就说,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什么罪啦?我们就说,因为他偷了人家东西啦。”
晏子来了,楚王请他喝酒。正喝得高兴,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跟前。楚王就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回答说:“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原本爱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晏婴听人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了,只有叶子的形状很像,果实的味道可差远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水土不同啊!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岂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人爱偷吗?”楚王笑着说:“道德高尚的人是不该跟他开玩笑的,我是自讨没趣啊。”
5.质询疑点:
楚人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
晏子发挥机智勇敢的精神,针锋相对而又灵活巧妙地回击了楚王对他和齐国的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表现了机智善辩的才能。“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当时楚强齐弱,晏子又身材短小,楚人之举,显然含有欺辱的意思。但“晏子不入”,显示了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他说:“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这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大前提:使狗国者从狗门入,小前提:今臣使楚,结论:不当从此门入。楚人只好“更道,从大门入”。晏子在第一个回合中取得了胜利。接着,楚王又问:“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面对此问,从容不迫,他先是申明齐国国都之大,人数之多,然后又说:“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这话逻辑严密,绵里藏针,使楚王无言以对。至于“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的话,也是同样的机智犀利。
主干知识
1.bīn mèi zhǒng yì zhǐ fù xī hān
2.①使:是动词,派,派遣。 使:名词,使者。
②坐:这里指犯罪。
③徒:只,仅仅。其实:其,指橘和枳;实,果实。
3.①张开袖子能遮住太阳,如同下雨,人们肩并肩,脚挨脚,怎么能说没有人呢?
②岂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人爱偷吗?
③道德高尚的人是不该跟他开玩笑的,我是自讨没趣啊。
4.《晏子春秋》 萧春雷
5.由于封建王权的绝对化,敢于直言进谏的人很少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071.html
-
《桃花源记》作业设计|《桃花源记》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词汇。 2.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3.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 2.理解故事的寓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音频朗读 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步骤 一、复...
-
[余映潮《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 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步骤 : 1.提出疑问。课文中(包括题目中)...
-
《核舟记》板书设计_《核舟记》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的 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2、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教学设想 可运用道具(核舟模型)或幻灯(核舟图片)配合教学,以便学生有直观印象,加深理解并记忆。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
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新颖的标题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
-
中国石拱桥_中国石拱桥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2、了解的特点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4、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播放六幅的图画,你准备用哪一种体裁向读者介绍它们呢?--说明文(二)新授内容:1、检查预习情况:①了解作者②掌握下列字词 (xiao)河 匀称(chen):均匀,比例和谐...
-
《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理解课文中表现的陶渊民的道德情操。2、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全文。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阅读训练。2、掌握文中实词。三、教学难点 :1、怎样认识陶渊明不慕荣利的思想。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目标:疏通文意,大致理解课文。一、导入 新课:回...
-
【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征服沙漠、改造沙漠的方法。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4段),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其中第1~3段指出了沙漠与人的关系,沙漠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说明了的必要性,第4段分析了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和方式。...
- 详细阅读
-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_《爱莲说》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浙江省象山县南庄中学 韦法初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 2、理解借物喻人 3、了解对比烘托 4、背诵本篇文言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一节课 2、课型:读说课 三、主导教学:诵读与品析 四、课堂导入 :教师先出示鲁迅先生七律《莲蓬人》中的四句诗“扫除腻粉...
-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思路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